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解析
本課選自蘇科版《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四年級下冊)技術初步單元。滌綸彩球制作是本單元的第二個項目活動。
二 教學目標
認識滌綸薄膜材料的性能,掌握滌綸彩球的制作方法,合作完成一個彩球,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質量意識;提升學生運用滌綸材料制作不同作品的能力,激發學生參與技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細致嚴密的技術活動習慣,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三 教學重點
掌握用滌綸薄膜制作彩球的步驟與方法,并能用學到的方法與技巧制作一個滌綸彩球。
四 教學難點
弄清并掌握剪、卷貼等制作技法。
五 教學準備
Flash課件、滌綸彩球(示范錄像)、滌綸薄膜、模板、剪刀、針線、流蘇、雙面膠等。
六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激發制作欲望
播放一段動畫。
師:“熟悉的音樂,熟悉的畫面,又一次將我們帶進了一個特殊的節日。圣誕節就要到了,圣誕老人乘坐雪橇到各家各戶送禮物了,可是他卻把圣誕樹落下了。今天,老師就把圣誕樹帶到了咱們的教室,圣誕老人委托我們給他的圣誕樹裝飾一下。你們想不想親手制作一件禮物掛在圣誕樹上呢?”
師:(出示彩球)“看,今天啊,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制作這樣漂亮的彩球來裝點圣誕樹,你們愿意嗎?”
師:“你們覺得制作這個彩球難嗎?”(展示工具和材料)“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滌綸紙來制作彩球。”(板書課題:滌綸彩球。)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課始激發興趣為本節課的成功教學奠定了一半的基礎。本環節設計以圣誕節為契機,播放動畫,出示圣誕樹,激發孩子們用親手制作的彩球來裝飾圣誕樹的興趣。通過教師的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
2.自主探究,嘗試制作喇叭口
這個彩球是怎么做出來的?有什么方法可以弄明白?(請學生說說。)示意一位學生把彩球拆開,發現了什么?(彩球是由多個做成三個喇叭口的部件串聯組成的。)有三個喇叭口的部件是怎么做成的?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一下,并動手嘗試制作一個。注意要安全使用剪刀。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喇叭口的制作交給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探究、實踐、嘗試制作的空間。教師在此環節中關注學生的不足和困難,為下面的引領做好準備。
3.交流改進,突破制作難點
展示部件,學生評議:做成這個部件需要哪幾個步驟?(板書:畫、剪、卷貼);關注學生制作中的難點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困難;制作參考演示(播放錄像);喇叭口的部件做成了,要把它組合成大的彩球還需要什么步驟?(板書:穿壓、打結。)在穿壓、打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串連時,注意彩球的拉線要直,最后可以加一個小圓片并壓緊成球形;打結的時候,結要打得大一些,防止脫落。)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在對學生自主學習、嘗試制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制作難點進行指導。教學真正地體現了“能學不教、以學定教”的原則,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本環節中充分地引導學生交流,突破技術上的難點。
4.小組比賽,合作完成彩球
小組合作制作一個彩球,時間是15分鐘,最后要從球形美觀、剪工精細、卷貼牢固這三個方面評出一個最佳彩球(出示溫馨提示)。在制作的過程中要評出幾個獎項(課件出示:環保小衛士、紀律之星、合作標兵、操作能手)。播放音樂,學生制作,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比賽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制作,而且能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給學生評比的內容和規則,讓學生有目標地奮斗,避免了評價內容滯后所帶來的制作粗糙的負面效應。
5.展示評價,總結成敗得失
自主展示作品,進行交流評價。獲得優勝獎的小組成員上臺把彩球掛在圣誕樹上。在制作的過程中評出各種獎項,把掌聲送給這些優秀的同學。
設計意圖: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一次總結,目的不僅要讓學生體驗成功,也要讓學生發現不足,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本環節有對作品的分析和評價,而且也關注到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如交流經驗得失、說說體會感受等,力求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獲。
6.拓展遷移,激發創新實踐
出示探究問題:除了用滌綸紙,還能用什么材料制作彩球?除了用卷貼的方法外,還能用什么技法制作彩球?鼓勵學生勇于創新。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教材中的項目為母本,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勇于創新。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進行制作活動,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創造性地運用。
七 板書設計
滌綸彩球畫——剪——卷貼——穿壓——打結。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