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作文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激發寫作興趣和熱情,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多寫多練,勤修多改,增強學生寫作成就感五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 提高 寫作能力 觀察 讀書習慣 反復修改 成就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09-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才能激發寫作興趣呢?這就得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理可講。要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理可講,就要多觀察生活。羅丹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發現美,就要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的眼睛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這里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在作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理可講,也就不懼怕寫作,而且還會愛上寫作。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以讀促寫
閱讀是積累及寫作的基礎。積累的東西越多寫起來就越得心應手。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多讀好文章。這是所有成功者的經驗。閱讀可以提高人的認識,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視野,豐富人的語言。《紅樓夢》中寫道:黛玉教香菱學詩時并沒有一開始就從詩歌的理論,起承轉合等方面入手,而是對她說:“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詩,次再把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煬、謝、阮、鮑等人的一看。”由此看來黛玉平時很注重閱讀,這至少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啟迪: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
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要讀得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由此可見,多讀對寫作來說有多么重要。
三 多寫多練
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中學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還可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練筆的形式有很多,除了日記以外,還可以寫讀書筆記、評論、讀后感;可以摘記優美的詞句、段落,哪怕是把自己一天中看到的,聽到的事記下來,同時發表自己的感想也好,這樣天長日久,積累多了,自然不會愁作文無材料可寫。為此,在平時作文教學中,筆者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到對時政國事的抨擊,小到遣詞造句,不一而足。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
四 勤修多改,精益求精
修改,是寫作文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重要措施。有人說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這話一點不假。養成反復修改的作文習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文寫好后,不要一味依賴教師去修改,主要還得靠自己。教師修改文章,一般只能指出文章的優缺點,即使對某些字句、段落甚至全篇作了修改,也只是為了給作者的修改作示范,不可能將作者的文章都詳細地修改。只有自己動腦思考,動手修改,才能切實提升文章的質量,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課內作文,要養成習慣,無論寫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做一種思維過程,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益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修改是一種習慣,又是一種能力。魯迅說:“我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作家有25%的時間用于修改,而學生往往不到1%的時間。修改可培養人們推敲詞句,使語言盡量得體適當,變笨拙為巧妙的能力。
修改文章從哪入手呢?從整體到局部是初學寫作者常用的修改程序。整體,就是統領全篇的思想內容和結構。修改時,主要檢查中心是否明確,材料是否真實,段落、層次是否清晰,詳略安排是否得當等。局部時段落、字句等的修改。修改時,主要檢查標點使用是否正確,有沒有錯別字,詞語搭配是否恰當,句子表達是否準確,段落安排是否合理等。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的修改加工是修改作文最重要的一環。為使文章更加通暢、精練、準確、生動,對一字、一詞、一句都要反復推敲,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只要精心修改,改得徹底,改得巧妙,好的文章自然就出來了。正如古人所說的“文章不厭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來”。相信只要能養成精心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一定也會寫出不少佳作的。
修改的方法有多種,應以學生自改為主,學生互改、教師修改、師生共改等為輔。一段時間,筆者讓學生作文寫完后看三次再交上來,結果文章大有進步。筆者主張教師應少批多改,有時點到為止,因為批語對于多數學生無實際幫助。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只有勤修多改,才能使作文水平不斷提高。
五 增強學生寫作成就感
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做出適當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功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所以,首先筆者對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或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長處常常給予夸獎,在眉批或總批中加以鼓勵。在給成績時,不以一把尺子量全體,而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進步進行衡量。其次,筆者與學生共同參與習作實踐,寫出“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同寫,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的同時讓學生評改教師“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共評。“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學生,但這可以給學生一次跳起來摘桃子的機會,“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學生的作文,這也給學生一種鼓勵,一種自信,讓學生感覺到只要自己努力是完全可以超過老師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師的作文。最后,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學生作文中的優秀片段、優秀詞句挑選出來,放入“作文園地”里,向廣播站、電視臺投稿或推薦向報刊發表。而那些經常被教師、同學大力褒獎,又被推薦發表的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成功感、榮譽感,會更有信心,爭取繼續寫出佳作,并積極投稿。一時還沒有習作發表的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練筆,作文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班級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喜歡作文的氛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重視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勞的小蜜蜂,多觀察、多思考、多讀書、多練筆、多修改,一定能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