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的死刑執(zhí)行公開制度

2013-01-01 00:00:00高一飛張金霞
日本問題研究 2013年1期

摘 要:日本古代死刑執(zhí)行經(jīng)歷了由公開到限制公開的過程,二戰(zhàn)之后,日本政府對于死刑案件采取了更為保密的措施,當時日本的死刑制度處于機密狀態(tài)。2010年8月28日,日本法務省首次向新聞媒體公開死刑執(zhí)行的刑場,這一做法并沒有公開死刑執(zhí)行的過程,是死刑執(zhí)行信息適度公開的一大創(chuàng)舉。

關鍵詞:死刑執(zhí)行;過程公開;刑場公開;適度公開

中圖分類號:D93/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3)01-0051-06

迄今為止,世界上有139個國家和地區(qū)實質上廢除了死刑,占全球國家總數(shù)的70℅,其中,有94個國家和地區(qū)完全廢除死刑;10個國家廢除普通死刑,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執(zhí)行死刑(例如軍事犯罪或戰(zhàn)時犯罪);還有35個國家雖然保留死刑,但是在最近10年里沒有執(zhí)行過死刑;相應的,現(xiàn)在世界上保留死刑并執(zhí)行死刑的國家和地區(qū)就剩下58個[1]。

在保留死刑的國家和地區(qū),具體保留死刑的原因和死刑執(zhí)行情況不盡相同。目前歐盟國家全部廢除了死刑,尚未廢除死刑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中東、北非和亞洲地區(qū),而非洲地區(qū)之所以沒有廢除死刑,主要原因在于非洲地區(qū)的民俗和文化不利于廢除死刑。除此之外,還有宗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非洲地區(qū)的國家有著居高的犯罪率、國內警力較弱,政治局面還不是很穩(wěn)定[2]。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中,還沒有廢除死刑的代表性國家有美國和日本。

在日本,雖然也是受到歐洲國家和國際人權組織的指責,日本民間對保留死刑也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來,日本保留死刑的呼聲不斷高漲,日本官方的民調顯示,贊成死刑的日本民眾超過80℅[3]。日本的死刑執(zhí)行也經(jīng)歷了由完全公開,甚至是作為公眾的娛樂節(jié)目而存在,后來發(fā)展為秘密執(zhí)行死刑,近來又公開了死刑執(zhí)行的一些信息。

日本不但在死刑適用問題上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態(tài)度,在死刑執(zhí)行的程序上也格外謹慎,據(jù)統(tǒng)計,日本每年只有幾個犯人被判處死刑,被執(zhí)行死刑的數(shù)字更小[4]。1999年,8人被判處死刑,5人被處決;2000年,14人被判處死刑,3人被處決。在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曾有長達3年零4個月的時間沒有處決一個死刑犯[5]。沒有執(zhí)行死刑,并不表明日本社會開始寬恕死刑犯,1993年,隨著在日本長期執(zhí)政的自民黨下臺,情況便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由保守黨和左翼政黨組成的聯(lián)合政府在執(zhí)政后,先后兩位司法部長簽署了7個犯人的死刑執(zhí)行令。其中3個犯人于1993年3月的同一日被處決,另外4個犯人于同年11月同一日被處決。日本《刑事訴訟法》第475條、第476條規(guī)定,執(zhí)行死刑應在死刑的終審判決下達后6個月以內由司法部長簽發(fā)死刑執(zhí)行令,簽發(fā)后5日以內應當執(zhí)行死刑,但是在日本的司法實踐中,司法部長們很少在6個月的期限內簽發(fā)死刑執(zhí)行命令[6]。除了一些案件是因為死刑犯提出申訴或者要求赦免之外,其他6個月以上還沒被執(zhí)行死刑的案件是因為司法部長自身的原因而突破法定期限的,而日本的司法部長們之所以不愿意簽發(fā)死刑執(zhí)行的命令,更多地帶有世俗功利的色彩,是為了避免受到死刑存論者的強烈批評[7]。現(xiàn)在,日本大部分死刑犯從死刑判決生效到死刑的執(zhí)行要等2年至5年,有時將近10年的時間[8]。

