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剖析傳統化學教學中的弊端出發,在對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理解的情況下,闡述了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新型互動教學觀的含義及實踐形式,對體現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實現化學學科的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及創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化學 新型 互動教學 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45-01
一 傳統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1.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忽視學生主體體驗
傳統教學過分關注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學習成了背書、做題和考試的代名詞。學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機會。將課程評價與考試等同起來,“一切為了高考”成為現實教學的主旋律。輕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只關注學習成績的評價,這種評價模式導致學生成為重復演練的學習機器,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
2.強調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動建構
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講解和灌輸,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學生只有聽的權利,沒有講的權利;學生只有被問的權利,沒有提問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情感受到忽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結果導致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普遍下降。
從以上兩點可清楚地看出傳統化學教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均存在很大缺陷。它淡化了教學中最關鍵的因素,即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真正實現互動教學,必須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來理解新課程形勢下互動教學觀的深刻內涵。
二 新型互動教學觀
要建立新型互動教學觀,就必須全面學習和深刻理解“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為核心的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中提出“高中化學學習過程是一種科學學習的過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互動性較強的新型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提倡新型互動教學觀,對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觀念,形成新型教學模式,增強高中化學學習的科學性和豐富性具有重要作用。
互動教學是一種復合活動,是教師、學生、中間體(包括自然環境、課程資源、課堂氛圍等)這三個因素以信息為載體的互動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中間體之間全方位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新型互動教學中,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讓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互動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一種動態、立體、交互的信息環境中探究治學的方式,啟迪多元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形成對一個問題具有立體化、多元化認識的意識習慣。
三 互動教學的實踐形式
新型互動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實施只有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互動教學開展的必要前提,學生創造性的發展要求有一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諧民主的心理環境。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由知識的權威轉為平等的參與和合作;由課堂的管制者轉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把自己融入學生當中,成為其中一員。在這種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要把學生當做是共同解決問題的朋友,營造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激發學生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動機,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
1.體現實驗探究學習的互動教學
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探究教學形式,就是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類似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式,在實驗中去探究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創新意識,突出自己的個性特點,初步形成科學價值觀。高中化學新課程特別強調實驗對學生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在課程模塊上,設置了“實驗化學”模塊,增加了定量實驗、實驗設計等內容,教材中也有很多實驗探究活動案例。
2.體現自主學習的互動教學
自主學習,即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從教學材料的給予,問題的設計,結果的討論等角度組織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建構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的關系,主動探求未知問題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不但體現了師生間的互動,更體現了生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互動可以實現互教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不但有助于學生發展良好的個性,而且能增強集體凝聚力,使學生感到集體的友愛,滿足了自己歸屬感的需要。同時,在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意見,也能發現自己知識的局限性,從而能激發個人更加努力,提高成就動機和抱負水平。
3.體現有效學習的互動教學
要提高互動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準確地揭示教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教給學生認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效學習的互動教學形式,首先,要求教師在課題引入、提出問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探究、預設與生成、歸納小結等環節精心設計,重點突出;其次,要運用先進的學習策略,組織好教學模式,優化課堂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精講適度,不能過分拔高,人為造成學生的學習困難。最后,注意要精選例題與習題。選擇典型、有層次的,可以舉一反三的練習題,通過分層訓練及時精講,使學生能用較少的時間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和需求,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對于學生發出的信息應及時進行消化和反饋,對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情境的創設等中間體因素進行及時調整,力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教師、學生、中間體之間形成符合情理的互動、符合規律的互動,最終達到有效學習的互動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能文.《教學的方法》:以哲學方式問思教學方法[N].中國教育報,2009.2.19
[2]陳啟新、黃丹青.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設計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