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傳統禮儀的中國淵源

2013-01-01 00:00:00楊柳
日本問題研究 2013年1期

摘 要:日本吸收中國文化養分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核心“禮”的內容也隨著文化交流浪潮大量涌入日本。文章通過探討日本傳統禮儀中中國經典禮儀思想及禮儀行為的吸收情況,考察中國對日本傳統禮儀的影響作用。首先探討日本吸收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軌跡,以期明確中國對日本傳統禮儀產生影響的宏觀歷程,進而使用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考察經典禮儀書中日本吸收中國禮儀思想和禮儀行為兩個方面的論證加以論述,得出了日本傳統禮儀在禮儀源流、禮儀理論、禮儀實踐三個方面均受中華禮儀深刻影響的結論。

關鍵詞: 禮儀思想;禮儀行為;文化交流

中圖分類號:G131/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3)01-0057-07

井然有序的日本社會和彬彬有禮的日本人一直是對日本有過接觸的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世界各國的學者、文人所著的日本文化論著中皆不乏對其禮儀的贊賞。我國早在成書于公元3世紀后半期的《魏志·倭人傳》中已經有記載:日人主“敬”,描寫其“下戶與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傳辭說事,或蹲或跪,兩手據地,為之恭敬。對應聲曰噫,比如然諾。”日本作為一個長期吸收中國先進文化養分的國家,對中國文化根基禮文化也展開了廣泛的吸收。著名法國東洋學者 M·Kinsky感嘆這一現象為“日本禮儀思想在沒有中國禮儀文化存在的基礎上是不能成立的。[1]97” 日本對華夏禮儀文化吸收情況的代表性研究著作包括:西本昌宏所作關于日本國家宮廷禮儀中中國禮儀文化吸收情況的探討;王海燕研究日本古代都城空間禮儀中的中國因素影響;近藤啟吾考察日本武家政權時代中國冠婚葬祭儀式的吸收情況;西村昌吉論述日本律令體制下畿內制創建過程中的中國典籍影響作用等[2]8。

先行研究中,考察日本國家層面或貴族階層儀式性禮儀中中國禮儀吸收情況的研究居多。國家層面的研究偏重禮儀與政治、外交等的關系;儀式禮儀的考證多偏重特定場合程式化的禮儀規范。對民眾日常生活中的禮儀狀況探討的視角尚不多見。筆者通過選取各階層禮儀書①,在考察內容上側重民眾一般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場面,形式圖在這方面做一突破。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作用多發生在源頭上,故本文重在探討日本傳統禮儀。日本禮儀發展變遷過程按照主要禮儀行為主體的標準可大致劃分為:天皇政權下的宮廷貴族禮儀、武士集團政權下的禮儀、資本主義體制下的一般社會大眾禮儀。其中開花于室町時代,于江戶時代向社會民眾普及的武士集團政權下的禮儀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作用。此時誕生了武家傳統禮儀的三大流派:伊勢流、小笠原流、今川流。伊勢流主攻室內禮儀、小笠原流主攻軍陣禮儀、今川流主攻朝堂禮儀。到江戶時代伊勢流與今川流逐漸衰落,小笠原流吸收了其他兩流的可取之處,其宗家服務于德川幕府,其門人致力于向庶民階層的普及。到了明治時代,武士集團政權下的禮儀被作為傳統繼承下來,通過學校教育、一般社會教育成功實現了向社會各階層的普及,對日本進入現代社會后的禮儀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有學者將這種全民普及武士禮儀規范的現象稱為日本社會的“武士化”,并將其視為日本近代化的一個指標[3]7。因此,本文設定武士政權下的禮儀為日本傳統禮儀,在明確日本吸收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軌跡的基礎上,著眼于日本經典禮儀書中中國禮儀的吸收情況,就禮儀思想、禮儀行為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日本吸收中國禮儀文化的歷史軌跡

