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習是學生在教師開始上新課前的自主的學習活動過程。預習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復習和鞏固相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發現新教材的疑點和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準備。
【關鍵詞】初中語文 預習作業 創新設計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22-01
作為一名立足教學一線十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師,近年來,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從新課程的要求出發,在預習作業的創新設計方面作了一些粗淺的嘗試,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 利用WebQuest增強預習互動性
筆者利用班級網站建立了“WebQuest語文學習網”,在預習作業中,適時發布WebQuest,讓學生去探究答案。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筆者考慮到這篇文章信息量大,如果全憑教師在課堂內的講解,是很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的。畢竟由于時代的差異,現在學生的生活狀態與魯迅學習時期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如果僅在課堂里聽教師的講解是很難理解“我”童年豐富、快樂、有趣的生活的。因此,筆者首先在WebQuest提供了相關資料與鏈接,如魯迅生平簡介、魯迅與《朝花夕拾》、魯迅作品評析等,然后布置了兩個探究任務:一是各用一個詞概括童年魯迅在百草同和三味書屋的感受;二是提出在閱讀全文后感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共同討論。
學生們在接到這兩個WebQuest任務后,通過閱讀全文和自習筆者提供的相關資料,開始回答。第一個WebQuest,有學生用“快樂”和“痛苦”兩個詞進行了概括,馬上有另外的學生進行反駁,他們認為從魯迅的文字中看不出魯迅進入三味書屋學習后有什么“痛苦”,那些課間玩耍、先生自我陶醉、“我”畫畫的片段,反而給人感覺到一種深深的童趣。至于第二個WebQuest,學生的參與度就更高了,預習特別仔細的學生甚至還就課文的細節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寫媽媽講故事這一段是不是宣揚了迷信?為什么新生入學要對著鹿跪拜?一系列的問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贊同、反對、懷疑、否定……WebQuest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網絡的魅力,也很好地達到了預習的目的。
二 借用流行元素,豐富預習的趣味性
預習作業的設計往往重在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訓練學生的識記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形式和內容上過于單一,久而久之,初中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把它當成枯燥的題海戰術。這就要求教師在形式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內容上讓學生立足享受閱讀樂趣。
在媒體力量空前強大,娛樂節目日益盛行的今天,巧妙地借用一些流行元素,將其運用到預習作業的設計當中去,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預習作業中,難免要設計一些字詞記憶、名句名篇背誦、默寫的練習,如果形式總是千篇一律地抄寫,不免單調,有些學生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依樣畫葫蘆地抄,不見得真能記住這些字詞。筆者有時會仿照一些娛樂節目,在班級里搞一些活動。例如,在設計詩詞背誦的預習作業時,筆者仿照《我愛記歌詞》,推出了“我愛背詩詞”;在學習類似于《晏子使楚》《陳涉世家》等充滿史學、文化氣息的課文前,筆者仿照《百家講壇》,推出“歷史小講壇”。
此外,教師還可利用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為手段來實現預習設計。如蘇教版八年級《長征組歌》膾炙人口,有人用流行歌曲將其演繹出來,別有一番風情,因此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學唱這首歌,學唱本身也是一個背誦和理解的過程。
基于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流行元素在預習作業中的設計要合理、有度,教師要予以引導,避免娛樂性導致學生預習過程的隨意性。
三 發揮家長作用,提高預習的幸福感
這里說的發揮家長的作用,并不是指簡單地讓家長監督學生進行預習,而是說在需要的時候,將家長一起納入學習的共同體中。一方面,增加預習的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學習者的幸福感。困難在于家長和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軌道,如果相互之間沒有交點,就很難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語文課是最能將家長納入到與孩子共同學習中來的一門課程。教材中的很多有著濃濃親情的文質兼美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很好的共同學習的材料。
筆者在上《背影》之前,曾經布置過這樣一個預習作業:學生和家長各寫一篇主題為“生命中有你有我”的文章,學生寫《因為有了我》,家長寫《因為有了你》,當時學生和家長都很感興趣。考慮到家長工作比較忙,而且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家長的這篇作文,筆者的要求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所以這個預習作業布置下去,非常順利。有個女生這樣寫道:“我身體不好的時候,我常常看到爸爸媽媽也緊張得出汗,甚至我難受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比我更難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時不時地安慰我……”這個學生的媽媽在文章中寫道:“自從有了你,你變成了我們家的第一元素,成了我們行動軌道上的圓心。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甚至祖輩們的心。還記得你第一次生病嗎?那時你只有5個月,在一個狂風暴雨的深夜發起了高熱,爸爸也不在家,為了防止你高熱驚厥,媽媽徹夜未眠守候著你,為你物理降溫,望著你通紅的小臉,媽媽的心一直懸在半空。直至東方露出魚肚白,你的體溫終于退卻,媽媽的心才放回原處……”
當筆者把飽含著溫情的文章一篇一篇讀下去的時候,很多孩子的眼睛濕潤了,四周靜悄悄的,一種神圣而又溫馨的氣氛充滿了教室。此時此刻,教師和學生再一起朗讀朱自清《背影》,開始這篇課文的學習,那種感覺,相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終生難忘。
總之,時代在發展,教學思想要革新,教學技巧也要與時俱進,預習作業的設計也是一樣。預習是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奠定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預習作業的設計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