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其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由實踐創造出來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2.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要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后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則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揚,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4.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而其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二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素質培養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新一代合格人才,旨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而數學作為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文化素養,理應發揮其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素質。這對開發人的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幾年來筆者對數學素質的培養進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1.以發展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完全處在學習的被動地位,智能及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習質量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差生教學中,筆者將知識分成不同的環節,以講、練、讀、議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由淺入深地給出問題,讓學生練習或口答,使其感覺有所收獲,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培養師生情感
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僅對其學習成果肯定和表揚是不夠的,教師還應在課堂上以填空、選擇題等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創設生動新穎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注意搞好師生關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處處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彼此產生良好的情感,使學生自動調節,并在行動上做出積極反應,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創造性勞動所獲得的成功和喜悅,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真正做到全面優化學生素質的目的。
3.及時積累,鍛煉意志
由于數學這門學科知識的連貫性比較強,總是一環扣一環,前面學習過的公式、概念及特殊題型的解題方法等,在后面知識的學習中都要用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認識自我,克服怕苦、畏難、煩躁的心理,養成每天堅持鞏固、小結、積累、預習的學習習慣,以不甘失敗的堅強意志彌補知識學習上的漏洞、積極探索新知識。同時還應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
4.讓學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提高自身素質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感知數學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它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能促進學生智能開發、個性健康發展和素質全面優化。培養教學素質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理想的教學形式。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