日本吸收中國禮學經典的歷史源遠流長,其過程經歷了由中央到地方、由宮廷貴族、官僚、以禪僧為主的知識階層到武士集團,進而到農工商社會各階層的歷程。早在日本《記》、《紀》傳說時代就有中國儒家經典經由朝鮮傳入日本的記載,傳說當時來自朝鮮的阿直歧教授太子中國經典,王仁將《論語》10卷和《千字文》1卷帶到日本。此后在日本與百濟的交通中,公元513年6月百濟五經博士段楊爾抵日,此后516年9月百濟又派出五經博士漢高安茂以替代段楊爾。五經是講述周禮、尚書、毛詩、禮記、春秋的總稱。百濟派出的五經博士模仿當時的梁制,需要分掌五禮(吉、兇、軍、賓、嘉)的儀注。據此可以斷定日本從此時開始系統學習我國禮學經典。此時中原禮學經典與平安時代開始設置的官僚選拔教育機構大學寮相結合,在大學四學科之一的 “明經道”課程中專門設置了中國古典禮書,即“三禮”《周禮》·《儀禮》·《禮記》的課程。在廣泛吸收禮學精髓后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以《周禮》的畿內制與宮城建設為理論基礎,大化改新政權下以王宮為核心的畿內建設逐步完善;體現儒家禮制思想的官位十二階與憲法十七條;奠定了律令體制下日本國家統治的基礎;在推古朝的外交活動中,禮儀標準主要參照了隋朝的《江都集禮》[4]345。

到了武家政權時代 (公元12-19世紀),我國的宋學、禪宗、歲時思想開始廣泛影響日本傳統禮儀。經歷了室町時代后期的“應仁、文明之亂”后,禮學經典在日本開始逐步由中央向地方傳播。薩南學派與海南學派分別致力于在九州與四國弘揚儒學。設立于今日本櫪木縣足立市昌平町的足立學校承擔了向地方各階層傳授《禮記集說》等宋學典籍的重要作用。武家的婚姻禮儀中吸收了朱熹所著《家禮》的諸多元素。朱熹監修的《小學》也被收錄到金澤文庫中①。另外從中國傳到日本的禪宗被武士階層所青睞,從多個層面對日本傳統禮儀產生了重大影響。禪寺帶有書院形式的房屋構造首先被上級武家住宅所采用,后擴展到民間,影響了其室內禮儀的形成和發展。以客廳為中心的日本式房屋內的禮儀與飲食禮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禪的茶禮及清規的影響[5]57。禪宗思想對日本的劍術禮儀也產生了重大影響[6]84。8世紀中葉,成書于中國6世紀的《荊楚歲時記》傳入日本, 此后這本書一直擁有眾多讀者, 甚至直到江戶時代還被重新翻刻,對日本的歲時年節禮儀產生了重大影響。進入武家政權鼎盛期的江戶時代后,德川幕府推崇儒學為官方學問意識形態,在幕府開設的學問所、諸藩開設的藩校以及民間大量私塾、寺子屋等機構中廣泛講授以四書五經中的《禮記》為代表的儒學經典禮學著作,并在此基礎上推行了大量的庶民教化政策。山下武論述道“儒家倫理道德教化是德川幕府的一條政治主線。[7]89”中國對日本傳統禮儀的影響具有時間跨度大、影響層次深、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對日本傳統禮儀文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 、日本傳統禮儀思想中的中國因素

日本傳統禮儀注重細節,不注重抽象思辨,禮儀書的內容基本都可以概括為“細微禮儀行為舉止描寫的羅列。[8]155”關于禮儀思想核心問題的思考,筆者認為禮儀本質與內涵的思考可以回答何為禮儀、禮儀的功能與作用的問題,是一國禮儀之所以成立的關鍵所在;禮儀的內在精神與外在行為關系以及禮儀原則是決定一國禮儀的特色所在。故本小節從上述三個方面分別考察日本傳統禮儀對中國禮儀的吸收情況。

