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軍校學員人際交往的新變化,并提出了改善軍校學員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提高學員人際交往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際交往 軍校學員 實踐 策略
【中圖分類號】E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050-01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聯系過程,反映著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人際交往是形成人際關系的手段。軍校學員的人際交往是軍人群體心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社會變革的新形勢下,軍校學員的交往心理較之過去有著許多新的變化,由此也應培養人際交往的新的思維角度,以提高其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
一 交往實踐是獲得信息的有效途徑
信息作為現代社會生活的第一要素,其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軍校學員是社會最敏感的群體之一,也是對信息的流動最為敏感的群體之一。社會交往的目的在于擴大自己的信息網絡,加大信息的輸入量。軍校學員的特殊社會地位使之具備了較深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促使他們隨時密切關注著社會發展的微小動態,并把社會的發展與自身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社會交往使軍校學員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對社會進行反思、重新評價自己,因而對軍人的社會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開放和交往空間的進一步擴大,軍校學員的交往量大大增加,人際交往由單一層次向多層次發展,由重復向更新發展。這為建立成熟的交往心理提供了客觀條件。以往軍校學員的人際交往更多地局限于本單位、同層次的軍人之中,遇到事情求助于同鄉、同學幫忙,帶有很大的自然性,基本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隨著改革開放,軍人交往的社會性不斷擴大,軍民共建、軍地聯誼等活動拓寬了軍人交往的渠道,廣泛的社會聯系較之那種自然性交往關系更密切,進一步提高軍校學員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了學員思維的廣闊性和創造性,加強了與人合作的意識,確立了新形勢下的新人際角色。
二 交往實踐是成功的基本前提
從軍校學員生理和心理發展特征看,他們正處于由青年向成人轉化的轉折點,獨立意識迅速發展,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更多的軍校學員也許更喜歡接受“走自己的路”的勸導,而忽視了自己的路需要別人鋪平的事實。人是具有社會性的,成功之途所涉及的諸多資源更多的是掌握在別人手中,而不是由自己來把握,個人通過社會化才能使自己逐步成為一個合格而成熟的社會成員,個體的社會化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其實質是個性的形成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交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分析、提高自己并贏得別人才是青年人走向成功的坦途。
軍隊是一個特殊集團,過去以工作關系為基礎的縱向交流成為軍人交際的主要方式,并由此形成了寶塔式的人際關系結構。現在,軍人交際除了平等基礎上的縱向聯系外,橫向聯系也越來越多,人們不再局限于正式的團體,超越年齡、軍齡、地區、專業和單位的限制,廣泛地尋求和結交朋友。橫向交往的擴大是軍隊人際關系變化最明顯、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軍隊人際關系發展的重大進步。因此,軍校學員應重視自身交往能力的提高,相互理解支持,把握成功交往的真諦。同時,軍隊人際關系由單向交往發展到雙向交往。上級有權決定下級,一方制約另一方的關系正在被雙方共同參與、共同決定的關系所取代。如在上下級關系上,上級有權領導下級,下級也有權監督上級,這種平等性給人們帶來了機遇均等、擇友均等,為建立新型官兵關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三 交往策略展示新的交往魅力
軍人集體內部,時空的接近,態度和價值觀的接近確實影響軍人之間的交往和親疏關系,互補因素正更深程度地影響著軍隊人際關系,當交往雙方在能力特長、人格特質、需要欲求、思想觀點等方面構成互相補償關系時,一定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軍校學員更注重心理和人格的獨立、注重交往質量的提高,立足社會而不同于他人,是軍校學員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保持獨立性的重要方面,同時,體現出依據自己的特點、特長,創造性地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保持個性、保持特點不僅體現了當代軍校學員成熟的精神風貌,同時也體現了成熟的社會觀念。在建立和發展新型的軍人良好人際關系過程中,不妨多一些自信和執著,多一些逆向思維,把握新形勢下的交往新認識,建立健全更有效的交往策略。
四 交往過程中的互利原則是發展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人際交往過程是指人與人之間精神和物質的交換過程,以期相互求得心理的滿足和獲得。只有在這種交換達到互惠平衡時,人際關系才能和諧,而且只有互惠平衡的條件下人際關系才能發展。事實證明,現代人際關系更注重互利性,人際關系的發展必須以雙方共同利益為基礎,個人不能單方面強調自我滿足,只能在滿足別人需要的同時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樣的交往才能鞏固和持久。
過去軍人交往善談人情而忌談功利,回避了人際關系的實質,其實軍人交往依然符合平等互利原則。現在,軍人交往的動機復雜性增強,相互交往時追求物質和精神上的報償,交往的頻率和深度往往受利益的支配,越來越多的軍校學員注重謀求交往的綜合效益,既講友情,又講利益;既強調精神互娛,又強調物質互惠;既重視現實需要,又注重長遠效益。當然,在潛意識里,人總是過多地估計自己付出的成本,我們應努力矯正人性中自私的弱點,盡量把更多的利潤、更多的實惠讓給別人。需要強調的是,以上說的是一般意義上的軍人人際關系的目標價值實現,而軍隊作為肩負特別歷史使命的武裝集團,其人際關系建立的目標價值還應滿足集體目標的實現和社會崇高理想的實現,因此,奉獻意識、自我犧牲意識仍是軍人應有的思想素質。
參考文獻
[1]吉菁.關于學分制下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
[2]王彩霞、李蔭榕.信息化條件下人際交往時空的變革[J].學術交流,2010(1)
[3]周建國.關系強度、關系信任還是關系認同——關于中國人人際交往的一種解釋[J].社會科學研究,2010(1)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