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發展,首要的是教師要有自我追求。拿破倫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用在教師身上,應該如何表述呢?我一直這樣自問,每一次都堅定這樣一個信念:不想成為名師的老師,不是優秀的老師;不想成為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優秀的老師。如果說,從事藝術工作的理想境界是成為藝術家,形成藝術風格;那么,形成教育思想,成為教育家,就應該是教師終其一生不懈的追求。
為了這個目標,我曾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語文教學著作,觀摩了幾百節不同風格的公開教學,對著錄像整理出幾十節名家精品教學實錄,寫下了幾十萬字的聽課筆記和觀摩心得。通過對比自己的大量教學記錄,查閱教學案例,歸納前人的教學方法,我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五步協作自學法”——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選擇匯報交流方式、互動評價。我的語文教學還得到了小語教學專家崔巒、陳先云、蒯福棣等的認可。2004年11月,哈爾濱市南崗區教育局、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召開了“王傳賢名師風格教學研討會”,2005年6月,哈爾濱市教育局、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召開了“王傳賢閱讀教學風格研討會”。對于我的教學風格的研討,市教育局、市教研院的領導專家,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領導,哈爾濱市復華小學的領導和同仁,黑龍江教育雜志社的領導,都給予我莫大的關懷和幫助。我于此至今心存感激。
但我深深知道,教學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知識、經驗,不斷豐富并不斷發展完善的,教學風格的發展完善是教師專業成熟的顯著標志。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優秀教師即便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風格,但仍堅持上研究課、上交流課,和不同學年的教師交流,和不同學校的教師交流,甚至和不同學科的教師交流。通過上課,自己的長與短,從別人那里可以得到真實反映;聽別人上課,短與長,可以折射出自己的影子。除此之外,還有反思教學、評析課例、敘述教育故事、評論教學……總之,要不斷完善風格,必定要學習、研究,要向更寬廣的領域、更深邃的空間探索,不僅做有風格的教師,更要成為有思想的教育家!
回顧所有優秀教師的發展歷程,他們都有著這樣的追求:模仿名師,向名師學習。很多人更有過對著錄像機整理著名特級教師教學實錄的經歷,邊記錄邊思考,并把思考的過程也記錄下來。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是在這種模仿、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的過程中,一批批優秀教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并在語文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靳家彥先生的老師是王企賢先生,而他又收了像我這樣的弟子,教學技藝正是這樣薪火相傳著!是什么在促使我們如此樂此不疲呢?很簡單,因為,只要你有了一種追求,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時,工作的樂趣離你也就不遠了,機會和賞識也就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就離你不遠了。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所謂教育大師者,正如莊子筆下的庖丁,能將每一節普通的課上出詩意,上出人生哲理,上出高妙的藝術境界。很多名師的課就給我們一種藝術的享受。而且,我們會感覺到他們是在用心靈和孩子們一起享受語文,同時,也帶給每一位聽課教師精神的愉悅。當我們真的把自己當做是藝術家,每一節課都當做是我們的一件藝術品的時候,我們改變的不只是心態,更是生存的狀態,我們必定提高的不只是自身素質、專業水平,更是在提高我們生命的質量。
一個人的職位越高,責任越大;一個人的榮譽越多,責任也越多。2007年以來,我多次站在領獎臺上,全國教育系統模范教師、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臺上臺下,我躬身自省,作為名師,我距離教育家的目標還差得很遠,還要不斷發展自我;作為教研員,更多了一份責任,要把自己的收獲輻射到全區、全市,甚至是更廣闊的土地上,和廣大教師們相互砥礪,共同成長。
我在新浪網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省論壇上,我也開辟了兩個欄目,一個是《聽課小記》,隨時記下自己聽課時的感受、收獲與大家交流;一個是《我生命中的語文》,以感性的文字記錄我在語文教學中的故事。教師們大多數工作繁忙,外出學習與專家交流的機會很少,有很多疑惑,缺少交流的渠道。在這兩個欄目中,教師們隨時可以來學習、提問。
每天坐在電腦前,除了工作,還在牽掛著網上的新朋友、老知己。有時候孤軍奮戰得久了,總會有疲憊的感覺,與這些同樣熱愛語文教學的人說一說,議一議,總能激起新的斗志,鼓起前行的勇氣。
這些鼓勵和贊美給了我一陣陣暖意,曾經感覺獨自前行的我,在這里卻突然有了家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家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省里搞的教研活動論壇版主可以免費參加,而且會作為教研活動的主持人有機會和更多的名師直接交流。只一年多的時間,我的新浪博客點擊近二萬次,我在論壇中的兩個主題貼點擊率也分別達到近兩萬次,組織并參與UC教研十余次……通過博客、論壇和UC結識了許多熱愛語文,渴望發展的老師。如同我熱愛的語文一樣,我越來越覺得,研習語文已經成為我語文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在和我交流的老師越來越多了,有很多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疑難問題,由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們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這對我的要求也就高了起來,各類的問題混在一起不方便解答,我再次感覺到個人力量的有限,于是我就利用博客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分門別類的就各種問題進行系統的討論研究。同時我將幾位省市優秀教師聘為工作室成員。這樣一來,思想的碰撞多了,討論的范圍廣了,有了更多新鮮的想法和建議,有了更多精彩的課堂展示。在交流學習中,對工作室每一位成員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提高。在今年的市雛鷹杯、省精英杯比賽中有好幾個老師連獲佳績。看到教師們成長,我有說不出來的欣慰,就像看到自己的學習取得了好成績一樣高興,能利用自己的專長幫助教師們成長,對于我來說這是最大的幸福!