(一)關于禮儀的本質與內涵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將禮儀分為禮之文與禮之義。禮之義為禮儀的根本內涵,禮之文為禮儀的外在表現形式。《禮記·曲禮上》開篇開宗明義講到踐行禮儀必須做到“勿不敬”。后篇中有 “所以治禮,敬為大”(《禮記·哀公問》)的論述,日本傳統經典禮儀書《三議一統》②中直接引用“禮記曰禮之所治,敬為大。[9]6”認為尊敬之心為禮的本質,奠定了日本傳統禮儀以敬意為禮之根本的基調。

禮儀的本質為敬意,敬意向誰表達,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呢?需要對禮儀的內涵及其所要調整的關系做一論述。《三議一統》中回答這一疑問如下:

(禮儀即為)合神道、王法之理,制上下、同輩、三綱五常之矩,和平盛世為束帶之法、舉止進退之規,戰亂之世為軍旅之謀,以圖天時地利人和之境。[10]9

這里所說的禮儀的內涵包括宗教、政治之理、軍事之謀、衣冠制度(束帶)之法、舉止進退之規。這種包羅廣泛,甚至包括軍事、政治的禮儀內涵明顯有別于西方及伊斯蘭文化圈,應該說受中國傳統吉兇軍賓嘉的禮儀分類思想影響頗深。另外武家的禮儀在和平時代表現為儀表服飾之態、日常動作之儀,戰亂時代表現為戰事謀略。這與《禮記·聘義》中的“故勇敢強有力者,天下無事則用之于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于戰勝。”有直接的對應關系。

日本傳統禮儀在論述禮儀需要調節的關系時頻繁出現 “上下的差別”、“同輩之禮”、“三綱五常”的概念。同輩之禮,不拘泥于只向身份地位高于自身的對象表達敬意的禮儀規范,在中國禮儀思想中體現在禮儀被封建道德化之前,“君使臣以禮”(《論語·八佾)》)甚至要求君王以臣下作為尊敬對象;《禮記·哀公問》中“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以自己的身體為尊敬對象。在處理上下等級關系時,需要重點考慮的關系是“三綱五常”,《宗吾大草紙》①中對“三綱五常”做如下解釋:“所謂三綱,禮記有云,君臣、父子、夫婦是也。敬其所敬、親其所親、恥其應恥”[10]17,這與《禮記·曲禮上》的“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別同異,明是非也。”有直接的對應關系。并且明確在文章中使用《禮記》作為引用出處來源,可見在當時的禮儀規范中,《禮記》作為判斷禮儀行為是否妥當的標準發揮著巨大作用。關于三綱五常《宗吾大草紙》進一步解釋為:“禮儀為,臣敬君,子孝親,弟從兄,敬老者,上不侮,下不亂。[10]51”強調禮儀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人倫關系,使社會關系更加和諧的行為準則。

綜上所述,日本傳統禮儀繼承了中國經典禮學理論框架,認為尊敬之心為禮儀的本質,禮儀的內涵包羅軍事政治等廣泛內容,在處理禮儀需要調整的關系時,通過吸收中國傳統人倫思想使禮儀與封建等級秩序緊密結合。

(二) 關于禮儀與道德、修身的關系

中國傳統禮學思想認為“禮節為治事之本”(《禮記·仲尼燕居》)。同時論述“不知禮無以立”(《禮記·堯曰》)。那么禮儀因何而立呢? 對于禮儀這樣一種需要逐步掌握的社會規范,我國禮儀文化強調首先加強個人修養,即習禮應從修身開始,強調修身養性是持家立業的基礎。并強調內外兼修,內修道德,外修舉止。這一思想對日本傳統禮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日本傳統禮儀流派小笠原流禮儀教育書分為《修身論》、《體用論》兩本,《修身論》用于修心,《體用論》用于修體,兩者緊密結合才能發揮禮儀的神髓。

