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難度較大的課題。小學生的作文成績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小學生中,問題顯得更加嚴重。是我們的生活單調乏味、身邊沒有材料可寫嗎?當然不是。是學生天資愚笨嗎?也不是。筆者認為,弊端在于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作文訓練的不適時、不得法。
怎樣才能切實抓好小學生的語文素質訓練,提高作文成績呢?這要從根基抓起,從實處抓起,做到持之以恒。
作文是一項集字、詞、構句說話、布局謀篇、觀察、分析、聯想、寫作技巧為一體的高難度作業。只有及時打下各項訓練的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結合語文課的教學進行持之以恒的大量的習作訓練,才會有好作文成績的誕生,即“百煉成鋼”。
首先,要打好說話訓練這個基礎。從基本的字、詞訓練開始,在一年級要抓好小學生的詞語理解和說話訓練,培養兒童觀察事物和練習說完整語句的習慣和能力。
現實中,以占全國小學生比例數居多的農村小學生來說,作為家長的大多數是工人、農民、個體商戶以及其他行業的語文素養不高的人。他們在語言交流中,多是使用形式較為簡單的口語式,中間再混雜些地方土語,復雜些的語意一經表達出來,就顯得很不完整。幼小的孩子在他們的第一位老師——父母那里學會的表達方式就是這樣的。小孩子從出生開始,經過了他們語言發展的最關鍵時期,直至入學前,六七年時間里,他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已逐漸形成定式。就像做夾生的米飯,要想把它再做回味道甘美的新飯,那是非采取一定的手段,并且非下一定的工夫不可的。這要求執教者要有極大的耐心和足夠的恒心。
為什么還要持之以恒呢?這是因為小學生每天放學以后,還要回到養成了他們舊有的語言表達習慣的父母身邊去。永不間斷地溫習著他們原有的語言表達與說話習慣。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加強說話訓練,那么新養成的表達習慣便很快被重新遺忘,取而代之的仍將是他們舊有的表達方式與說話習慣。因此,這項訓練,應貫穿于整個小學低年級語文說、寫、話練習的始終。
其次,要抓好看圖說、寫話等片段練習。在這項訓練中,著重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興趣,養成注意觀察事物和想像的能力。當這項訓練打下一定的基礎后,就要馬上進入敘述一件完整事的訓練,即訓練學生寫一篇完整的小文章。練筆開始的時間,應在小學生剛進入2年級時,大致說來有以下三點。
其一,為加大小學階段作文訓練量做時間上的準備。
其二,為小學作文能力早期訓練及不失時機地充分開發兒童的語言思維能力、表達、觀察、分析和想像能力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在十幾年的小學農村教學工作中,我苦苦探索,但大量的經驗告訴我,在小學二三年級這個年齡段如果不能使兒童的語言思維表達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不能使其及時養成良好的觀察、分析、聯想和想象的習慣,那么待到四五年級時再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與水平,就會下幾倍力而功不及半。在廣大的農村小學生中,多數學生厭倦甚至害怕寫作文,絕大多數的語文老師也普遍反映最怕批改學生作文。真要認真批改,那就要為他(她)重寫一篇了。
怎樣才能使兒童的語言思維、表達能力,得到及時充分發展,養成良好的觀察、分析、聯想、想象的能力和習慣呢?這又有賴于小學生對日記和寫小練筆作文的大量訓練。
其三,小學生作文早期訓練能夠避免小學生在二三年級時在學習興趣與成績方面的塌腰現象,形成和促進語文課學習中的良性循環。
2年級學生,剛上學時對學校生活的神秘、好奇、新鮮感覺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學習興趣和成績上的塌腰現象。這時,及時地向學生提出寫日記的新要求,要求學生留心觀察事物。去看、去聽、去思考:看看花什么形?什么色?葉什么樣?像什么?聽聽鳥叫聲、流水聲,去想想那一位女孩兒獨自哭是為什么?學會把自己一天當中最高興最感興趣,甚至是最感覺生氣的事(物)寫在第二天要交給老師評改的日記中。提出這樣一個個嶄新的要求,小學生會很感興趣。
老師在評改中選出三五本優秀的日記第二天進行仔細的講評(指出其中的閃光處,供大家學習,又要指出欠缺或不妥當處,提醒大家注意避免)。這樣,憑著兒童強烈的好奇心和上進心,他們會在課外更注意地去觀察、思考,從而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不僅如此,隨著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逐步加強和提高,學生們會在練筆寫作中切實體會到學好語文知識的妙用,從而,他們對語文課學習的興趣也在逐步增強。這時,作文早練與語文的學習之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而他們在自己的小作品被認同、被重視的過程中,清純、幼小而敏感的心靈隨著他們的成長與進步,會把一份崇敬、一份厚愛,悄然地獻給老師。這時的孩子們是最聰靈的。他們對老師提出的各種良好建議和要求都會理解到最佳程度,并且發揮最大優勢和潛能,盡力做得更好。
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各種潛能發揮到最佳狀態。于是,學習成績便有了驚人的進步。
誠然,要及時認真地批改好大量的練筆文,老師必須付出極大的辛苦。但沒有真誠的付出,怎會有喜人的收獲?
在這期間,老師須注意兩點:
一是要注意對每一篇日記都要在交上來的當天及時而細致地批改。從錯字、用詞、句子、語氣到寫作技巧。要恰當地寫好測評和批語。
二是強調持之以恒。不但要求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老師也要做到對每天的日記認真批改,天天講評。只有這樣,學生的觀察和寫作興趣才能得到長久的保持并養成良好的觀察和寫作練筆習慣。
隨著時日漸長,學生的觀察、分析聯想等各種能力會得到迅速的提高。體現在日記中,他們的語言思維方式已帶有一定的深刻性和邏輯性,語言更加清晰準確。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得驚人。
寫日記持續時間有大半個學期時,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時,僅僅寫日記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練筆和表達要求,提出每三天寫一篇作文的要求。
隨著一天天堅持下來的課外觀察、寫作、課堂上講評指導,學生的作文能力會得到更迅速的提高。這時,要根據班級學生不同的情況向他們提出新的要求。對那些進步較快,觀察和作文等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每天觀察材料和表達方面的需要,隨時把當天的日記作業,加題目寫成一篇小作文,與其他同學的日記同時上交,同時得到批改和講評。
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不但可以使全班學生(包括一些學困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迅速的加強,尤其可以使那些對觀察和寫作感興趣的同學的作文方面能力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提高和發展。
回想當年,我接任了一個二年級班的班主任工作。用兩年的時間,全班40多名學生作文成績都有顯著的提高。在三年級下學期,有十幾名學生基本每天把當天的日記作業換成一篇作文。其中有個叫小杰的女同學,僅以她家中一條大黑狗為題材的作文就寫了不下二十幾篇,而每一篇文從內容、詞句到寫作方法都不見一絲抄襲的痕跡。她在三年級下學期的作文已經寫得很成熟。細致入微地觀察、深入地思考,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聯想),清練的筆法,生動活潑的語句不失質樸自然。文章條理清晰,布局謀篇得體自然,不含任何矯揉造作的痕跡。
她的作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以她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從路邊撿到一根小小羽毛,并邊走邊玩耍這片羽毛的小作文。小作者把輕輕的本該落入塵埃的一片羽毛拈在手里,吹向空中,玩耍個痛快。不時地展開豐富的聯想,寫成了一篇優秀的小作文。語句質樸而流暢,清新而優美。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躍然紙上,使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生動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正吹著她的小羽毛一路歡快地走回家去。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小杰的事例充分說明了,要想切實提高農村小學生,特別是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必須從根基抓起,從實處抓起,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