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和生存環境的簡要描述,著重分析了目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及其信用缺失的問題,文中闡明了信用制度缺失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致命傷的見解,并為此提出了醫治中小企業信用缺失和融資困難并存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信用缺失;制度建設
當下,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面臨兩大難題: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多多,另一方面,有不少中小企業存在信用缺失問題。盡管中小企業在困難面前仍然在頑強拼搏,為繁榮我國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一直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而信用缺失卻又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致命傷。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現狀
目前,我國現有經注冊的中小企業1000多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創造了60%的GDP和50%的稅收(李子彬,2010)。但經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后,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物價上漲過快。面對宏觀調控貨幣政策,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發展。據研究報告顯示,中小企業“缺錢”問題已成為普遍難題,只有15%的中小企業能從銀行借款,半數以上的中小企業則依賴民間借貸。
目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很多困難。研究表明,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已從2010年的108.9下滑至2011年的93.5。停產、半停產的企業占17.6%(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2011)。調研還顯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旺盛,僅有15%的中小企業企業能從銀行獲得貸款,中小企業中通過民間借貸獲得資金的占50%,還有22%的中小企業從未獲得銀行貸款。根據阿里巴巴的調研顯示,有63.3%的小企業需要融資,而在這些有貸款需求的企業中,75.4%的小企業貸款需求量在100萬元以下。據金融部門監測信息顯示,目前在江浙溫州地區,民間借貸成本已經達到了月息7-9分,部分年貸款利率高達100%,這種民間高息借貸基本是在熟識的朋友和親戚之間進行的。相比之下,銀行的借款成本就低得多,但近年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普遍上浮10%-30%,最高提高至基準利率上浮70%左右。以一年期貸款利率6.0%上浮30%-70%計算,目前中小企業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已達到7.8%-10.2%,即便如此,中小企業還是難以獲得銀行貸款,這就是目前中小企業所處的融資困境。
二、中小企業信用缺失表現
(一)生產信用缺失問題
生產信用缺失是中小企業信用缺失的第一道防線。也就是說,有的中小企業開始參與經濟活動就帶有“不守信用”的鉻印,集中表現在:隱藏事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欺詐消費者。近幾年來,中小企業生產信用缺失的行為猶為猖獗、惡劣、歹毒,不少中小企業由于信用喪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劣質、有害的原材料,采用非法生產方式等從中牟取暴利。從“三鹿奶粉”到“地溝油”再到“毒膠囊”,無一不表明中小企業生產信用的缺失。
(二)商業信用缺失問題
信息顯示,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特點決定,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也是交易最頻繁的信用關聯方。為了節約成本和擴大銷售,大量的企業往來通常是能過信用合同、協議、授權、承諾等信用交易方式來進行的,但實際上,在信用交易的背后住住是大量的違約行為。據統計,每年中小企業平均合同履約率約為70%,每年因銀行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約為1800億元;由于合同欺詐造成的損失約為55億元,由于產品質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各種損失超過2000億元;相互拖欠資金約為3000億元,由于三角債和現款交易增加的財務費用約為2000億元。
(三)財務信用缺失問題
財務信用缺失是中小企業信用缺失的一個突出點。據調查,大量的中小企業都曾提供過虛假的財務報告,企業普遍存在內外兩本賬。一些企業為了逃稅避稅、偷稅漏稅;與審計機構串通一氣,制造虛假的財務數據以欺騙稅務機關;有些企業通過虛設分公司、開設多個不同的賬戶虛增或轉移資產以欺騙交易方;一些企業用制造虛假財務信息欺騙銀行貸款,致使銀行信貸資金誤投和流失等等。
(四)融資信用缺失問題
有資料統計,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總額中,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的信貸資金只占大型企業的0.5%,這個比例是令人吃驚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狀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存在貸款后的“道德風險”,也就是說企業存在融資信用缺失問題。我們知道,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借款,不論企業借款金額多少,銀行在審批貸款時,每筆貸款業務的流程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銀行關注借款企業的信用度不同。據調查,不少中小企業平時缺乏對融資信用的重視,一旦貸款到手就不會考慮還貸問題,將貸款資金作為自有資金使用,濫用資金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少企業缺乏守信意識,履約水平和誠信觀念較差;少數企業還存在惡意舉債、轉嫁風險、逃廢或懸空銀行貸款等現象。據金融部門統計,中小企業的不良貸款率明顯高于大企業,不良融資率高是中小企業得不到銀行貸款支持的關鍵。去年下半年發生的“溫州老板跑路潮”、“吳英融資案”等無一不表明中小企業存在信用缺失問題。