武家經典禮儀書《三議一統》強調“(禮儀的修為)首先修身最為緊要”[10]31,認為修身為關鍵第一步。這與《禮記·大學》“從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強調要達到“平天下”的境界,“修身”是最初的階段,有明顯的對照關系。在《宗吾大草紙》中進一步闡述修身與禮儀的關系:“修身即為修心。應努力提升自身修為,培養德行。克制自我,不可放縱身體(行為)。隨心所欲、隨心之所想而動的話,無法區分德行的高低。[10]22”

其中的“修身即為修心” 可以在《禮記·大學》中找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本源語句,意旨“心為身之主”。身(行為)是心的表現,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我,不過分放縱身體行為即為外修舉止的過程。外在行為舉止的修為在《禮記·冠義》中稱:“禮儀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強調禮始于端正容貌、體態,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一定要體態端正、服飾整潔、表情莊敬、言辭得體。這既是內在修養的流露,也是尊敬他人的表現。《三議一統》中規定“禮儀之始在于正顏色、培養起居進退之度、言辭選擇之慎。[10]38”同樣要求禮儀起始于表情、動作、言辭等規范。

在外在行為舉止的修為之外,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思想認為禮儀需與道德緊密結合。強調人的主體道德意識,要著力培養內在道德根基,要求人們做到“徳揮動于內”然后才是“禮發諸外”,對日本傳統禮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日本傳統禮儀同樣注重內在道德的培養。關于人的內在道德培養要求基于武士社會的需要,首先要求忠誠、武勇。在這些徳目之外日本傳統禮儀對中國五常思想也有一定的吸收。《三議一統》論述道:“禮儀最初要培養,仁義禮智信的五常”[10]33。中國《禮記·儒行》強調“禮節者,仁之貌也”,《宗吾大草紙》中將其直接翻譯為“禮節是仁之貌。”,并進一步解釋“仁即內心慈悲”[10]26,仁在中國禮學思想中內容包涵甚廣,孟子強調“仁者愛人”,仁的核心是“愛人”,也即可以理解為慈悲之心;《三議一統》對義的定義為“揚善懲惡,明賞罰”[10]27。《禮記·中庸》談論“義者宜也”,也即是關于義務性的“應當”的判斷;禮的定義為“禮用來區分上中下各種情形,以此為依據,做出適當的舉動。[10]27”這與禮記中的“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別同異也”有直接的對應關系。智為“忠為中”[10]28,在中國禮學經典中,不能直接找到類似的語句,但結合《禮記·禮器》中“忠信,禮之本也”與《禮記·仲尼燕居》“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禮是用來使人的言行適中的)的論述、忠(信)=禮、禮=中、可以推導出忠為中的結論。這里的“中”是指適中之意。信的定義為“真,真誠。[10]28”與中國傳統道德觀“講誠信,誠實”有一定的傳承關系。

中國禮儀思想認為,內在道德與外在禮儀行為規范相結合才是表達禮儀的最理想境界,同時內在與外在禮儀修養的具體內容,對日本傳統禮學理論的建構產生了深刻影響。

(三) 關于禮儀的適度性原則

中國禮學理論強調禮儀是仁慈、敬意的外在表現,兩者緊密結合才能發揮禮儀的神髓。在具體禮儀的實踐過程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是適度性原則,避免過度的形式主義與精神主義。如《禮記·仲尼燕居》:“前略…徳不備,禮為虛”,無德的禮儀便是徒有其表,《禮記·樂記》更有“鋪筵席,陳尊俎,列萹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的論述,強調“筵席·尊俎”等物品如何安置是繁瑣的禮之末節,而非禮儀的本質。沒有形式的“三無”即“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禮記·孔子間居》)甚至也都認為是符合禮儀規范的。《三議一統》中有段《論語》中對禮儀本質與末節關系的引用“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10]41,即使形式上有所欠缺,只要內心充滿相應情感,就是符合禮儀規范的,不提倡超出應有情感的過分的禮儀形式。

