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一次全縣質量抽考為契機,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有部分教師、學生相同的A校和B校英語考試平均分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平均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導致這個差距的原因是A校在主觀上滿足了學生、教師、家長的期望,三方一起努力地營造了合適的學習環境的結果。
【關鍵詞】學習環境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066-02
一 引言
2010年,進賢縣進行了一次全縣范圍內的八年級教學質量大抽查。這次抽查是以考試的方式進行的。雖然在這次質量抽查中張公鎮中心學校(記為B校)綜合排名靠前,但是與綜合排名第一的學校(記為A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筆者從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A校的很多教師都曾經在B校任教過,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曾在B校就讀過。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A、B兩校學生的這種差別呢?
二 文獻回顧
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由于他們正在對外部世界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對很多事物希望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對世界又了解不多,因此,容易受外部影響。
可是,對于學習環境的內涵,教育界目前尚未取得一致。鐘志賢(2011)認為:“所謂學習環境,是指促進學習者發展的各種支持性條件的統合。促進學習者發展說明了學習環境創設的價值指向或宗旨所在?!憋@然,這種理念更強調正面的學習環境。簡婕和解月光(2011)認為,“學習環境的本質是要對學習活動提供保障”,這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筆者認為,學生是在感知知識,提出假想,驗證假想,調整假想,再感知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滿足學生目前需要的學習環境才能有促進學習的作用。故而,學習環境是指給學習者提供滿足其學習需要的外部條件。學習環境包括學校學習環境、家庭學習環境和社會學習環境。學校學習環境是指學校的校舍、師資、教學條件、教學手段、校風、學風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家庭學習環境是指家庭為學生學習而提供的物質條件,如安靜舒適的房間,和睦的家庭關系,能夠輔導學生學習的家庭成員。社會學習環境是指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學習目的的社會氛圍。
的特征之一是批判性和發散性。
1.批判性就是不盲目從眾,堅持自己獨立思考,拒絕復制型思維
創造從懷疑開始,懷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例如,當講到計劃生育的內容時,可以問:“假如人類無節制地繁衍會出現什么問題呢?”在講到環境保護時,可以問:“環境污染任
筆者在中國知網上對有關學習環境的文獻主題進行了搜索,有很大一部分是關于如何設計學習環境的,其余是學習環境的理論闡述或學習環境對學習影響的實證性研究。鐘志賢(2011)專門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進行了分析,形成以下觀點:一是有共同的社會—文化心理學的歷史源流,在學習理論上存在建構主義的傾向;二是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習者高階能力的發展,如問題求解能力、遷移能力、協作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等;三是強調學習者積極參與或體驗各種學習“活動”,秉承“做中學”的理念,重視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教學方式,重視導向結果的認知活動過程;四是重視交流、協作、共享和反思,強調知識的社會性建構;五是強調各種制品,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饒振輝(2006)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學習環境對中學生學習策略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在對六類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上,重點中學的學生在四類學習策略的使用頻率上都高于縣普通中學的學生,而普通中學的學生僅在記憶策略的使用頻率上高于省重點中學的學生。
三 研究方法
1.參與人員
教育局要求每個學校抽取總人數的10%參加測試,學生由每個學校自行確定。被試者學了4年英語,初中入學時的英語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兩校主要是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執教英語教師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B校或其他農村學校。
2.研究方式
第一,測試。這次測試是由教育體育局組織人員單獨命題;試卷由聽力、筆試組成,嚴格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這次測試結果和其他的期中、期末考試的結果是一致的,并且和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是一致的,能夠反映學生真實的水平。
第二,訪談。訪談包括以下問題:
你認為所在的班級怎么樣?(了解班級氣氛和學習氛圍)
如果讓你去A/B校讀書,你愿意嗎?說說理由。(旨在了解學生在A/B校就讀的想法和他們對A/B校的情感)
你在A校讀書,感到和在以前的學校有什么不同?(了解在A校和B校讀書的主觀感受)
現在你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嗎?你父母比較關心你的學習嗎?能不能舉個例子?(主要了解家庭對學習的關注情況。)
你認為在A校任教和在B校任教有什么不同?(了解教師是否因學校不同而在教學上有所差別。)
四 結果與討論
1.結果分析
采用Excel 2003,按照劉閩碧(2002)的方法,對B校和A校進行了方差顯著性分析,結果如下:
B校平參與考試的學生人數為33人,平均分為69分,學生之間分數相差較大;A校參與考試的人數為171人,平均分為94,學生之間分數起伏相對較??;單位檢驗P<0.01,存在顯著性差異。
對平均分的差異采用了“雙樣本異方差假設”的檢驗,雙尾檢驗的結果告訴我們,兩個學校的英語平均分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2.探討原因
問題1:你覺得所在的班級怎么樣?
