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是全體性、全面性和個性化。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研究差異,發展個體特長,使學生群體呈現出豐富的統一,為各種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提供條件。
班主任的職責就是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給予必要的扶持、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在長身體、長知識、增能力的過程中盡可能少走彎路,誤入歧途。作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關注、幫助、支持、賞識學生,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被信任,使其經歷體諒與鼓勵;使其潛能得到發展和發揮,讓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環境中成長。由于每個學生的先天遺傳、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不盡相同,因此,性格、智力、能力、體力必然各異。但是,每個學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個學生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每個學生的現在都將影響著國家的未來,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其意義不可輕視。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善待每一位學生。
一 善待學習困難的學生
十個手指都不會一般齊,何況是人呢?同一班級是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傾向一般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他們的發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學生個體本身也存在學科間的不平衡。任何教師教授一個班的學生,學習上肯定存在著上、中、下的區分。其實,學習不好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家長、教師、同學的尊重與愛護,因為他們比學習好的學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們,真誠地向他們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動他們、啟發他們、誘導他們,逐步增強他們的信心、勇氣,耐心細致地培養他們,以便他們在學習上早日趕上其他同學。班主任只有尊重和愛護學困生,才能引起師生情感共鳴,使他們恢復理智和自尊,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勇氣,從而轉變為人們期待的好學生。對于學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要了解生理原因,又要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對癥下藥。因此,教育的關鍵是疏導、遷移,促使學生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學習上。與此同時,班主任還要適時地給他們制訂出適當的高而可攀的目標,使他們看到努力的方向。由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一般都是由于長期的學習習慣不好,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而引起的,因此不能指望一兩次談心或輔導就能奏效,而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反復,深入調查和了解反復的原因,不急躁、不嫌棄,要堅持不懈地做工作,并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 善待個性特別的學生
人是有個性的。這種個性表現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靜穩重,還有的倔強固執;有的堅強,有的軟弱……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見,性格特征方面的東西一般來說很難改變。試想一下,如果人沒有了個性,豈不就沒有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因為個性與創新總是相伴而生,沒有個性的人總是墨守成規,沒有個性的群體就像一潭死水。因此,教師必須持寬容態度,并努力優化學生的個性優勢,不斷地幫助他們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就心理傾向來說,學生的愛好各式各樣,有的喜歡文科,有的喜歡理科;有的喜歡朗誦,有的喜歡運動;有的喜歡書法,有的喜歡寫作……俗話說得好,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作為班主任,對于學生正當的愛好,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并加以重視和培養,實施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發展特長,開發學生潛能。因為,愛好是一切發明創造的最直接的動力。
三 善待犯錯誤的學生
犯錯誤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無意的,即失誤犯錯;一種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學生一般屬于失誤。要說誰失誤最多,恐怕要數科學家了。試問哪一項科研成果不是經過了幾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敗才取得?“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待于教師去培養造就,難免會有失誤,會犯錯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因為教師不是警察。全國優秀班主任魏書生說過:“學生不管多么難教育,畢竟是青少年,其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惡丑與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學生時,要力爭不站在學生的對面,讓學生怎樣;不讓學生怎樣。而要力爭站在學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可見,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有失誤、難免會犯錯誤,關鍵是學生犯了錯誤以后,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危害,并和學生一起分析,怎樣做才能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
在這一方面,筆者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第一,創造條件,給學生多一片發展的空間。對于喜歡動手的學生,上課時可讓他上臺作實驗;對于喜歡思考的學生,可在課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強的問題;對于喜歡運動的學生,可以多組織一些體育比賽,讓他們經歷失敗的磨煉和成功的喜悅。
第二,精心培育,讓學生多一分創造。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抓早、抓細、抓實,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多讀課外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育的藝術就在于善于撥開學生眼前的迷霧,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幫助學生體味到上進及學習取得時的歡樂,激發學生的責任心和榮譽感。教師們,熱情地善待每一位學生吧,讓這些幼苗在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化與陶冶下健康成長,日后必會結出碩果!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