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讀課文,整體感受語言
讀篇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美,語言的美。范讀、配樂朗讀、詩朗誦、講故事,都是教師常采用的方法。在教《鳥的天堂》中,學生讀描寫大榕樹葉子的第八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要把能突出榕樹茂盛的詞語讀重音,為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要一邊讀一邊想象榕樹一點一點長大的樣子。
二、理解課文,品味重點詞語
對課文有了整體感悟之后,開始分析理解課文,這時要指導學生抓住和玩味重點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如教《狼牙山五壯士》第四段時,我是這樣訓練的:(1)邊讀課文邊畫出描寫班長動作的詞語,并講講這些詞語的意思。(2)思考課文中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三、聯系上下文,體會真情
《月光曲》里寫貝多芬走近茅屋時琴聲突然停了,屋里傳來了兄妹倆的對話。這段對話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說的話:“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師問:“‘隨便說說’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師讓學生找出“隨便說說”指的是剛才說的哪句話。生指出是“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接著再問:“盲姑娘是真的這樣隨便說說嗎?”生答說:“因為曲子非常難彈,她非常渴望能親耳聽到貝多芬是怎樣彈的。”師接著問:“既然不是隨便說說的,她為什么又說‘隨便說說罷了’呢?這說明了什么?”
四、多種方法,積累運用語言
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語言積累的意識。如復述課文、改寫等。如教《西門豹》一課,為使學生深入體會西門豹“將計就計”懲治巫婆和官紳的過程,教師要求學生將課文中的敘述改成有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改寫訓練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如擴寫、縮寫、變換人稱寫、變換順序寫、變換文體寫等。如教《新型玻璃》一課,學生學完課文,了解了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之后,教師安排了一個改寫練習:選擇一種玻璃,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作自我介紹。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 丁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