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項目資本金、所有者權益的辨析,對項目資本金的構成和來源的探討,揭示了項目資本金在金融管理中存在的典型誤區,提出了可操作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項目資本金;管理;問題;方法
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建立投資風險約束機制,有效地控制投資規模,提高投資效益,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自1996年起,我國開始實施資本金制度。這對于防范信用風險,維系社會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項目資本金制度在實際金融管理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筆者結合工作談點淺見。
一、要注意項目資本金與所有者權益的區別
項目資本金是指在建項目總投資中,由投資者認繳的出資額,對于建設項目來說,是非債務性資金,項目法人不承擔這部分資金的任何利息和債務;投資者可按其出資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權益,也可轉讓其出資及其相應權益,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而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其中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一般來源于企業的資本投入,與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無關,而留存收益則來源于企業盈利產生的資本增值,是企業生產經營實績的體現。從兩者的比較可以看出,所有者權益的范圍包括了項目資本金,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屬于項目資本金,而所有者權益中的留存收益一般不屬于項目資本金的范疇。另外,項目資本金主要強調的是作為項目實體而不是企業所注冊的資金,注冊資金是指企業實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注冊資金,通常指營業執照登記的資金,即會計上的“實收資本”或“股本”,是企業投資者按比例投入的資金。因而,在投資者足額繳納資本后,企業的實收資本應該等于企業的注冊資本。當企業投入的資金超過其在注冊資本所在份額的部分,在資本公積科目中核算。
二、要注意項目資本金的構成和來源的管理
承上所述,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主要構成了項目資本金,而留存收益則一般不屬于項目資本金的范疇。項目的資金來源可分為投入資金和借入資金,前者形成項目的資本金,后者形成項目的負債。項目資本金的出資方式有貨幣出資、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及資源開采權等,但必須經過有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依照法律、法規評估作價。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比例不得超過投資項目資本總額的20%,國家對采用高新技術成果有特別規定的除外。資本金的來源有股東直接投資和股票融資兩種主要方式。股東直接投資有國家出資、企業法人出資、個人出資及外商出資。股票融資主要分私募和公開募集。投資者以貨幣方式出資的資本金,其資金來源有:1、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內資金、國家批準的各種專項建設基金、經營性基本建設基金回收的本息、土地批租收入、國有企業產權轉讓收入、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收取的各種規費及其它預算外資金;2、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及企業法人的所有者權益、企業折舊資金以及投資者按照規定從資金市場上籌措的資金;3、社會個人合法所有的資金;4、國家規定的其它可以用作投資項目資本金的資金。而銀行貸款、法人間拆借資金、非法向企業或個人集資、企業發行債券等不能充當資本金。
三、要注意項目資本金管理在實踐中的誤區
當前,各級政府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下,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大量增加,雖然政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預算內安排等方式增加資本金出資,但是資本金需求仍存在缺口。特別是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企業關聯方多,資金裙帶關系復雜,財務管理缺乏規范性、透明性,大部分政府平臺類貸款公司采用多頭融資形式,從多家金融機構進行融資,銀行只能對本行發放貸款的專用賬戶進行監管,項目投入的資本金只能依靠企業提供的資金投向單據進行判定,對資本金性質確定和管理難度均很大。因此,出現了以下典型問題:一是對計算項目資本金基數的總投資出現認識誤區。二是以債務性資金充當項目資本金。在資本金來源與到位情況的真實性認定方面,由于有效信息資源匱乏,特別是對于融資渠道多的大公司,資本金較大,資金往來頻繁,資金來源渠道廣且在賬戶間經常流轉,致使在日常的項目審查中很難判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有多大比例來源于自有資金、股東借款、銀行貸款。三是對投入資金與項目資本金區別不清。投入資金可以為自有資金,也可以為自籌資金即包含借貸資金在內。而項目資本金如前所述,應當為非債務性資金。因此,項目資本金包含在投入資金中。四是注重單個項目核查,忽視全面整體考量。對于多項目多銀行融資的借款人,在資本金核查時,借款人往往只注重單個項目的核查,而沒有將借款人所有項目進行整體分析考慮,做到整體與個體相結合。
四、處理項目資本金管理誤區的操作方法
(一)計算項目資本金基數的總投資的測算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計算項目資本金基數的總投資包含建設投資、建設期利息和流動資金之和。流動資金簡單操作可按項目達產后所需流動資金的30%進行估算,具體核定時以經批準的動態概算為依據。
(二)債務性資金和非債務性資金的審核
一是可從借款人財務報表著手。查看借款人前后幾期財務報表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應付賬款”等科目的變化,分析其來源是否合理合規,特別關注公司在其他應收款中列支情況;二是加強對借款人全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特別是它行融資、舉債、同業拆借等信息的掌握,防止以“融資”替代“自有資金”充當項目資本金;三是依托合格的中介機構,審計項目資本金到位情況,銀行采信其結論。
(三)投入資金中項目資本金的審驗
以貨幣出資的,應在檢查被審驗單位開戶銀行出具的收款憑證、對賬單及銀行詢證函回函等的基礎上,審驗出資者的實際出資金額和貨幣出資比例是否符合規定;以實物出資的,應觀察、檢查實物,審驗其權屬轉移情況,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資產評估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以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出資的,應審驗其權屬轉移情況,并按照規定在資產評估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以其他財產出資的,應審驗出資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四)項目資本金的全面核查
要全面評估借款人資本金情況,一是應對借款人在建的所有項目,結合借款人經審計后的財務報表所披露的凈資產進行分析,對其項目資本金進行分析計算、統籌考量,確定借款人實有資本金;二是借助于中介機構針對特定的某一或某幾個擬貸項目,逐一進行分析和核查,逐個弄清其項目資本金比例、數量及到位情況;三是對融資平臺貸款,要綜合考慮本級財政收入和支出,區域融資額度等,合理評價資本金到位情況;四是按項目資本金到位的監管要求,合理設定項目融資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人民出版社,2008。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3]陳南,《查賬的書這樣讀容易懂》,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4]立金銀行培訓中心教材編寫組,《銀行客戶經理財務報表分析培訓》,中國經濟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