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對教育的夢想,大學一畢業我便報名參加了“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經過層層篩選,我有幸被選派到訥河市孔國鄉兆林小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開始的時候,每當夜幕降臨,周圍一片寂靜,偶爾從草叢里傳來稀稀拉拉的蟋蟀的叫聲,望著空蕩蕩的校園,我心底泛起一陣莫名的空虛。那時,我特別想念家人和朋友,也真想過要放棄。但每當我想起那群淳樸可愛的孩子,我的心很快就平靜下來,因為他們給了我太多的感動。而正是這些感動,成了支撐我最大的動力。時間如流水行云,踏上講臺已近7個年頭,從最初的迷茫和不適應,到現在平淡而又充實地生活,一切仿佛都已平靜下來。
學生的禮物足夠我回味一生
比起城里的孩子,農村的學生少了幾分嬌氣,多了幾分樸實。盡管條件艱苦,但他們眼里流露的仍是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向往。
還記得那天早晨,我帶學生去田間寫生。我指著剛收割完的稻田說:“大家要留心觀察,這田里還有很多泥鰍呢!”一個學生抬起頭,忽閃著他的大眼睛問我:“老師,你喜歡吃泥鰍嗎?”我隨口回答:“喜歡吃啊!泥鰍不僅味道美而且有營養……”
下午第一節依然是我的課,走進教室一看,教室里只有四五個學生。我問起其他的學生哪兒去了,一位女同學告訴我說:“他們還在田里呢。”就在這時,耳邊陸續地傳來“報告、報告……”的聲音。我一看,學生們滿頭大汗、氣喘噓噓地來了,身上、臉上、手上都粘滿了泥,活像群“泥娃娃”。我剛要質問他們為什么不好好上課,一個孩子小聲說道:“老師,我們知道你喜歡吃泥鰍,我們這兒的泥鰍味道特別好,大家就合計著去捉些給您嘗嘗。”說著,個個從身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些東西。他們有的用茶杯,有的用瓶子,有的用塑料袋把泥鰍遞給我,我頓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望著他們瘦小的身軀和滿是泥巴的臉,再看看這些泥鰍,我的眼睛濕潤了。
或許在城里,買這點泥鰍太簡單了。但是,這些泥鰍是孩子們為了我,親手抓來的。在那一天,我得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財富,是學生賜予我的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一筆財富。它值得我永遠珍惜和追憶,足夠我用一生去回味,去享用!
同事們的贊許讓我體味成功
農村教師年齡偏大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對新事物接受起來很困難,多媒體對于他們來說還很陌生,更不用說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服務了。剛來學校的第二天,校長就對我說:“薛老師,上級為我們學校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但我們學校的老師年齡都大了,不會用啊。設備只能是擱那兒閑著,多可惜。你能不能用它給同學們上一節課,讓同學們也見個鮮,好嗎?”當天,我加班到深夜,把課件制作好了。第二天上午第一節課,老師們都來聽課了。當課件呈現在師生面前時,臺下傳來了老師們嘖嘖的贊嘆聲,我也看到了同學們那一張張興奮的小臉。那節課,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功與快樂。這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農村教育、農村教師、農村學生的疾苦。于是在我的潛心研究、耐心指導下,終于使學校80%的老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簡單的輔助教學了,聽著老師們的贊嘆,望著孩子們的笑臉,我的所有付出與勞累都變成了欣慰的笑容。
家長的認可讓我感動至深
2008年是我從教的第三個年頭,這一年我們國家發生了許多大事,但對我來說最大的事情是送走了我從教以來的第一批學生,送走了陪伴我整整3年的21顆心,我有許多的無奈與不舍。在這3年里,他們給了我許多溫暖與驚喜,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將是我人生回憶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的2008注定與眾不同。
在送走第一批孩子前還有一個小插曲。2008年2月,新學期開學前,校長找我談話,主要內容是我現在教的五年級成績較好,而三年級學生比較調皮,老師由于體弱多病沒有更多精力管教,校長想讓我們倆調換一下,讓我扛起整治亂班的任務。我的第一感受是不舍,因為原來的班級我已經教了兩年半,只剩半年就要畢業了,我舍不得他們,但仔細一想,作為志愿者,我來學校就是為了奉獻,經過再三思考我答應了。