但中國禮儀文化沒有完全否定禮儀形式的重要性,過分強調精神作用而忽略形式同樣不可取,日本傳統禮儀同樣看重禮儀的形式,《三議一統》將習得禮儀需要掌握的內容概括為禮的心、禮的型、禮的運用[10]19。其中,禮的運用強調從型到心,通過不斷反復禮儀的形式,體會禮儀的神髓。《宗吾大草紙》更是有一段引自《禮記·仲尼燕居》中的句子“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10]15,來批駁輕視禮儀形式的心理主義傾向。

正確的禮儀應該是既反對置內心敬意于不顧的形式主義、又反對完全忽略形式的心理主義。在施行禮儀的過程中做到“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愈節,不侵侮,不好狎”(《禮記·曲禮》)。在內在精神與外在道德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做到恰到好處的度。這種平衡如何把握呢?中國禮儀理論強調禮儀行為與自身身份、禮儀環境相適應,認為恰當的禮儀行為需要自我抑制、自我調整。《禮記·檀弓下》有云“禮有微情者,有以故興物者。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中略)品節斯,斯之謂禮。”《禮記·曲禮上》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強調在禮儀的踐行過程中,既需抑制主體自我情感,也需依照禮儀事項本身而選擇裝束、物品、采取適當行為,由此來達到禮儀效果。沒有不加修飾的完全展現自我的禮儀規范或者需要適當調整、適應環境氛圍的要求。

在繼承中國禮學思想的基礎上,江戶時代著名伊勢流禮學家伊勢貞丈奠定了日本傳統禮儀對這一禮學命題的基調:所謂禮節,是對貴人表示謙卑與敬意,不輕視身份卑微的人,對同等地位的人亦表示謙讓。若過分對人表示尊敬即為諂媚;過分輕視身份卑微的人即為傲慢。既不諂媚、也不傲慢,舉止與身份·環境相符合,無過之也無不及,是為禮節之要義[11]38。

上述內容強調,禮不諂媚、不傲慢的關鍵在于適度,提倡與身份符合的、與環境相適應的禮儀活動而且不可一味講求外在禮儀規范,而失掉內心禮儀情感的伴隨。(只注重形式的敬意容易被認為是諂媚)要時時考慮在適度性的原則下施行禮儀,在每個不同場合下選取最適合自身身份的禮儀形式。日本傳統禮儀流派小笠原流強調禮儀要符合時宜,要遵循“時、位、處”的原則,即禮儀行為需與相應的時間、地點、個人身份相符合,認為禮儀環境與禮儀主體身份的重要性,小笠原流的禮儀兒童早教歌謠“失禮的行為,如(因與環境一致)未引起注意,不算作失禮。若引人注目(與環境不盡一致)了,即為失禮。[12]8” 《三議一統》指出“失禮,即是指不符合自身身份的不加抑制(感情與行為)的,隨心所欲的行為”[10]19,根據身份、環境,選擇合適的能夠表達相應情感的禮儀形式,這與中國經典禮學思想有很明顯的傳承關系。

三、 日本傳統禮儀行為中的中國因素

中國自古就有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中庸》)之說,本小節重點考察了日本民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儀行為,而頻繁鞠躬幾乎成為了世界各國對日本人交際禮儀的印象,以此探討日本傳統禮儀中交際禮儀核心要素敬禮方式與日常行為禮儀基本要素:對本節分基本姿態與基本禁忌兩個方面加以考察。

(一)敬禮

交際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中用于人際交往的重要禮儀,在社會生活不斷變化的今天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敬禮是交際禮儀中歷史最長的核心禮節,用于表達問候、敬意、致歉等多個含義。縱觀世界各國的這項禮節,一般都伴隨身體接觸,如西方禮儀中的握手禮節、親吻禮節。而唯獨中國傳統禮節中的作揖、跪拜以及日本的鞠躬、跪拜禮節,行禮雙方不需發生身體接觸即可完成。敬禮在日本傳統禮儀中分為站立敬禮方式(立禮)與跪坐敬禮方式(坐禮)兩種,都是通過屈體的深度表示敬意的程度。