為了讓更多的老師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我們還利用UC進行視頻教研。這樣讓老師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很多好課,同時與做課教師進行溝通,可以說是一件服務于教師的大好事。為了把這件事做好,我也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UC教研幾乎每次都是晚上7點開始,有一段時間單位工作也較多,回到家常是顧不上吃飯先打開電腦。上了UC,戴上耳麥,然后狼吞虎咽地吃幾口飯。接下來就是邊聽邊敲著鍵盤,間或上線發言……這樣一直到結束,有時還要跟幾個版主在群里聊上一會兒,總結一下當日的活動,討論一下未盡興的話題。活動多的時候,每周要有一次,如果主持人事先商量會序及發言內容,每周的次數就又會多一些。工作量大了,身體就有些吃不消了,后來只能戴著治療頸椎病的“脖圈”堅持在電腦前了。
我的妻子、還有一些朋友勸我,你現在應該得到的基本都有了,你還圖什么呢?其實,我也經常這樣問自己。從2002年參加了全國大賽歸來,我先后3次赴北京錄制支援西部地區的教學光盤,后來又多次與小語室的專家交流溝通,受益匪淺;2004年,區市分別召開了我的教學風格研討會,我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再一次有了跨躍性的提高;近一二年,在哈爾濱市教育局推動下,我又和市區內的徒弟們及部分骨干名優教師組成了“王傳賢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員們在省市區各級教學比賽、觀摩活動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呀,論成績的話,以我如今的年齡,已經獲得了全國模范教師、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職稱也在3年前破格評為中學高級。但是,通過在論壇和UC上跟老師們交流,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有獨特的思想和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自己仍然須要向他們學習;同時,還有許多老師在教學中迷惘,一些基本的教學規律、一些基本的教學策略還不清楚,還在為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所困擾。作為名師,是大家幫助我成長到今天,諸多前輩專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得傳授給我,省、市、區教育行政和教研的領導們對我不有余力地扶持,面對著所有需要學習的老師,我怎能不把自己的所有傳遞給他們呢?
有問必答,有疑必解。在老師們提出的問題面前,我認真地思索,弄不準的就找到資料查閱。有很多教師向我請教一些課該如何上,有些課文我沒有教過,就找來細細研究,希望能給這些教師滿意的答復。我知道在每一個問題的背后都有一顆渴望提點的心,我只有盡心盡力才能不辜負這些期盼的心情。
那年4月,當時還在哈爾濱市復華小學工作的我,幫助一位青年老師參加哈爾濱市“雛鷹杯”教學大賽備課,由于他經驗不足,備課經常要加班,七八點鐘到家是很平常的。這時,又有香坊區的幾位年輕老師通過網絡找到我備課,回到家在QQ上還要同他們交流,幫助他們整理教學思路。趕巧的是,那幾天里農墾系統的一位老師和伊春的一位老師也要參加當地的教學大賽,他們也通過論壇或是QQ向我求助。那些天,幾乎大腦不停地運轉,兩手不停地在鍵盤上敲打,連續兩三天都在午夜才休息。妻子心疼地說:“你不能推辭掉幾個嗎?這樣下去,你的頸椎、腰椎怎么受得了?”可是,我總是想:老師們找到我,是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當年在我成長的路上,如果沒有那些專家、老師無私的幫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再苦、再累也得堅持!
幾年的時光飛逝而過,不知道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是在研究與思考中度過的。但我很欣慰、很開心,能和許多的老師在一起,在語文教研的路上相互扶持,攜手共進。斗轉星移,幾度寒暑,至今回憶起《黑龍江教育》的那一期“杏壇人生 名師傳賢”來,都不禁躬身自省,名師的稱號、“書香拂面,大巧不工”的評價實在是高于我當下的能力水平,然而,也正是這個評價會為我確立了前進的方向,并鼓舞我不斷前行。明確的目標就是永恒的動力。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論壇活動,圍繞閱讀理解策略教學開展系列研究,正在把策略教學由課外閱讀引入常規教學中來。這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教師的自我追求如果內化為信念,就不會被消解,從而形成堅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擁有它,生命的種子就會迸發出無限潛能,生根、發芽、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們應該相信,對陽光的追求可以使樹木茁壯而秀麗;對大海的追求可以使溪流綿長而壯闊;正是因為我們追求教學風格,才使我們的教學生命充滿精彩,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