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喀什在我國對中亞、南亞、西亞開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制度經濟學視角,以健全開放體系、打造開放平臺、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重點,論述了喀什開放與產業結構轉型的演變狀況,概括了喀什開放和轉型的目標和任務,就提升知名度、制定差異化產業政策、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完善金融市場、創新人才機制五個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沿邊開放 產業結構轉型 喀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3)02-0041-04
新疆喀什是我國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進而連接歐洲的天然路橋和黃金通道。喀什重要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物產資源和商貿旅游資源,使喀什的開發開放,對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喀什開放與轉型演變
開放是制度變遷的重要動力,也是推動產業結構演變的重要動力,而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調整將產生良好的整體效益。隨著國家不斷賦予喀什新的開放政策,喀什對內對外開放進程不斷深化,產業結構得到了逐步優化。
(一)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
喀什的對外貿易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主要是利用吐爾尕特口岸和紅其拉甫口岸,開展與前蘇聯的記賬貿易和對巴基斯坦的易貨貿易。至2005年,喀什的進出口總額始終在1億美元之內,之后從2006年的3.26億美元增長至2011年的6.05億美元,其中,2007年和2008年一度達到了10.02億美元和12.59億美元。至今,喀什已同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蒙古、阿塞拜疆、日本、毛里求斯、阿富汗、阿聯酋等2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進出口貿易。
喀什對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近幾年也在不斷優化。由過去以出口紡織品、日用品等生活資料,進口化肥、棉花等生產資料為主的單一商品結構,逐步發展到目前涉及紡織服裝、五金器皿、家用電器、機械設備、塑料制品、日用百貨、建筑建材、石油化工、輕工工藝等28個大類、400多個品種。其中,高附加值商品及名優商品出口比例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家用電器、輕工機械、成套設備及汽車、農機等產品的出口比重增加。此外,外貿經營主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9年喀什市注冊的外貿企業約120家,截至2011年底,喀什地區擁有進出口經營資質的企業近400家。
(二)產業結構的優化
隨著對內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喀什經濟快速發展,GDP從2005年的32.09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107.6億元,年均增速20.7%。
近幾年間,喀什的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第一產業從2006年的7.6%逐步下降至2011年的4.3%,相應的,第二產業從2006年的31.3%增長至2011年的34.3%。喀什第三產業較為發達,近5年間維持在60%左右的水平。
固定資產分行業投資的情況也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喀什近幾年產業結構的變化。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中,第一產業從2006年的5093萬元逐步下降到2011年的1100萬元,第二產業從2006年的64980萬元增長至2011年的139295萬元,年均增速23.7%,第三產業則從2006年的218197萬元增至2011年的690878萬元,年均增速達到33.4%。
二、在開放中推進轉型的目標和任務
實現喀什跨越式發展,需要在充分利用國家開放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健全開放體系,打造開放平臺,全面推進結構轉型升級。
(一)建立健全開放體系
在“十二五”期間,喀什需要構建開放的行政體系、開放的產業體系、開放的基礎設施體系、開放的社會服務體系、開放的生態文明體系。
1 開放的行政體系
要抓住國家支援新疆建設的大機遇,充分利用深圳對口援建的契機,借鑒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經驗,在行政體制改革上實現重大突破。要整合政府部門職能,理順職責分工,優化辦事流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逐步建立與喀什未來產業發展相匹配的行政管理體制。
2 開放的基礎設施體系
高效便捷的交通運輸體系,是打造西進東出的國際大通道和交通樞紐的堅實基礎。而公路、鐵路、民航成為構建基礎設施體系的重中之重。
公路:重點建設中吉烏鐵路編組站、空港物流園區、公鐵聯運物流園區、特殊經濟開發區、口岸公路,以及綜合國際物流園區客貨物流進出口的公路網體系。
鐵路:以國際通道、口岸通道和貨運通道建設為重點,建設中吉烏鐵路、中巴鐵路、中塔鐵路,將庫爾勒一阿克蘇鐵路復線延伸到喀什,開通喀什直達內地列車。
民航:重點建設喀什航油戰略儲備庫,爭取國家批準喀什機場口岸辦理落地簽證業務,恢復喀什-伊斯蘭堡航線,開通喀什直達卡拉奇、新德里、杜尚別、比什凱克、奧什、喀什爾、迪拜等周邊國家重要城市的國際航線,和直達西安、天津、深圳、重慶等內地大中城市的國內旅游航線。
3 開放的產業體系
現代物流業。圍繞喀什國際鐵路貨運站,建立喀什無水港,重點發展大宗工業原料、能源產品、農產品及特色產品的公鐵聯運物流;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建立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重點發展航空快遞、口岸通關、國際采購、國際展示交易、國際分銷配送、國際中轉集拼、保稅流通加工等航空物流和保稅物流服務。
現代商業。建設大型國際化專業批發市場、國際免稅購物商城和奧特萊斯購物城,建成我國西北地區最具影響力、集高端購物和國際旅游為一體的國際性商貿中心,打造“喀什國際自由商貿CBD”。
創新金融。重點發展與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和貿易相匹配的銀行、人民幣出口信貸、貿易融資及結算體系。建設跨境貿易人民幣的清算中心,逐步完善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服務功能。積極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吸引國內外業績突出、管理經驗成熟的投資基金。
旅游產業。打造喀什旅游核心圈、環喀什地區旅游基本圈和環周邊國家旅游拓展圈。發展集休閑游、娛樂游、購物游、度假游為一體的旅游產業,建成區域文化旅游服務、中心旅游商品基地和中國絲綢之路旅游集散中心。
會議展覽。依托“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事,以及喀什本地的特色產品和特色文化,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化節慶和會展活動。將“喀交會”發展成為我國西北地區及中亞地區具有重要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綜合性展會。
輕加工制造業。加快承接內地產業轉移,發展外銷導向型和內銷導向型為主的輕加工制造業。重點發展電子產品、家電、家具、機電設備、特色民族工藝品、日化產品、農副產品、紡織服裝等輕加工和組裝加工業,建設南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