2010年8月28日,一反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傳統(tǒng),日本法務省首次向新聞媒體公開了東京拘留所(東京葛飾區(qū))內的死刑刑場,并首次允許拍照錄像。這在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都引起了重大反響[9]。

一、日本古代的處死過程公開

在日本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死刑都是公開執(zhí)行的,而且各種觸犯死刑罪名的犯人通常都會被公開處決。然而,當日本在明治時代(公元80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之時,死刑的實踐被中斷了。一直到1156年,日本都是沒有死刑的,這種情形根源于兩個社會事實,一是在平安時代,日本社會相對來說比較和平,二是公元538年從中國傳到日本國內的佛教極其盛行。盡管在這段時期內死刑從未被正式廢除過,但是按律應當被處決死刑的罪犯通常被處以流放或者受到較輕的懲罰,因此在明治時代日本是事實上廢除死刑的國家。

1156年在京都發(fā)生暴力性的保元起義之后,死刑開始卷土重來,在隨后,由武士統(tǒng)治的7個世紀內,死刑再次成為一種常用的刑罰。大多數(shù)犯罪——從輕微的盜竊到謀殺都可被判處死刑,而且處決方式從湯鑊、火刑、釘十字架到各種不同級別的砍頭,在這段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內,在處決死刑犯之前,將其放在馬背上游街示眾。死刑執(zhí)行的方式是將死刑犯釘在十字架上、燒死在火柱上或者是用鋸子鋸死等殘忍的方法,而且,在有些情況下,還允許圍觀者幫助執(zhí)行死刑。在死刑執(zhí)行之后,將死刑犯的尸體器官和頭顱擺放在高臺之上供人們參觀,或者是抬著尸體游街

示眾。

如殖民地時期的美國一樣,古代日本死刑不只是諸多刑罰手段中的一種懲罰技巧,還是其他刑罰手段的“基點”,而且,官員們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強化”這種懲罰措施,因此創(chuàng)造出“各種不同級別的死刑。”

直到18世紀,公開處決在日本出現(xiàn)衰落的趨勢,當時的軍事統(tǒng)治者害怕人們知道太多的刑法知識會威脅到其統(tǒng)治權威,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逐漸對死刑的執(zhí)行采取保密措施,以保持法律的威嚴。所以當時雖然許多死刑仍在公開執(zhí)行,但是日本的官員們已經(jīng)開始在東京的刑場頒布限制公眾圍觀的命令了,鄉(xiāng)村地區(qū)由于距離東京較遠,所以對公開執(zhí)行死刑沒有限制[10]。到1882年,日本的死刑執(zhí)行就必須在監(jiān)獄的刑場內執(zhí)行了,監(jiān)獄看守和其他國家官員是僅有被允許在場的人,而且將絞刑作為唯一合法的處決方式。

日本古代死刑執(zhí)行經(jīng)歷了由公開到限制公開的過程,促使這種過程發(fā)展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日本當時的統(tǒng)治者為了其統(tǒng)治權威而向公眾限制對于死刑執(zhí)行的知情權;二是政治因素,是當時日本政府對于國際社會對其死刑執(zhí)行公開進行譴責的政治回應。總之,日本死刑執(zhí)行由公開向保密的轉變過程中沒有公眾情感的因素。

