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稱得上是語文考試中的半壁江山,如何把作文寫好成為學生的一大難題,本文就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談一下筆者的看法。
一 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
話題作文的審題中心是話題,因此審題的重點是吃透話題的內涵。我們應該全面理解材料,揣摩命題者意圖;善于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抓住關鍵語句,確立自己的觀點。話題作文又分單純話題作文和材料型話題作文。
1.單純話題作文審題立意
第一,關系型話題。重點放在把握話題內部的邏輯關系上,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揭示出來,辨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抓住了審題的關鍵。例如,“完美是殘酷的”,就要把完美和殘酷之間的關系搞清楚,追求完美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只有付出一定的代價之后才有可能達到自己完美的境界。又如,“清流與活源”,首先,明確二者的關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因,要使流清,必須源活;其次,化形象為具體,如要使個人的思想端正(清流),就必須要有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活源)作保證,要使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循環(清流),必須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等。
第二,概念型話題。認真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任何一個概念給我們的起始印象都是單一的。作文時,要突破思維定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如誠信、合作。
第三,比喻型話題。要充分把握喻體的特點,并據此展開聯想,找到本體,即準確把握比喻型話題的寓意。如“人生沒有草稿”,既然沒有草稿,那么我們的人生怎么辦?文章的重點應該放在“怎么辦”上,人生就是一張有限的紙,如何在這張紙上寫出最好的字,這才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這說明一個人首先要看重自己,要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美好的人生,這樣才會認真對待它。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把握現在,從現在做起。
2.材料型話題的審題立意
有引題材料的話題作文,既要領會材料的指向,又要緊扣話題的意圖。例如,一位科學家對兩只老鼠進行了“精神壓力”實驗:他把兩只小白鼠放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壓力基因被全部抽取出來,另外一只則維持原樣。那只被抽取壓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興奮異常,大搖大擺地在仿真環境中亂跑,有時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則“膽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風吹草動,便警覺起來,唯恐避之不及。最后的結果是:沒有壓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時摔死了,而另一只卻鮮活地生存著。以“壓力”為話題,展開作文。此題看似開放,如可寫:什么是壓力;壓力有什么作用;如何對待壓力;一個人有了壓力將非常可怕;人們需要壓力,沒有壓力是可怕的。但結合材料,抓住失去壓力的小白鼠最后的結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個審題才是準確的。
二 話題作文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用話題做作文標題
一是話題只提供寫作范圍和思索空間,用話題做標題會使文章寫作范圍過寬,面面俱到,流于空泛,題目太籠統,重點不突出,主題不深刻。二是會讓閱卷教師認為作者思維水平低,連個好的作文題都擬不出來,以至于形成先入為主的壞印象,影響作文評分。“話題作文”往往自擬題目,擬好題目,能使文章錦上添花。題目的擬定要根據文體、內容,中心要反復推敲,盡量要做到簡潔、明確、生動、新穎。
2.材料型話題作文,應在作文開頭適當地概述材料大意,作為立意的依據
古人云:“意猶帥也。”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里的集中體現。立意的統帥作用,不僅表現在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還表現為它影響著文章的謀篇布局、表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無”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關鍵。雖然有的高考滿分作文沒有明顯的出現引題材料,但它是引“意”而不引“義”,達到“形”離而“意”合。切忌照抄照搬原材料,否則評卷教師會認為作者腹中空空,沒有好的題材表現主題,引材料是為了拼湊字數。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別是:“話題作文的核心是話題”。話題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樣,是立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它只是命題者所作的“作前指導”,是引發考生思考的一個“由頭”,是啟發考生打開思路的一個“例子”,是“舉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與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這一區別,拋開話題,隨意從材料中自行引出一個觀點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3.選準切入口,確定文章的主題
在總話題的規定下,在諸多的內容中,選擇自己最有感受的,最有話可說的內容來寫。不少學生面對話題往往有一種茫然而無從下手的感覺,怎么辦?最好的辦法是“大題小做,以小見大”。
4.文必有體,話題作文也必須符合某種文體
“文體自定”并不等于不講體裁。寫的文章切忌體裁不明。因此,平時習作就要把握好多種文體的特點,其中要重點把握記敘文、議論文和散文的特點。記敘文要2/3的篇幅落足于敘述,議論文反之。寫記敘文,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為自己,用第一人稱作文,不喊口號,情真意切。寫議論文要注意事例貼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應。少寫或最好不寫深奧的科幻小說,寫童話、寓言不要過于含蓄,嚴禁照搬照抄別人的范文。
以上只是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看法,只有在審題立意準的基礎上,才能把作文寫好。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