“立禮”相當于中國禮儀行為中的“揖”,“坐禮”相當于“拝”。《儀禮·觀禮》中描述古代貴族相互行禮叫做揖,分為:土揖(對百姓)、時揖(對異姓)、天揖(對同姓)三種、以直立姿態,雙手合掌置于身前上下震動表達敬意。以手部提升的不同位置來表示不同程度的敬意,手部提升高度與敬意呈正相關,即提升越高,敬意越高。日本傳統站立敬禮方式需首先保持身體直立,雙臂下垂放置身前,隨上體前傾雙臂沿腿部下垂。敬意表示程度分為三個層次,一般劃分為“真、行、草”三種,軀體深度即身體距離地面高度與敬意程度呈反相關關系,即身體距離地面越近,敬意越高。這與中國古代禮儀中的三種“揖”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中國傳統禮儀中對應不同的場合和對象,跪拜禮節一般按照《周禮·春官·太祝》的分類為: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其中除吉拜、兇拜、奇拜之外的各種禮拜方式在日本傳統禮儀中都有所體現。稽首是跪下后,兩手著地,拜頭至地,停留一段時間,是拜禮中最重者。頓首是引頭至地,稍頓即起,是拜禮中次重者。空首是兩手拱地,引頭至手而不著地,是拜禮中較輕者。這三拜是正拜。因中國漢代前沒有凳椅, 人們的坐姿相當于現在的跪,所以基本姿態都是先跪坐地面。日本傳統禮儀中“坐禮”的基本姿態也都是先跪坐于地面①,

雙手觸地,上半身屈伸程度越大敬意越高,常見三種“坐禮”分別叫真、行、草,依次為使頭部觸到手背、頭部距離手臂四五寸、身體帶動頭部略前傾。與中國跪拜中的上述三種跪拜有一定的對應關系。中國的“振動”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這種拜法主要在日本神道拜式中有所體現,神道一般拜式為兩拍手再拜,即雙手在身前排擊兩下敬禮禮拜。褒拜是回報他人行禮的回拜,也稱“報拜”,日本傳統禮儀中一般要求受禮一方要根據與行禮一方的身份地位差異給予回應。肅拜,是拱手禮,并不下跪,相當于上述站立敬禮方式,對應中國的“揖”。另一種說法為女性拜禮,跪坐于地面,雙手觸地,身體前傾而拜,但頭部保持抬起,不觸地。在日本平安時代的宮廷女官中曾經一度施行過此種拜禮方式。

行禮時的基本禁忌在中國傳統禮儀中規定“立容辨卑、毋諂;頭頸必中”(《禮記·玉藻》),這種不過分諂媚,否定僅僅依靠頭部表達敬意的做法在日本傳統禮儀中得到廣泛吸收。日本傳統“坐禮”、“立禮”都要求頭部不下移,“頭頸必中”,與背部保持水平。

上述日本傳統禮儀中的立禮、坐禮從基本姿態、基本禁忌的角度都受到中華禮儀的深刻影響。

(二)步行

儀表禮儀中的步行方式在各種儀式場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日本禮儀注重從一個人的一舉手一投足中去窺探禮儀修養,對禮儀行為細節有十分苛刻的要求。日本傳統禮儀觀點認為表敬程度越高,越要邁大步并放緩速度(女禮、庶民禮儀書、武家禮儀書皆有要求)。中國《禮記·曲禮下》中描述“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從天子到庶民步速依次變得急促,可以推斷中華傳統禮儀認為步速的莊重程度、表敬程度是緩慢大于急促,應該對日本傳統禮儀規定產生了一定影響。此外,日本傳統禮儀規定在鋪設有榻榻米的和室中,舉行茶會等較隆重的活動時要求足底不離開地面的步行方式,這種步行方法在《禮記·曲禮下》已經有所描述“行不舉足,車輪曳踵”。要求步行時不抬起腳,像車輪滾地一樣拖地而行。作為一種表達敬意的步行方式在我國《禮記》的成書年代已經存在。在建筑物內的快速行進,《禮記·玉藻》強調“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要求持有龜甲、玉器時抬腳尖用腳后跟拖地而行。而武家禮法的室內徐馳規定是“提高后腳跟,點腳尖進行,避免身體上下起伏以及發出聲音。[13]18”傳統武家禮法中的跑步方式與中國禮記中規定的要求不盡一致,但在抑制身體上下起伏,不發出跑步聲音這點來說是共同的。