二、日本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產(chǎn)生

二戰(zhàn)之后,日本政府對于死刑案件采取了更為保密的措施,當時日本的死刑制度處于機密狀態(tài),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11]:(1)不會提前告知死刑犯處決的日期和時間。日本的死刑犯直到處決前一小時左右才會被告知處決的日期和時間。大多數(shù)死囚在監(jiān)獄里面的時間都是在焦慮不安之中度過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哪一天突然就被處決了。(2)死刑犯的親屬在死刑執(zhí)行完之后才會被告知。并且死刑犯的家屬若是24小時之內不去收尸的話,死刑犯的尸體就處于無人理睬的地步。(3)日本民眾事先不會被告知任何關于死刑犯處決的消息。日本不會公布任何關于死刑執(zhí)行的消息,不會公布死刑犯的姓名、案由,也不會公布死刑執(zhí)行的數(shù)據(jù)。(4)執(zhí)行死刑的工作人員提前也不會被告知處決的消息,只在處決的前一天才會得知處決的消息。原因是擔心若是事先告知的話,執(zhí)行死刑的工作人員會找理由請假。同時,執(zhí)行死刑的工作人員不得將執(zhí)行處決任務的情況告訴其他任何人。(5)除了執(zhí)行死刑案件的工作人員和必須在場的司法工作人員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參加死刑執(zhí)行。參加死刑執(zhí)行的人限制為以下幾種人:一名檢察官、一名檢察事務官、絞刑架所處之監(jiān)獄的典獄長以及一些處決小組的成員。(6)執(zhí)行完死刑之后的絞刑架不準參觀,即使是在絞刑架已經(jīng)不能再使用的情況下,公眾和媒體也不能參觀。唯一的一次絞刑架允許參觀是在2003年7月,9名國會議員被允許參觀了未被使用的新的絞刑架,但是在參觀的過程中不準拍照,甚至不準素描相關設施。(7)在下達死刑判決之后,死刑執(zhí)行完畢之前,日本政府會對死刑犯的會見和通信實行嚴格的限制。除了死刑犯的近親屬或者是辯護律師,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與死刑犯見面或者通信。即使是上述兩種人,接觸死刑犯的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以及內容仍然會被嚴格限制。(8)學者和記者不能獲得死刑案件的卷宗,包括日本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應當公開的法庭記錄。

日本的國家官員很少解釋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原因或者為之提供正當化的理由,根據(jù)大衛(wèi)·約翰教授(David Johnson)對日本檢察官的訪問[12],接受采訪的日本檢察官給出以下理由:(1)保密有利于罪犯的利益。日本檢察官對媒體宣稱:我們不得不考慮被處死刑的罪犯的感受,死刑使他們顏面掃地,我們并不認為僅僅因為他放棄了生命,他就放棄了他的臉面或者他的隱私。如果我們事先通知囚犯其即將被處決,那么就會更加殘忍,因為這將對他造成極大的痛苦,他們可能會因此而陷入絕望,有可能自殺或者逃跑。(2)保密有利于劊子手的利益。絕大多數(shù)的獄卒非常討厭執(zhí)行死刑,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覺得死人的血液非常的污穢,會給他們帶來不吉利,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不愿意親手殺死自己的同胞,即使是出于法律的正當理由。日本檢察官宣稱,如果事前通知執(zhí)行死刑的工作人員,會使他們陷入困境。(3)保密是一種日本的傳統(tǒng)和東亞的特色。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傾向于對死刑執(zhí)行采取秘密的方式,而且,道德真理因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亞洲各國在公開與秩序之間所作的折中妥協(xié)不同于西方各民族國家。(4)受美國的影響。美國一直以來的死刑執(zhí)行都實行不同程度的公開,日本檢察官稱,美國的死刑執(zhí)行公開給美國帶來的是在監(jiān)獄外呼吁“請寬恕死囚犯”和“釋放他們”的游行隊伍、媒體對于犯罪和國家的暴行所具有的病態(tài)的迷戀、在處決過程中公眾對于死刑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的失望等糟糕的情況。

