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分析相關理論,認為“2∶8現象”對我們運用勞動素質教育的理念進行“教育工作的著力點”這方面的探究很有幫助。以下就是筆者透過四個“2∶8現象”探究所取得的成果。
【關鍵詞】2∶8現象 勞動素質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013-01
一 一個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則依賴于情商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則依賴于情商。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筆者認為,教師不但要做情商的表率,更要在不阻滯智商發展的前提下,以勞動素質教育為理念,從習育和化育兩條途徑上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長期潛教育過程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情商。
其中,習育是對人的行為上的培育,也就是從最小最普遍的習慣慢慢過渡到根深蒂固的習性。這個培育過程主要通過人本能的、簡單的模仿來進行,具有身教先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易于言教的意蘊內涵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客觀后果,以及對教育效果的折扣必然性。
化育,是對人的精神上的培養,人的靈魂的建設。同習育一樣,精神上的成長只能靠精神上的感化,而不是靠說教就能給予的。其實施方式主要是通過法定的與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等的制約和樹立榜樣來進行。此外,環境的匹配與機遇的把握也不可或缺。無數事例證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難的勇氣、樂觀幽默的性格,是關心社會、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修養,是善于相處、善于合作、善于把握自己與他人情感的能力。簡言之,智力因素是個人發展的基礎,情商、環境等非智力因素是個人發展的動力;智商的高低決定個人的工作類別,情商的高低決定個人職位晉升的快慢。
二 一個人的知識,20%是從學校獲得,80%是從工作和實踐中獲得
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博士認為,職場人的知識獲得,80%來自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地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汲取各種養分,對一個職場人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透過“2∶8現象”提醒學生,要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要學會抓住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搞好“自尊,生活技能培訓,學習怎樣學習,具備特定的基本學術能力、體能和藝術能力”四個層面的學習;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與其面面俱到,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時間花在最能出效益的20%的方面,用這20%的方面帶動其余80%的發展。
教師自己也要運用勞動素質教育理念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積極探究課堂教學的改革途徑與趨勢,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性相近”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使教師自己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學習型社會的主流階層,不要留下“習相遠”的尷尬與遺憾。
三 孩子的智力、個性、事業的成功,20%來自父親,80%來自母親
毋庸置疑,母親是孩子最大的老師。母親的教育是終身的、生命的教育,這種長期連續的教育是任何一個教師的影響都難能與之相比的。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假設以100%為基準,其中,50%是在由母親帶養的生命最初的四年中發展出來的,30%仍然是在由以母親帶養為主的5~8歲間發展出來的,只有余下的20%是在10~18歲間發展出來的。究其原因,緣于母親最了解、最深知孩子,且能無條件地給予愛和贊美,使孩子在本能的對母親的依戀即戀母情結下產生強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成為其個人人格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家庭教育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礎和主導,家庭是最早最好最高的學府。教育者應明白,教師給予學生的,是知識的、短暫的教育,應以母親為楷模,而不是母親以教師為榜樣。教師應像母親一樣關愛女孩,關注男生。
四 猶太人的22∶78生財法則
猶太人從千百年來的經商實踐中發現,世界上78%的財富掌握在22%的有錢人手中,而且他們還發現,如果把78%的精力放在這22%的生意對象身上,則一定能獲得豐厚的利潤,這就是猶太人從22∶78原則中總結出來的經商原理。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同樣遵循這條法則,教師的工作與學生的學習亦是如此。
所以,我們要謹記“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更是創業教育”這個本質特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以“做一名創造型的教師”為工作的奮斗目標,以勞動素質教育為理念,豐富和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和塑造自信、好奇、幽默、睿智、興趣廣泛等個性化特征,以提高教學藝術水平和管理藝術水平為落腳點,以“培養富有創造能力的學生”為工作重心,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為教學重心,采用“開放課堂”的教學模式,不斷賦予教材新意與活力,同時聯合家庭教育,努力創設和維護適宜創造力迸發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與班級風尚;幫助學生樹立“先就業,后創業;先就業,后發展”的職業理想,引導他們掌握并創造出高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很快把握學習的重點,能用20%的知識考出80%的成績,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職業教育亦因此才能綻放出美麗的鮮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英〕理查德?科克著.王師譯. 80/20法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齊虹.融入生活 強化實踐 培養能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6)
[3]邱清華、陳銀松.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1(2)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