此外在步行的禁忌中存在明顯的傳承關系,《禮記·曲禮上》記載了“大夫士、大夫士出入君門,……不踐閾。”的語句,要求不踩踏門檻。日本傳統家庭禮儀教育書《諸童躾法》要求“進入鋪設有榻榻米的房間時,切勿踩踏門檻等。[14]23”在現代日本禮儀中依然通用。另外“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禮記·曲禮上》要求不踩踏地上放置的物品。這與日本傳統禮儀普遍強調的“切勿跨物而過,將物品移至一邊后再通過”[15]3具有明顯的一脈相承關系。

(三)對面

日本禮儀不論傳統與現代都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點,即在與身份高于自己的人交談時將直視對方的眼睛視為禁忌。但是同時又將面部完全不朝向對方視作及其失禮的表現。這點在傳統到現代的眾多禮儀書中都有所提及。因此將視線投向哪里是一個非常微妙的禮儀規范。《三議一統》奠定了日本禮儀關于這個問題的基本規范,“跪坐對面時,目光投向六尺左右的距離,既不過度仰面也不過度俯首。站立對面時,目光投向十五尺左右的距離,過度仰面或俯視視為丑陋。[10]21”

中國《禮記·曲禮下》中規定“天子視不上于袷,……凡視:上于面則敖,下于帶則憂,傾則奸。”與天子對面時,看天子的目光上不過衣領的交疊處,下不過衣帶,凡視人,視線高于面部就顯得傲慢,低于衣帶就顯得憂愁,歪著頭就顯得用心不正。中日兩國對面視人時的目光投向規定有一定對應關系,只是日本傳統禮儀規定更加細致。雙方處于水平高度時,關于目光的規定如何呢?日本傳統禮儀規定“在主君面前,要謹記將自身的左面呈現在其視線所及之處,切不可呈現右側。[16]6”認為將自己的左半部呈現在對方目光可及范圍視作敬意的表示,《禮記·玉藻》提到“凡侍于君,……視下而聽上,視帶以及袷,聽鄉任左”,意為凡陪侍國君的,……目光下視,耳神上聽,眼光下不過國君的腰帶,上不過國君的衣領,傾聽時頭稍偏右,用左耳。與上述內容有一定的對照關系,應該同是遵從中國陰陽思想認為左為上的論斷。綜上可以認為日本傳統禮儀中在與人對面時的核心禮儀規范——視線投向的基本要求與禁忌與中國傳統禮儀有很深的淵源。

(四) 物品呈遞

向對方呈遞物品過程中,為了表達對對方的敬意及尊重,《三議一統》規定基本姿態原則:“輕物若重,重物若輕。[10]26”在《禮記·曲禮下》篇章中,“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意為“凡為天子拿器物,即使很輕也要像拿不能勝任的重物一樣”幾乎有同樣規定。手持物品時的高度也有規定,在日本傳統禮儀書中根據自身與對方的身份差異物品呈遞時的舉托高度按照敬意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同目高、同肩高、同胸高、同腰帶高四種。同目高的要求一般用于極其貴重之物品,包括祭神器具等。為來客呈上飯菜茶水一般要求托舉至與胸同高。這種手持物品高度的差異可以在《禮記·曲禮下》中找到根據“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士則提之”,意為“執天子之器物需要舉至高于心的位置,國君則與心持平,大夫則低于心,士則提著就可。”