從表面上看,日本國內的民眾更加傾向于支持死刑。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81%的日本被調查者表示他們支持保留死刑,只有6%的人表示死刑應當廢除[13],但這種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的死刑政策導致的。由于死刑政策上對于死刑執(zhí)行的保密性,日本學者在死刑問題上的研究甚少,無論是作為一個一般性的刑事司法政策還是作為特定案件中的一種制裁措施,在日本幾乎都不存在公眾對死刑的抗議之聲。日本公眾在死刑方面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種對于日本當局的刑事政策的消極贊成者,而不是死刑判決和處決的催化劑或者激發(fā)者。

三、日本死刑執(zhí)行的刑場公開

日本法務省于2010年9月27日首次向新聞媒體公開了東京拘留所(東京葛飾區(qū))內的死刑刑場,并首次允許拍照錄像。規(guī)定前往拍攝的媒體必須統(tǒng)一搭乘拉上窗簾的巴士,確保刑場的確切位置不為人所知,整個過程既凝重又神秘。盡管這次對外開放刑場邀請了一些媒體,但都是日本國內的媒體,對于國外的媒體,像美聯(lián)社和《紐約時報》,盡管他們多次提出要求希望也參觀刑場,但還是被日方拒絕,并且也沒有給出具體原因[14]。不過一直處于秘密狀態(tài)的日本執(zhí)行場所首次向外公開,這在日本死刑執(zhí)行史上是十分罕見的,此決定一公布便引起了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實際上日本國內普通民眾對于死刑執(zhí)行情況了解甚少,但是日本有不少呼吁廢除死刑的民間團體,在國會議員中還有“推進廢除死刑議員聯(lián)盟”。對于多年來不公布處決犯人信息的情況,有的廢除死刑團體斥其為“秘密主義”、“暗箱操作”,他們強烈要求公開執(zhí)行死刑的有關信息[15]。迫于這些反對死刑的團體的壓力,自1998年11月起法務省開始透露處決情況和人數(shù),2007年12月開始公布被處決的死囚姓名和行刑場所。

法務省說,這次公開刑場,是根據(jù)法務大臣千葉景子的指示實施的。今年7月28日,民主黨執(zhí)政后首次處決死囚。千葉景子當時透露自己目睹了行刑過程,并指示在8月內對外公開刑場,希望通過這一次公開就是否需要取消死刑問題,“促進國民間的討論”。報道分析稱,公開刑場的舉動可能會對日本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和審判員審判產(chǎn)生影響[16]。

關于多年來對受刑犯人信息保密的原因,法務省的解釋是,死刑已經(jīng)是對犯人最嚴厲的懲罰,公布受刑犯人的個人信息會對他們的親屬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與精神折磨,也不利于穩(wěn)定其他尚未執(zhí)行死刑犯的情緒。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樣做確實是維護了犯罪加害者的權益,但是卻違背了受害者的利益并有損國民的知情權。該維護哪方的權益,或者說應該適當舍棄哪方的權益,公開,還是保密,這是一個難題,法務省面臨選擇的壓力。

日本首次對外公布刑場的行為,在日本國內是存在很大爭議的。贊成死刑執(zhí)行公開的人認為,此次公開死刑執(zhí)行場所是死刑執(zhí)行由“秘密主義”向信息公開邁出的一大步,是日本社會死刑制度走向透明化的重要契機,有利于普通民眾了解死刑執(zhí)行的信息,支持者想通過公開死刑執(zhí)行信息來使日本像其他發(fā)達國家一樣廢除死刑,而且主張廢除或暫緩執(zhí)行死刑的人認為僅公布受刑犯人的姓名等信息是遠遠不夠的,要對死刑制度進行全面公開。反對的人則認為,信息公開會對死刑犯家屬精神造成損害以及對其他死刑犯心理形成影響,而且也違反了人道主義的要求。日本政府想通過公開執(zhí)行死刑給公眾以強烈的感受,至于死刑的廢除與否,則由公眾自己判斷。

