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作者開設的公開課“牛頓第二定律”教學主線的設計為例,介紹了教學主線的設計思路和主要特點,探討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技巧。
【關鍵詞】平行前進 一虛一實 環環相扣 藝術處理 牛頓第二定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49-01
一 “牛頓第二定律”課的教學主線
筆者在課堂教學的主線上采用雙主線平行前進的方法,一條主線以解讀牛頓第二定律為知識體系層層推進,著重解決應該如何理解和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另一條主線則以《小球歷險記》為情節步步展開,分析小球在“歷險”過程中的種種情況(受力情況、運動情況及力和運動的關系)。兩條主線并行交錯,互為補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牛頓第二定律”課教學示意圖
二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主線的特點
1.平行前進,交錯延伸
從上面的圖表中不難看出本節課的兩條教學主線是既平行又交錯的關系。這樣,學生既理解了牛頓第二定律的本質,掌握了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的關鍵問題,又學會了如何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2.一虛一實,相互“利用”
本節課的兩條主線中,小球是實實在在的,但不是這節課的重點;而“解讀”是抽象的,但它恰恰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筆者在這兩條主線的設計上,一方面,讓具體的小球不斷在“歷險”中碰到“問題”,再從問題的分析、解決中總結規律——抽象地“解讀”。另一方面,讓抽象“解讀”得出的有關結論,解決小球在“歷險”中碰到的新問題。
3.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本節課的兩條主線從邏輯思維上看是環環相扣的,而從問題的難度上看是層層推進的。以小球這條主線來說,一方面,以“序幕——啟程——歷險——奇遇”為情節環環相扣。另一方面,從分析“靜止”到“運動”,從“合力為零”到“合力不為零”,從“受力恒定”到“受力變化”,一步一步,把問題不斷拓展、不斷深化。
4.藝術處理,引人入勝
本節課將兩條主線以不同的表現風格展示出來,一莊一諧?!敖庾x”是嚴謹科學的,“歷險”則是生動詼諧的。用擬人化的手法和形象化的語言,將空洞抽象的理論用具體形象的小球在“歷險”中“問題化”“情節化”,用大家熟悉的形式展現出來,又以插播廣告的方式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的有關規律,新穎別致、通俗易懂。而通過PPT等媒體教學手段,將問題逐步展示,不斷變化,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抓住了學生的思想,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 常用的教學主線
第一,“論文”型——旁征博引,嚴絲合縫。這種主線以“科學嚴謹”見長,通常適用于一些物理規律的教學。這樣的主線,脈絡分明、結構嚴謹,擺事實、講道理、重發展,是物理規律教學的主要教學思路。
第二,“小說”型——曲徑通幽,懸念迭出。這種主線以“情節曲折”取勝,通常對一些以習題為主的課,可以采用這種主線??梢园此鶎W內容的知識體系和內在關系將問題系列化、情節化,將問題以“串聯”的方式組織起來。這種主線強調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在“多解”中尋找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最佳方案;在“多變”中領悟物理的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比如,本節課中的“小球歷險”問題。有時也可以用物理中的一些“佯謬”“上當題”“易錯題”作為教學主線,讓學生在辨析中領悟真諦;在“上當”中增長知識;在“錯誤”中走向成功。這樣的教學主線,使枯燥沉悶的習題教學變得生動形象、變化多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散文”型——自然流暢,形散神聚。這種主線以“思維發展”為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先列舉一些表面上看似互不相干的問題,探討其分析思路、解決辦法,然后從中找尋其共同之處、領悟其共通之處,達到多題歸一的目的,真正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習題課教學中也可用這種教學主線,這樣的教學主線一般適用于單元復習,特別是高考復習課中常使用。
第四,“詩歌”型——行云流水,意境高遠。這種主線以“豐富想象”占優。對一些以閱讀為主的課題,也可以一改通常的教學模式,靈活設計一些教學主線,通過實驗、視頻、閱讀、參觀等形式來達到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