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美術的專門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美術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享受美術活動的樂趣。怎樣在美術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進行因材施教,實現學生不同的發展呢?我在美術課中巧用多媒體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使課堂教學目標層次化、內容明朗化、手段形象化,讓每位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領悟到美術的魅力,實現了每一位學生的不同發展。
一、實現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客觀存在的身心、認知、情感等領域素質發展的不平衡,個別差異性等特點,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優等生“吃不飽”,教師的過多講解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浪費,不利于他們更進一步發展;學困生認為進度太快,自己無法跟上,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對美術感到懼怕;中等生又想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面對這些問題,使用計算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和不同量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自我控制練習進度,讓每位同學都能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如:教學《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課中,學生一看書上的漫畫人物,都說太難,不會畫。如果這時候要他們去創作,那就是一種機械學習和被動學習,學生的熱情、靈感都處于沉寂狀態。我先設計了一個貼五官的游戲,把眼睛嘴巴簡化成弧形的小段,讓學生自己上臺來操縱鼠標,變化它們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種表情。拼出一種表情,我就點出相應的漫畫人物,配出笑聲哭聲等。學生都躍躍欲試,在做畫的時候還互相做表情觀察,這樣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發揮,讓所有學生都能 “吃得飽”、“吃得好”。多媒體的出現給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二、培養創新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為了激起和發展學生的才能,最有效的辦法是依據不同孩子的不同差異和特點,依靠其獨立性來組織教學活動。”本著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如:教學《小兔的舞會》一課時,運用多媒體展示不同的動物,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愛好,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他們想扮演什么角色。每個組里有繪畫特長的學生對童話中人物進行服裝設計,引導和帶領繪畫基礎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動手剪貼花邊裝飾、制作立體手工紙帽子……或充當主持人、講解劇情,或扮演劇中角色,使有繪畫特長和繪畫基礎較弱的學生都能按各自的實際,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按不同的教學要求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在小組間的互助、互補、互動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講解、示范,使其各盡所長,各顯其能,從而獲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這樣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路徑,讓他們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增強學生自信
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正確地、充分地展示整個繪畫的形成過程,就應創造必要的學習條件,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學習全過程,從而增強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何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增強其自信心,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美術基礎的差異,運用多媒體強大的展示和變幻功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活動。如,教學《多變的瓶子》一課時,我首先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這個瓶子的外形有什么特點?它像什么?(2)如果將這個瓶子換個方向看,又會使你聯想到什么?這樣,用多媒體出示,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觀察物品的基本形狀,表述其外形特征。其次在作業設計方面,按照學生的差異設置了梯度不同層次的“送花”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選擇一朵、兩朵、三朵花的作業。在作業過程中,對于學困生的進步,用音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激勵的環境中輕松地學習美術,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和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四、實施不同評價
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要針對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美術學習狀況給予有效恰當的評價,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能力。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呢?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中展臺的展示功能,主要采取以下幾種作品評價方式。1.展示不同層次學生的作品,使評價作品時有依據。2.選擇不同層次的幾位有代表性的同學作自我評價,增強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3.請全班同學一起來評價,依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分口頭表述和書面表述兩種進行。4.老師評價。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我一般采用鼓勵性的語言,盡量挖掘他們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在美術課中巧用多媒體實施分層教學,實踐證明,不同層次學生的美術學習成績都有了較大進步,得到不同的發展,我的美術課堂教學質量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還會繼續努力,不斷探索。真正做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美術學習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運河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