在筆者看來,日本死刑執(zhí)行由秘密到適度公開,有以下的原因:(1)日本不公開任何死刑執(zhí)行的信息是沒有任何法律根據(jù)的。如上所述的日本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理由都是日本法務省的檢察官的看法,并沒有任何的法定或者明確的立法機關和法院以官方的形式公布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理由。正如弗蘭克·阿普翰(Frank Upham)所說的:“精英們試圖保留對社會沖突和變遷的諸多過程的某種程度的控制”[17]。(2)政治上的原因。在缺乏一個正式和公開的決策過程的情況下,日本的死刑政策是一種慣例的自然結果,日本當局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政治原因在于,日本當局認為人們得到的關于死刑的信息越多,就越會表達各種不同的看法,從而對當局的死刑政策造成壓力,所以日本當局是傾向于秘密執(zhí)行死刑的。但是隨著人權運動的進行,日本支持廢除死刑的團體認為[18],如果國民對死刑知道的越多,就會有更多的國民反對死刑,不斷向日本當局施加壓力,要求日本政府公開死刑執(zhí)行的信息。(3)日本國內支持廢除死刑的組織的譴責。日本反對死刑的團體認為,死刑不能廢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死刑系統(tǒng)的極端秘密性和持續(xù)缺乏討論死刑廢除問題的適當信息[19],而適當公開死刑執(zhí)行的信息,有利于促進民眾對于死刑問題的關注,會減少日本國內民眾對于死刑的支持率。因為現(xiàn)在日本社會中,贊成保留死刑的人仍占多數(shù),他們認為如果廢除了死刑制度,惡性犯罪會進一步增加[20]。

對于死刑,日本慎用死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通過減少死刑罪、限制死刑適用數(shù)量及完善死刑制度來實現(xiàn)的[21]。日本在過去幾百年的秘密執(zhí)行死刑時期,雖然民眾無從知曉死刑執(zhí)行情況,但是日本國內對于保留死刑的支持率高達80℅[22],可見完全對外封鎖死刑執(zhí)行的消息并不能降低民眾對于死刑的支持率。而公開死刑執(zhí)行場所,作為“討論是否廢除死刑”的現(xiàn)實材料,是這次公開執(zhí)行死刑的根本目的。

四、死刑執(zhí)行信息應適度公開

如前所述,日本歷史上公開死刑執(zhí)行過程的做法,忽略了被執(zhí)行人的基本人權,人有時確實是社會實現(xiàn)其他目的的手段,但是這時不能侵犯作為個體的人的底線權利。因為對于被執(zhí)行人而言,討論是否廢除死刑,那是社會的事,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沒有意義,他有保持最后尊嚴的權利。因此,聯(lián)合國2004年人權委員會的67號決議中要求成員國“保證不會以公開或其他侮辱性的方式執(zhí)行死刑”。

公開執(zhí)行死刑對基本人權的侵犯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公開死刑執(zhí)行過程會加重死刑犯的心理痛苦。世界上死刑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無論如何改進,即使是使用最好的方法如注射執(zhí)行死刑,也無法減輕被執(zhí)行人對死的恐懼,因為這種恐懼感不是來自執(zhí)行方法的痛苦,而是對失去生命恐懼的痛苦。其次,公開死刑執(zhí)行過程會侵犯死刑犯的人格尊嚴。公開行刑過程,把死刑犯公開置于民眾的面前對于死刑犯來說是一種羞辱,讓他們去面對圍觀民眾的嘲笑,讓人們像是觀賞娛樂節(jié)目一樣觀看處決死刑犯的過程,這本身就剝奪了死刑犯作為人的尊嚴。死刑執(zhí)行應文明化。具體表現(xiàn)為死刑不再公開當眾執(zhí)行,即不再將死刑的執(zhí)行場面公之于眾,即死刑只能在特定場所執(zhí)行,除監(jiān)督執(zhí)行的司法人員與有關人士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得在場目睹死刑的執(zhí)行場面[23]。 第三,公開死刑執(zhí)行過程會給死刑犯的親屬帶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親友們的感受加重了死刑的殘忍性,也給親屬帶來了進一步的羞辱。

