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讓學生在朗讀中領(lǐng)會內(nèi)容、體驗情感、陶冶情操。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各學段的閱讀目標都對朗讀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學習”“用”“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抓好小學生朗讀能力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 抓好課堂,教方法
課堂是訓練學生朗讀的最佳時間,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讓朗讀訓練具有指導(dǎo)性和可行性。
1.循序漸進,講方法
做事情要講究方法,讀書也是一樣。想要讀好書,首先要讀準字音。課程標準中所說的“正確”,就是指讀準字音。我們知道,漢語是以單音節(jié)語素為主體的語言。一個漢字,既以其單個的形體記錄一個語素,也與一個音節(jié)相對應(yīng),而一個音節(jié)包含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因此,不同的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就構(gòu)成了不同的字,也有了不同的意思。朗讀時要力爭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準”。從嚴要求,持之以恒,為今后提高朗讀能力打好基礎(chǔ)。其次要讀好詞語。讀好詞語其實就是讀出詞的感情色彩。例如,在讀“高興”一詞時,要語調(diào)上揚,甚至可以帶上笑的表情。而讀“悲傷”一詞時,語調(diào)要低緩。最后,還要讀好句子。朗讀語句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注意標點和停頓,輕讀語氣助詞。這樣一來不僅避免了唱讀,還不會破壞詞語和句子的整體性。教學時,應(yīng)按照從生字到詞,再到句子的方法,循序漸進,直至讀好整篇課文。
2.提升自我,重示范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因為兒童的天性就是模仿,加之小學生處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初級階段,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dǎo)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到詞語的感情色彩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需要教師做示范。課堂中經(jīng)常聽到教師問學生:“你能讀出親切的語氣嗎?”“你能讀出惋惜的語氣嗎?”但什么是親切的語氣,什么是惋惜的語氣,學生不知道,教師也不知道怎么說,這時只有范讀,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然后模仿教師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積累,也就提高了朗讀的能力。當然,要做好示范,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注重積累和實踐。備課時就應(yīng)對文章中的字音、字義以及文章的感情色彩把握準確,對需要范讀的課文、段落事先多加練習,才能起到范讀的作用。
3.變換形式,互交流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課文都是思想性強、情感豐富、文質(zhì)兼?zhèn)涞暮米髌罚獙崿F(xiàn)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課堂就要以讀為主,“精講多讀,以讀代講”。因此,多種方式的讀顯得尤為重要。齊讀、自己選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角色讀、領(lǐng)讀、接讀、幫讀、指名讀、配樂讀、賽讀等,都是讀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靈活地運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例如,有對話的課文可以以分角色朗讀為主,同時采取其他多種形式的讀法,而心理描寫較多的課文可以以接讀為主等。一篇課文,一堂課,教師應(yīng)抓住有限的時間,爭取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起來朗讀展現(xiàn)自我,而不是單一的齊讀。同時,要重視交流,每個學生起來讀,大家都給他提建議,既可以說讀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提要改進的方法。大家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二 聯(lián)系生活,激興趣
朗讀不僅要教給學生朗讀技巧和方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愿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良好的朗讀習慣。
1.走進生活,多朗讀
多姿多彩的生活,無疑是興趣的源泉。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們朗讀的內(nèi)容。教師要抓住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課前五分鐘學當廣播員播新聞、讀報紙,講一講知道的奇聞異事、生活小竅門;或是利用班會課開展讀繞口令、講故事、朗讀詩歌的比賽;再或者學當主持人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都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讓他們愛朗讀、多朗讀。
2.多媒體技術(shù),促朗讀
現(xiàn)代技術(shù)的發(fā)展,讓教學可以利用圖像把抽象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教師可以用錄音機播放音樂進行配樂朗讀,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也可以用課件吸引學生快速入境,更好地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和主題中心,促進學生朗讀。如教學《安塞腰鼓》時,課前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場面壯闊的特點,讓畫面與課文的文字相結(jié)合,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調(diào)動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教學時學生們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讀出感情。
3.樹立榜樣,朗讀美
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榜樣的激勵作用也是不可小視的。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guān)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并在此基礎(chǔ)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zhì)。榜樣的美也是其中之一。在班級中,教師可以評選出朗讀小明星,優(yōu)秀播音員,或者在班級中建立一個朗讀語音庫,讓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朗讀并錄音,定期在班里播放。這樣,不但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一次次的錄音也同時記錄了學生的成長和朗讀能力的提高,最終達到朗讀美的目標。
總之,朗讀是一門技術(shù),只有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并且多加練習才能讓文字綻放出美麗的聲音。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