但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開學的第一天,我路過大門口看到我的學生們時,他們臉上的冷漠讓我心如刀絞,他們一定是以為我不要他們了,一定是在生我的氣呢,我絞盡腦汁思考該怎么和他們解釋。第二天一大早校長又找到我說:“你還是教你原來的班吧,其他的事情我再想辦法。”原來就在昨天晚上,班上21位學生的家長除了1個校長家的親屬外,其余20位家長一齊涌到校長家門口。“為什么要把薛老師換走?”“現在是畢業班就應該讓薛老師這樣的老師帶,別的老師我們不放心。”“孩子們和薛老師都有感情了,一聽說換老師書包一扔不上學了,又哭又鬧,我們家長怎么辦?”“要是不把薛老師換回來,明天我們就把孩子領回去,還要去鄉里討個說法。”家長們七嘴八舌,情緒很激動。
經歷了換班的風波,得到了家長的肯定,我的干勁兒更足了,在教學中我竭盡全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輔導講解。其實,我也感覺到了疲憊,由于長時間的站立,腿部有些腫脹,晚上躺在床上,鉆心的疼痛就會襲來,后來經檢查才知道,我患上了輕度靜脈曲張。開過了藥,醫生囑咐我要注意休息,但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和面對即將分離的恐懼,我真的不忍心松懈,因為放一天假我們師生在一起的時間就要少一天。孩子們的心里都在倒計時,不希望那個時刻的到來……
終于,經過我們師生不懈的努力,在期末的全鄉統考中,我班成績名列全鄉第一名。成績下來的那一刻我們哭成了一團。這眼淚是激動的淚水,因為我們師生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卻又是悲傷的淚,因為這是我們最后一次坐在教室里上課了,大家都有著依依惜別的悲傷。
學生的依賴讓我風雨兼程
每到農忙季節,家長們都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也就顧不上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一天中午剛剛放學不久,班上的小東就哭哭啼啼地返回學校,當我問他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他說:“家里鎖著門沒有人,都上地干活去了,我沒地方去。”我明白是孩子沒處吃飯了,于是我便拉著他一起去做飯、吃飯。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我了解到班上許多同學也有類似的情況。后來,每到農忙季節在中午放學前我都要調查一番,然后領著一群孩子到我的小屋共進午餐,看到孩子們吃得熱火朝天,我感到無比欣慰。
我家與工作單位相距60里,來回上下班不方便,特別是遇到雨雪天氣。所以我干脆選擇吃住在學校,一來可以省下路上的時間,二來還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家訪。農村條件很艱苦,取暖只能使用火爐,盡管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我自己還是個孩子,習慣了睡懶覺,但一想到孩子們凍得通紅的小臉兒,我再也睡不著了。每天清晨我早早便把班級的爐子生著了,讓孩子們一進教室就感覺到溫暖。有一天我發現有個孩子忘記戴手套了,我拉過他凍得通紅的手,好半天才幫他捂熱了。可孩子還是感冒了,有些發燒,我急忙拉著他去打了一針,回來后買了一些吃的東西“慰問”他。旁邊的同學突然冒出了一句讓我哭笑不得的話:“老師,我也想發燒。”
冬閑季節學校也和村民們一樣吃兩頓飯,由于孩子們天生好動,不到中午就餓了,班級中不斷有學生說餓得肚子疼。于是我買來水壺、碗筷、面包、方便面等,趁著下課或大課間活動的時候給孩子們補充點兒能量。
付出真愛同樣收獲真情。學生是純潔的精靈,你的真心付出,他們全都看在眼里。每次收到學生的短信:“老師您辛苦了。”“老師注意安全。”我都為我有這樣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驕傲。特別是在我參加上級培訓幾天不能陪伴我的孩子們的時候,從他們幼小的心靈發出的召喚讓我震驚:“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沒有我們你快樂嗎?”“老師,你快回來吧,我不喜歡這個代課老師。”“老師,明天就要考試了,沒有你在,我沒有把握考第一啊,要是你在就好了!”“老師,我們大家都想你了,祝你認真完成任務,早日回歸。”孩子們的依賴,讓我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培訓一結束我就立刻登上火車,回到了他們的身邊。
當畢業的孩子升入初中后,還在作文中提到我對他們的教育,對他們人生的影響,我更加堅信:學生,是我最好的榮譽證書。我總在想,沒有學生的生活,還會有更多的快樂嗎?選擇了教師,縱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畢竟會擁有滿園春色的愉悅,投桃報李時的慰藉,而這正是我人生所需要的。我有我所摯愛的學生,為此付出的一切我無怨無悔。
真心希望,我心靈微弱的陽光能撒播到孩子心中,給他們冬日的溫暖,我要將愛進行到底,用愛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作者單位:訥河市孔國鄉兆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