除了人權與人道的原因外,死刑的公開執(zhí)行也不利于整個社會的文明與良知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是,死刑公開執(zhí)行會給人們帶來扭曲的社會同情心理,同時助長民眾對生命的漠視和畸形變態(tài)的殘忍心理。

死刑執(zhí)行的過程不能公開,但是有關死刑執(zhí)行的信息是應當公開的。應公開的信息主要包括:

(1)臨刑前通過親屬會見體現(xiàn)死刑執(zhí)行的公開。這體現(xiàn)了在對待死刑問題中的人道主義精神。一方面,在臨死之前見親人最后一面是大多數(shù)死刑犯最后的心愿;另一方面,作為死刑犯的近親屬不會輕易將死刑犯執(zhí)行死刑之前的情況任意傳播,不會造成社會混亂的情況。親人間的愛是人類本能的愛,對死刑犯而言,如果能夠在執(zhí)行前見自己親屬最后一面,向他們懺悔或表露自己的心跡,必將使其的心靈得到凈化,回歸“善”的本性。對其家屬而言,無論法律對死刑犯做出何種評價,血緣親情都是難以割舍的。因此保障死刑犯臨刑前的會見權,既是給予死刑犯的一種人道關懷,也是對其親屬情感的撫慰[24]。另外,臨刑會見還便于死刑犯與親屬當面講清財產(chǎn)分配和其他一些不愿他人所知的隱私。

(2)死刑臨終關懷人員的公開。即對于死刑犯,由社會各層次人員(包括醫(yī)護人員、宗教人士、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團隊對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生理、心靈提供全面照護,以使臨終病人得以舒適安寧地度過人生的最后旅程[25]。

(3)死刑犯遺體處理情況的公開。對此,首先要賦予死刑犯處理自己遺體的權利。中國刑事訴訟法也賦予了死刑犯這項權利,法院在執(zhí)行前驗明正身時,必須征詢死刑犯如何處置自己的遺體,并將其意見記入筆錄備案,并由人民檢察院記入死刑臨場監(jiān)督筆錄附卷備案。公開死刑犯遺體處理情況可以表明死刑犯的處理遺體的權利是否被落實。其次,對于死刑犯家屬拒絕認領或者沒有家屬認領的,公開死刑犯尸體處理方式有利于防止買賣人體器官的違法活動發(fā)生。

(4)已經(jīng)執(zhí)行死刑的結果的公開。即一個人已經(jīng)依法執(zhí)行了死刑,應當向整個社會公告,而不能處死了一個人卻當作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更不能作為國家秘密有意保密。國家有義務公布某人被執(zhí)行了死刑的結果。

日本2010年的這次的死刑執(zhí)行信息公開,僅限于公開執(zhí)行的場所,并沒有公開整個執(zhí)行過程,也就是說,并沒有讓公眾圍觀殺人,這一做法避免了對死刑犯的殘忍的羞辱,又達到了讓民眾了解死刑執(zhí)行情況的目的。總的來說是適當而又有必要的。同時,在世界各國,死刑執(zhí)行信息公開一般并不包括死刑執(zhí)行場所的公開,日本嘗試公開死刑場所,是死刑信息適度公開的一個創(chuàng)舉。有利于民眾通過更加直觀但又不損害死刑犯權益的方式了解死刑。

死刑廢除取決于兩方面的條件:一是社會存在因素,二是社會意識的因素[26]。從社會意識方面來說,只有社會民眾正確對待死刑,以正確的刑罰觀念代替樸素的報應觀念,前提條件就是讓民眾了解死刑執(zhí)行的相關信息,讓民眾正確了解死刑的刑事立法和國家的死刑政策,并明確死刑的發(fā)展趨勢,這就要求適度公開死刑執(zhí)行信息,而完全公開執(zhí)行死刑也不利于民眾正確理解死刑,比如死刑執(zhí)行示眾就會導致民眾的冷漠心理,但是完全不公開任何死刑執(zhí)行信息,也會妨礙公民在死刑這樣國家重大刑事政策問題上

