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到我的班級吃午飯。這天中午,她又沒吃兩口。我拿起筷子就要喂她,誰知她就勢一轉,沖我扮了一個鬼臉就跑了。我一時忘情,就充滿愛意地嘟囔了一句:“這小壞蛋。”話一出口,教室里吃飯的學生爆發出一陣笑聲,我一時有點尷尬。
這時,一個男孩大聲地對我說:“周老師,我媽每天都這么叫我,我還以為老師不這樣叫孩子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開始交流家長對自己的“愛稱”。這時,我發現熱鬧的教室里只有小明一個人在那里默默地吃飯,我一下子想起來他媽媽上個月去世了,今天的這一幕對于他來說肯定會很心痛。
我趕緊走到他身邊,笑著對他說:“小明,以后就把周老師當成媽媽,周老師會永遠關心你的。”小明抬起含淚的眼睛對我說:“那周老師,您能叫我一聲‘小壞蛋’嗎?媽媽去世后還沒有人這么叫過我呢。”我摟著這個渴望母愛的孩子,哽咽地說了句:“你就是老師的‘小壞蛋’。”教室里靜得出奇,所有的同學都凝視著這一個瞬間。
愛是一個銀行,我們存進去的越多,得到的“利息”就越多。 其實每一個教師都知道愛學生就應該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只是在愛的時候,會有一些顧慮,別人的孩子能不能接受我們的愛?我們與他們之間是否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密無間?而往往就在生活不經意間的感動中,我們體味到了師生之間那種真誠純粹的關愛,這種愛正是我們的“小壞蛋”們渴望得到的。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江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