4 開放的社會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職業與成人教育,完善社區教育,建立適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加強與對口支援市職業院校的交流合作,鼓勵引導內地職業院校來喀聯合辦學、興辦分校;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及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開展寬領域、多層次的科技合作。加強技術創新,促進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轉變;逐步將各類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實現城鄉統籌。
5 開放的生態文明體系
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實行生態補償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組建綠色產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政府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大對綠色產業、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科技產業的投融資支持。
(二)將喀什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重要的開放平臺
一是加快為對外開放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喀什機場基礎設施,提升對外開放的軟硬件水平。二是與周邊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合作共建能源資源中轉加工基地,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企業以開發區為基地,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三是重點發展跨境貸款等創新性金融服務,充分利用開發區的特殊政策,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作用。三是建設喀什國際會展中心,圍繞上海合作組織政治、經濟、安全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合作,定期舉辦交流活動、論壇和會展活動。四是加快建設開發區“邊貿自由購物市場”,重點發展國際商貿,開展免稅貿易,適度放大免稅購物額度,簡化通關手續,實現貿易便利化,加快推進喀什無水港建設。五是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的經濟合作機制,建立“種子庫”和農業服務基地。六是積極爭取與周邊國家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研究建設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平臺。
(三)推進結構轉型升級的若干重點
要做大做強電力、建筑建材業、紡織業等現有工業;培育發展組裝加工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清真食品加工業等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商貿流通、金融、房地產等第三產業,進一步加大二產所占比重,優化三產內部結構,實現喀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深化。
按照《喀什經濟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至2015年,經濟開發區的三次產業結構為0:50:50,至2020年達到0:38:62,相應的,喀什市的產業結構,將從2010年的34:30:36,逐步調整為2015年20:42:38,至2020年進一步優化為12:48:40。與之相對應的,到2015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億元,2020年達到260億元;到2015年,喀什市地區生產總值將超過300億元。
三、全面落實開放與轉型的政策保障
(一)提升喀什的知名度
可聯合周邊國家統一謀劃、集中開發旅游資源,將喀什地區列入國家旅游改革試點單位,積極舉辦各具特色的文化節慶和會展活動,將“喀交會”升格為國家級“中國中亞南亞博覽會”。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將喀什市作為上合組織區域合作的戰略平臺,設立上合組織國家間投資貿易便利化談判機構,承擔上合組織官方框架下交通、能源、金融合作項目的洽談。
(二)制定差異化產業政策
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發展基金和戰略產業投資基金,大力扶持風險投資,鼓勵和支持引進產業互補性強、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大的大項目和大企業,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產業園區。加強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的小微企業的各項扶持,進一步完善對小微企業的財稅支持政策,建立小企業信貸獎勵考核制度,加強小微企業的人力資源保障。
(三)扶持重點企業發展
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創新,扶持處在不同階段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積極爭取在流轉稅、所得稅減免或返還、投資抵免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購置機器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地方財政予以貼息支持。對新辦的屬于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目錄范圍內的企業,給予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人所屬納稅年度起企業所得稅五年免征優惠。免稅期滿后,經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可減免企業五年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項目,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配套件、備件,在規定范圍內免征關稅。
(四)完善金融市場
建立覆蓋喀什經濟開發區主體園區和伊爾克什坦口岸園區的開發區投資開發公司。培育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建立企業債務融資培育機制,提升企業信用等級,盡快達到發行條件。加強與信托機構合作,運用信托工具籌集社會閑散資金。推動金融服務機構體系建設,大力培育和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信用評級機構。探索推進金融咨詢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擔保公司管理水平和風控能力,支持具有國際清算業務的金融機構與周邊國家金融機構互設機構、互開業務往來賬戶,搭建便捷、暢通的資金清算、結算渠道,設立出口信用保險分支機構,批準設立喀什發展銀行。
(五)創新人才機制
建立黨政高層次人才培訓基地,制定貫徹黨政人才專業能力建設培養規劃。利用教育資源,建立喀什統一的產學研孵化平臺。完善人才激勵,實施高端人才住房資助計劃,對為產業發展提供卓越貢獻的人才,實施優惠措施,以股權、期權激勵人才。
(責任編輯: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