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功之母,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形成渴求掌握知識的內在需要和強大動力,從而順利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當然,思想品德課也不例外,思想品德課本身較為枯燥。在教學上教師需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想方設法地做好情趣教學,讓課堂樂起來、動起來。使學生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興趣盎然,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健康問題歷來都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只有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整個社會發展呈多變和多元狀態,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人們不僅要學會生存、學會適應,更要學會發展、學會思考、學會創造,要達到這些目標,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課堂,是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和道德品質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及時抓住課堂上的契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疏導,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成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一 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場所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每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都是學校的中心環節,教學活動在學校的全部活動中所花費的時間最多。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品質、心理狀態、人際關系、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使教師在第一時間更廣泛、更真實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對癥下藥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從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講“人生難免有挫折”一節時,注重學生的感受。筆者列舉鄧亞萍的例子,后引導學生講身邊的例子,激發他們想說的積極性。有的說,某人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從遙遠山區搬到城里來,起早貪黑地打工;有的說,鄰居為了孝敬老人,不僅給老人吃的、用的,還抽空找時間陪老人。當時就有兩個學生感動得熱淚盈眶。這節課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學生心理也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二 思想政治教學本身蘊涵了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一個人的健康心理主要是通過言行體現出來的,思想政治課本身就是由一個個生動形象、富含哲理、充滿情感的故事組成的。例如,在講“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的例子、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哲學家柏拉圖的故事等,都是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上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說,心理健康教育蘊藏在思想政治課的字里行間。
三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不僅是知識,還包括認知、情感、意志等行為。首先,認知目標。它包括認識的客觀性、批判性、條理性、創造性。課堂上學生在閱讀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身、口、目、腦齊用,而且其心理也在不斷地發展,在認識的基礎上領略了大量知識的同時促進了心理的完善。其次,情感目標,它包括情感的穩定性、緊張性、豐富性。例如,講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他前后用了27年的時間。如果李時珍不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遠大抱負是很難實現這一目標的。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培養意志行為習慣,使學生的心理更加完善,為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紹
1.創設情境,凈化心靈
在思想政治課上創設情境,給學生以寬松、恬靜、優雅的學習氣氛,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教學中人與人、人與教材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放心靈空間,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同時,課堂上以情感為紐帶,實現道德教育方式和觀念的根本改變,讓學生從內心世界的變化來感悟人生。例如,在講“蘇霍姆林斯基曾處理過這樣一件事”這節時,事情是這樣的,他的學生無故打死了一只麻雀,為了教育學生,他把學生帶到鳥巢旁,里面幾只雛鳥嗷嗷待哺,蘇霍姆林斯基不無憂傷地說:“它們失去了媽媽,現在誰也無法救治它們。”這個情境使學生非常懊悔。很多年后,學生們仍記憶猶新。可見,人性化的教育可以震撼人的心靈,使人終生受益。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課前利用3分鐘的時間開展讓學生講故事、說新聞、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去發現和體驗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和情感,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本學科教學的實踐能力,把課本與社會的大教科書結合起來,集課內、課外于一體;熔社會、學校為一爐;走出個人小圈子,發展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和成功的快樂。
3.給學生以常識,增強自信心
不要小看教師的一個小小的常識,看似簡單,作用不小,美好的記憶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例如,筆者平時關注思想政治學科成績不高的學生,發現他們的動手能力和交際能力很強,于是就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這些學生從教師的表揚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從而增強了自信心,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微妙效應。
總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應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利用各種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心理調節的藝術,在學校、社會、家庭、學生統一合力的作用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