的知情權。

日本在過去幾百年的秘密執(zhí)行死刑時期,雖然民眾無從知曉死刑執(zhí)行情況,但是日本國內對于保留死刑的支持率高達80℅[27],可見完全對外封鎖死刑執(zhí)行的消息并不能降低民眾對于死刑的支持率。從這個意義上說,死刑執(zhí)行場所公開達到了死刑信息適當公開的目的,值得其他國

家借鑒。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 Use of capital punishment by country[EB1

0L].[2011-11-12]. http://en.wikipedia.org/wiki/Use of capital punishment by nation.

[2] 苗延波.20世紀各國死刑廢除運動的回顧及評述[J].法學論壇,2005(6):139.

[3] 肖中華.對死刑的追問(上篇)——死刑為什么應當存在[J].江淮論壇,2010(6):52.

[4] 李貴鑫,于文沛.論日本的死刑制度[J].學術交流,2010(6):63.

[5] [德]約阿希姆·赫爾曼,顏九紅.日本死刑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3):122.

[6] [德]約阿希姆·赫爾曼,顏九紅.日本死刑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3):121.

[7] [德]約阿希姆·赫爾曼,顏九紅.日本死刑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3):122.

[8] [日]田宮裕.犯罪和死刑[M].戴波,張立艷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05.

[9] 記者.日本首次公開死刑刑場以討論是否廢除死刑[EB/0L].[2010-8-27].http://www.legaldaily.com.cn/international/content/2010-08/27/content_2262688.htm?node=22611.

[10] 賈秀芬.日本死刑制度探析[J].日本研究,2008(4):91—95.

[11] [德]約阿希姆·赫爾曼,顏九紅.日本死刑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3):125.

[12] [德]約阿希姆·赫爾曼,顏九紅.日本死刑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3):121—123.

[13] 李貴鑫,于文沛.論日本的死刑制度[J].學術交流,2010(6):64.

[14] 記者.“日本首次向媒體公開刑場”[EB10L].[2011-11-21].http://cd.qq.com/a/20100827/002641.htm.

[15] 趙丙貴.中日死刑問題比較研究[J].理論界,2005(8):177.

[16] 記者.日本死刑室大曝光.[EB10L].[2011-11-21] .http://news.sina.com.cn/w/2010-08-29/040518035236s.shtml.

[17] [德]約阿希姆·赫爾曼,顏九紅.日本死刑若干問題思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3):124.

[18] 趙丙貴.中日死刑問題比較研究[J].理論界,2005(8):117.

[19] [英]羅吉·胡德,卡羅林·霍伊爾.死刑的全球考察(第4版)[M].曾彥,李坤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129.

[20] 賈秀芬.日本死刑制度探析[J].日本研究,2008(4):94.

[21] 李潔.中日死刑比較研究概說[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11.

[22] 李貴鑫,于文沛.論日本的死刑制度[J].學術交流,2010(6):64.

[23] 王聯(lián)合,徐留成.殺人償命與保留死刑限制死刑理念探析[J].學術交流,2009(3):3.

[24] 錢寧.從人道主義到公民權利[J].社會學研究,2003(1):6.

[25] 崔勇.論死刑執(zhí)行中的“臨終關懷”[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4):75.

[26] 王順安.刑事執(zhí)行學通論[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5:275.

[27] 李貴鑫,于文沛.論日本的死刑制度[J].學術交流,2010(6):64.

[ 責任編輯 李 穎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国产91|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67194亚洲无码|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久久网欧美| 爱做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有专无码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久久|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大香伊人久久|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xx|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成人国产小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人妻21p大胆| 国产毛片基地| 99激情网| 国产97色在线|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亚洲|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区在线|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五月婷婷|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欧亚日韩Av| 欧美啪啪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