A校的趙同學:我們班級的班風很好,大多數同學學習都很自覺;下課后幾乎不打鬧,同學關系也很融洽。上課時,同學們基本保持安靜,尤其是語數外這三門課程。A校的陳同學:我們班很多同學來自農村,花了很大代價才能來這個學校,所以我們都比較認真,如果不比在鄉鎮讀書的小學同學好點的話會遭人笑話的;大多時候不需要老師多說什么,我們就知道怎么做了;如果有問題,同學不知道,我們就會去問老師,老師大多數的時間是在辦公室。
B校的馬同學:我們就怕班主任,所以很多同學聽班主任的課比較認真,其他學科就不是很認真了;有一次英語老師都氣哭了。B校另一個班的同學:我英語85分,是班上最好的了,有很多同學不愿聽課,上課打瞌睡;說實話,我覺得這個英語老師很負責,也很有水平的。
問題2:如果讓你去A/B校讀書,你愿意嗎?說說理由。
A校的同學都不愿去B校就讀,他們認為那個中學的教學質量不行。B校的學生告訴筆者,他們很想去A校就讀,因為教學質量高,教師好,負責任。
問題3:你在A校讀書,感到和在以前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很多曾經在B校就讀的A校學生提及:“同學們都很努力,這里學習厲害的同學很多,不努力跟不上;在以前的那個學校,只要稍微努力下就能在全班名列前茅;所以說,比以前累了,但是教師激勵我們說,只要在全校進入前100名,就可以進入本校的重點高中!”他們還提到,教師有時候還會利用自習課給他們講解不懂的知識,教師有激情,學生自然也很有學習的勁。
問題4:現在你是和你父母住在一起嗎?你父母比較關心你的學習嗎?能不能舉個例子?
B校的趙同學:我和我爺爺住在一起,我爸爸、媽媽都去溫州打工了;每次打電話過來都是問我要不要錢,吃飽了沒有,叫我不要和同學打架;他們還說,書沒念好沒關系,靈活是很重要的。趙同學的同班李同學:我爸媽都不知道我現在讀幾年級,上次還讓我讀初三要認真點,別老是出去玩;混個初中畢業證出去打工,跟他們學做油罐。
A校的鄭同學:我和媽媽住在一起,爸爸有時候要出去處理生意。他們時刻關心我的學習和同學關系,讓我要多努力,好好學習。
問題5:你認為在A校任教和在B校任教有什么不同?
胡老師:“教學方法還是和以前一樣,但是我們在A校白天幾乎都在學校里。我們都感到,一定要更加努力,否則站不住腳。在鄉下,我們可以借口學生不行,但是現在不能這樣說了,給了機會就要好好把握!這里刺激我們前進的是大家都在努力,否則就容易落后,我們天天想的都是學生和教學?!?/p>
五 結束語
本文通過平均分的對比和訪談,驗證了環境對學習和教學有很大的影響。如何塑造一個讓學生、教師都滿意的環境,這是每個學校都必須仔細考慮的問題。
本文的不足在于不能嚴格控制學生從其他學校流動到A校;樣本的選擇不是隨機的,不能體現全部水平。
參考文獻
[1]簡婕、解月光.試論學習環境及其數字化——一種教學論的視角中國[J].電化教育,2011
[2]劉閩碧.用Excel做T檢驗與F檢驗[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2
[3]饒振輝.學習環境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影響[J].國外外語教學,2006
[4]鐘志賢.學習環境設計的理論基礎:心理學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