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事例論證是議論文中十分常見、非常重要的論證方法,中學生也最喜愛運用這種方法。但是,由于不得要領或疏忽大意又常常會出現不少問題,嚴重影響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關鍵詞】議論文 事例論證 升格 點題 事例概述 道理分析 文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083-01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其中,事例論證在考場上的使用率在95%以上,因為“事實勝于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本人在平時作文訓練中特別重視提高學生事例論證的水平。每次講評作文時,都會列舉一些學生存在問題的習作與全班同學進行探討,進而修改,使之升格到一個更規范、更精彩的層面。
在一次以“低頭”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中,一名學生在事例論證方面就存在一些典型的錯誤。他的中心觀點是:低頭是一種忍讓,它是智者的一種智慧。然后他寫了這樣一個事例論證片段:
“韓信,當年在大街上遇一屠夫,屠夫百般刁難,說道:‘你的個子比我高大,又喜歡帶劍,但內心卻是很懦弱的啊。’并當眾侮辱他說:‘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從別人的胯下鉆過,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誰能受得了?然而韓信并沒有挺身而出,與之搏命,反之而是忍受這常人不能忍受的恥辱,從屠夫的胯下鉆過。正是韓信忍常人之不能忍,方為人上之人,成為楚漢爭霸中一個叱咤風云的傳奇人物。”
且不論事例的陳舊與否,單從事例論證本身來說,就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第一,事例沒有點題,這是議論文的大忌。作者以為在開頭中心觀點已經說明“低頭”是一種“忍讓”,就可以拋開“低頭”去談論“忍讓”了,這是一種偷換概念的誤區。無論如何,事例都應為觀點服務,圍繞話題展開,要不斷點題,特別是高考作文必須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以讓閱卷教師在瞬間被它吸引,被它打動。“猶抱琵琶”、“偷換概念”是高考作文的硬傷。因此,要盡量把“低頭”這個關鍵詞融入到事例敘述當中去。如果可以把原句“反之而是忍受這常人不能忍受的恥辱,從屠夫的胯下鉆過”的后半句修改為“低頭從屠夫的胯下鉆過”。看似簡單的修改,實則可以“力挽狂瀾”,避免作文偏題。
第二,事例的敘述較為啰唆繁瑣,拖泥帶水,過于詳細。特別是一個大家已耳熟能詳的故事,實在沒有必要再從頭到尾交代清楚,只要把與話題有關的最突出的情節概述出來就可以了,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不是為了詳述事實,切忌本末倒置。例如,可以升格為:“出身貧寒的韓信曾在市井街頭蒙受一屠夫的胯下之辱,然而就在他低頭鉆進去的那刻,便有將來雄姿英發的勝利者。”議論文中敘述性的文字要凝練,省下大量篇幅應該放在對事例的議論分析上。
第三,學生對事例的道理分析評價很單薄蒼白,口號化的“正是某人……才……”的論證語言讓評卷教師看不出該考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想成熟度。這應該是很多學生的通病。本人平時批改作文時,發現學生事例分析大致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議論展不開,往往寫成“觀點+材料”式,顯得空洞、膚淺,就事論事,“淺嘗輒止”;二是文采不出色,句式沒有變化,比喻詩詞很少運用。
因此在現階段,本人從兩方面來提升學生事例分析的精彩度,教會學生升格自己的議論文。
做法一:升格事例道理分析的深刻度。“深刻”是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發展的一個要點,也是學生普遍反映較難以做到的一點,畢竟學生生活經歷簡單,見聞少,理論修養不夠。對此,本人的建議是:活躍理性思維,多去追根溯源,由表及里,將心比心,融情入理,再來就是升華到人生、社會層面去思考,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做法二:升格文采,提供行之有效的論證方法。文采的出色主要體現在用詞典雅、句式多變、修辭豐富等方面。
用詞方面,本人經常列出一些樸素文段,要求學生改寫為至少含有五個成語的片段。其實學生是有詞匯儲備的,但在作文時總是不激活、不運用,所以要灌輸學生使用書面語的意識。
句式方面,本人則從高考優秀范文里歸納出常用的說理句式,讓學生仿句。比如“不是……不是……而是……”該句式通常用于解說某個概念,使概念呈現出客觀、全面、辯證的特點,從而加強了道理論述的深刻性。本人還給學生強調,寫作時不應該總是陳述句、單句,而應該多些變化,反問句、假設句、設問句、感嘆句、多重復句等句式都應該靈活多用。
修辭手法更是讓語言出彩的常見方式,常用的有引用、比喻、排比等,是文采訓練的重點。一方面,本人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與話題相關的詩句、優美片段;另一方面,還要求學生平時勤于積累,厚積薄發,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實踐,光有理論,光摘抄而不真正花心血去經營語言是沒有用的。
綜合上面幾個要點,回到文章開頭以“低頭”為話題的學生的事例,本人給他做了這樣的升格:
低頭,不一定是一種懦弱,有時反而是一種勇氣與智慧。出身貧寒的韓信曾在市井街頭蒙受一屠夫的胯下之辱,然而就在他低頭鉆進去的那一刻,便有了將來雄姿英發的勝利者。對于彼時的韓信,低頭不是懦弱的表現,他展現出的是更大的勇氣。面對諷刺與嘲笑,低下頭,是需要勇氣的。
蘇軾云:古之豪杰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成大事者,必能屈能伸。如果韓信挺身而斗,又何異于市徒?又安能崛起于阡陌之中?在有所不能“進”的時候,暫時低一下頭,短期的屈從與落后,并不失于君子的風度。在低頭忍常人不能忍之后,才會懂得,有一種智慧叫審時度勢、韜光養晦!
在這兩段升格中,增加了分論點,使事例論證更有凝聚力;多次點題,使事例緊扣話題觀點;壓縮了故事情節,強化了分析議論,使議論更深刻;引用詩句、變換句式(反問句、假設句、感嘆句),使文采更出色。綜合下來,該事例完成了升格,學生在修改中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何才能寫好議論文的事例論證。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