三、診治信用缺失條件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并非單純的金融問題,化解中小企業融難題需要形成合力,應充分發揮好市場機制、制度建設和政策支持的合力作用。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時間短,企業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治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了企業各種問題,而企業信用缺失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致命傷。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需要從制度建設層面入手。
(一)地方政府牽頭多部門通力合作構建信用制度體系
信用即誠信(integrity)行為。中小企業信用制度是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傳播的制度。研究表明,在信息分布廣泛的國家,銀行信貸存量顯著高于其他國家,而較高信貸存量的主要受益者就是中小企業(Jappclli Pagano,1999)。信用是中小企業融資“可獲得性”的基礎,信用制度建設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意義重大。
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地方政府及主管領導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視企業為政府之基石,視信用為企業之生命。其次是牽頭部門應扎實做好宣傳和協調,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信息共享方面要排除諸多壁壘,政府部門之間要相互協調并形成合力,構建一個有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信用文化環境。
(二)加快金融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為中小企業融資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銀行體系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作為資金供給的載體,應該通過自身體系機理、管理體系、運作機制等方面的建設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排難解憂。2011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石家莊主持召開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上強調,要緩解小企業融資難,關鍵要多措并舉,加快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梢?,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是中小企業融資“可獲得性”的重要保證。用王岐山的話說,就是大銀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強化小企業金融服務,城市商業銀行、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則要立足當地,避免求大和盲目擴張,同時要發展與小企業相適應的小型金融機構。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著實發揮央行“五大措施”助力中小企業融資,金融機構應根據市場需要不斷研發推出金融創新產品,如對有一定資產規模條件的中小企業試行債券融資,對信用條件好的中小企業推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等。
(三)降低市場準入,放寬政策限制條件
降低市場準入,放寬政策限制條件是中小企業融資“可獲得性”的前提。降低市場準入,就是要簡化對諸如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中介公司等合法經營的民間金融機構的準入審批。允許民間資本在一定條件下成立更多的、不同類型的小型金融機構,并制定出相應有準入條件;同時應整合現有縣(市)域金融機構,使之更加合法、合規、正常有序地開展金融服務。放寬政策限制,就是要對已有的放開了的金融政策進行再度調整,直至更加完善,營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放寬對擔保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注冊資金和業務范圍規定的限制;放寬對欠發達縣域地區設立的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金融、互助基金等準金融機構的限制條件等。
(四)加強和完善中小企業自身制度建設
企業的制度和管理是一門大學問,在一定程度上它決定著企業的命運。研究表明,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中小企業缺乏自身的制度建設。一個沒有制度約束的企業就會“隨心所欲”、“無所顧及”。正因為如此,銀行就會“怕”了這種企業。所以,在融資困難的今天,中小企業自身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幫助企業建立和健全企業自身制度建設。這些制度主要有:一是幫助企業建立組織制度,即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和公司內部法人治理制度。二是幫助企業建立管理制度,即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形成科學的管理制度;構建專業管理層制度,形成科學決策機制;實行人本化管理制度,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三是幫助企業建立信用制度,即強化誠信教育,做誠信人;加強誠信管理,做誠信企業。四是幫助企業自主創新,即人才機制創新;決策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曉欣.歐新黔:金融機構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N].金融時報,2007,6.8:第001版,特別報道.
[2]殷新宇.中小企業融資難如何破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7.30:第005版,財經新聞.
[3]錢宇丹,徐衛東.芻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及法律對策[J].華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權).2012,(1):216~218.
[4]鮑金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及措施解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