物品呈遞禁忌主要為,若是異性間相互傳遞物品時,有嚴格的禁止觸碰手部的規定。日本傳統禮儀認為:“(男性)向女性傳遞“銚子”(傳統斟酒器具)時,應抓長柄后端,切勿抓前端,雙方傳遞完畢后迅速收手”[17]51。江戶時代小笠原庶流(民間版)“女性給男性遞送(香爐)時,不論對方身份高低,一律先放置于地面再傳遞。[18]9”中國《禮記·曲禮上》中已經有“男女受授不親”的禮儀規范、具體來說“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后取之。”《禮記·內則》要求男女不直接傳授物品,在祭祀等隆重場合需要傳遞物品時,女性用托盤接物,若沒有托盤的話則放置于地上,男性再取之。

日本傳統禮儀中,為對方呈遞物品時自身持物品的不同高度規定以及在公共空間男女傳遞物品時的接觸禁忌,體現了對中國經典禮儀行為規定的吸收。

結 語

本文從歷史源流、禮儀思想、禮儀實踐三個方面,探討了日本傳統禮儀對中國禮儀文化的吸收情況。以儒家禮儀著作為主要內容的書籍早在《記》、《紀》時代就傳入日本,一直到江戶時代到達鼎盛期,并成為政府的官方意識形態,在長達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實現了從統治階級向社會大眾的滲透普及,對日本傳統禮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禮儀思想中禮儀的廣泛內涵及其與封建等級秩序的結合、重視內在德行與外在修為內外兼修的特點、禮儀的適度性原則均在日本傳統禮學原理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禮儀具體行為實踐中選取了交際禮儀中最常見的敬禮方式與禮儀元素層次的步行、對面、物品呈遞四個方面加以考察,發現在行為姿態基本要求與禁忌方面均受中國禮儀行為規定的深刻影響。

[參考文獻]

[1] M·Kinsky.禮は食事に始まる[J].京都:京都大學人文學報,2002(86):

[2] 西村昌吉.關于畿內制的基礎考察[J].The Historical Society of Japan,大阪:日本近畿大學學報,1996(3):

[3] 梅棹忠夫.日本文明77 の鍵[M].東京:文藝春秋,2005.

[4] 瀧川政次郎.江都集禮と日本の儀禮[A].巖井博士古希記念事業會編.典籍論業[C].京都:京都大學出版會,1963.

[5] 山根一郎.房屋結構與日本傳統禮儀[J].椙山女學園大學文化情報學部紀,2004(4):

[6] 小松和彥.日本的年節活動——生活中的宗教要素[M].京都:大洋出版社,1993.

[7] 山下武.江戶時代庶民教化政策研究[M].東京:校倉書房, 1969.

[8] 島田勇雄.小笠原流古伝書[J].神戶:神戸大學文學部紀要,1974(3):

[9] 小笠原貞宗,今川氏賴,伊勢憲忠.三議一統[M].東京:平凡社,1993.

[10] 伊勢貞賴.宗吾大草紙[M].東京:平凡社, 1993.

[11] 伊勢貞丈.貞丈雜記[M].東京:平凡社, 1993.

[12] 小笠原清信.小笠原流[M].東京:學生社.1992.

[13] 小笠原貞慶.大諸禮集[M].大阪:菊屋幸三郎,1703.

[14] 高津金左衛門.諸童躾法[M].名古屋:名古屋永樂屋,1800.

[15] 大館天涯.禮學童蒙必用[M].大阪:明禮堂,1836.

[16] 藤允中作,荒木正之.諸禮當用集[M].大阪:錢屋七郎兵衛,1765.

[17] 木村繁雄.女諸禮凌錦[M].京都:河內屋喜兵衛,1841.

[18] 北尾辰宣.女諸禮集[M].東京:田原屋平兵衛,1755.

[ 責任編輯 孫 麗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激情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日本欧美精品|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亚洲性一区| 9啪在线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精品30p| 91原创视频在线| 欧洲av毛片|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日本午夜三级|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伊人激情综合网|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白浆在线|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丁香婷婷久久|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青青久视频|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欧美福利在线|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久草视频中文|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AV在线天堂进入|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嫩模喷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