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人民銀行縣支行履職實際,探討縣域構建金融穩定體系問題。文章提出了“四位一體”的維穩金融管理模式,形成了政府領導、人行主導、多方參與、密切協作、齊抓共管的金融穩定協調機制。文章指出金融維穩產生了良好效果,基層人民銀行履職運行環境恢復正常,金融機構法制意識明顯提高,金融秩序得到明顯地改善。最后就基層人民銀行如何有效履職維穩提出建議。
關鍵詞:縣支行 金融維穩 管理模式
維護金融穩定、保障金融平穩運行是基層人民銀行肩負的神圣職責。近年來,人行新田支行認真履行金融維穩職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從被動式維穩的邊緣思維向主動式前期預防預控方式轉變,切實打造“四位一體”防控大堤,有效地維護了轄內金融的平穩運行與健康發展。
一、“四位一體”金融維穩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爭取地方黨政支持,加強部門聯動,認真構筑金融維穩長效協調機制
金融維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地方黨政及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參與。新田支行多次向地方黨政溝通匯報,取得了地方黨政從組織、政策和制度上的多方位支持,新田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全縣金融工作的意見》,建立了在政府領導下,以人民銀行、金融機構、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公、檢、法等部門共同組成的金融穩定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由政府牽頭,相關成員單位定期召開聯席會研究金融維穩動態、布置維穩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領導、人行主導、多方參與、密切協作、齊抓共管的金融穩定協調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了金融業安全、穩定運行。為及時掌握轄內金融機構的經營運行情況,人行新田支行根據自身的職責要求,與當地政府金融管理辦公室聯合實施了金融安全運行述職報告制度,每季度定期組織轄內金融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就本單位的經營運行情況進行述職,并提交書面材料,適時掌控轄內金融機構的經營動態情況。
(二)強化金融綜合管理,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認真構筑安全有序的金融運行環境
銀監分設后,在基層金融體系中,人民銀行與各金融機構的關系普遍難以理順,也曾使新田支行有過深深的困惑。經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新田支行認為監管失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為此,新田支行積極調整了工作思路,由“服務式監管”轉變為“監管式服務”,通過實施主動金融監管來提升金融維穩能力。為實施金融監管,新田支行建立健全了監管組織領導體系,成立了金融監管領導小組,在支行內部有效整合了監管人力資源,抽調各部門業務骨干組成檢查小組;開展金融監管時,并不是盲目出擊,全面檢查,而是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力求做到檢查有理、有節,證據充足、確鑿,處理合法、公正,不徇私情。如針對轄內兩家金融機構賬戶管理當中出現的不良苗頭,新田支行及時組織力量進行現場檢查,共查處違規開設和撤銷賬戶近90戶,按相關政策對被查金融機構處以3萬元和4萬元的罰款,有效遏制了不良金融競爭苗頭的蔓延。為夯實現場檢查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新田支行按照“每查必評”的原則,自行設立了金融評價書,客觀公正地對被查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從正、反兩面予以評價,金融評價書除送達被查機構處,還抄送到市級人民銀行、市級銀監機構、被查機構的上級主管機構,以及轄內所有的金融機構。金融評價制度的全面實施,對全轄金融機構的監管層面形成了巨大的震撼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為有效地監控轄內金融機構的經營態勢,新田支行認真研究現行監管政策,按照央行監管的業務范疇,自行設立了兩套非現場監控表,及時有效監測、預警轄內金融風險。其中一套是非現場數據監控表,主要包括當月存款余額、當月單筆最大個人存款、當月貸款余額、當月單筆最大貸款、當月開設企業賬戶數、當月撤銷企業賬戶數等10個指標,非常簡單明了,與理論監測系統繁瑣的指標數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內容卻涵蓋了貸款風險集中度、反洗錢以及違規開銷賬戶等央行監管的內容;另一套表是問卷調查表,內容也十分簡單,主要包括大額取現是否報備、一般賬戶是否取現、套借賬戶是否把關不嚴等一些日常容易違規犯錯的內容。非現場監控表必須加蓋公章和主要負責人章,按月送達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及時開展分析評估,向金融機構傳達風險預警,并要求金融機構及時反饋風險防范措施,必要時作為現場檢查的取證依據。金融綜合監管體系的實施,有效遏制了轄內金融的違規競爭行為,促進了轄內金融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優化金融服務創新,促進社會經濟金融和諧發展,認真構筑發展式金融維穩良性循環機制
金融維穩與金融發展并不是矛盾的兩個對立面,在金融發展中推進金融維穩才能實現良性有效的金融穩定。為此,新田支行注重通過優化金融服務創新來引導、促進社會經濟金融的和諧共生發展,在社會經濟金融的發展中實現金融的穩定。新田是個典型的農業縣,對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也最迫切需要的是金融信貸的支持,近年來,新田支行通過深入調研,契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積極引導開展了金融信貸創新,與地方政府及各部門、金融機構聯動相繼出臺實施了《新田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小額貼息貸款管理辦法》、《煙農卡授信管理辦法》、《新田金融扶持富硒產業指導意見》等創新金融信貸方式,近2年累計授信放貸10億元,投放范圍涵蓋全縣所有產業,較好地解決了生產發展資金供需矛盾,有效支持了全縣經濟的大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了增強優質服務產生的權威效應,新田支行還根據當地支農主力軍-農村信用社支農資金不足的情況,多次向上級行爭取支農再貸款額度,近2年共計發放支農再貸款1.5億元,有效緩解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金壓力,提高了支農力度。針對新田金融發展環境差的情況,新田支行多次向地方黨政領導進言獻策,提出創建金融安全區構想,促使地方黨政對金融生態概念有了清晰、深刻的共識,在新田支行的推動下,新田縣委、政府委托新田支行制訂出臺了《新田縣創建金融生態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創建市級金融生態示范縣。為促進“誠信新田”建設,在新田支行的積極推動下,新田縣委、政府聯合行文實施了《新田縣開展清收國家公職人員拖欠銀行貸款工作的實施方案》,新田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制訂了《關于國家公職人員拖欠銀行貸款紀律責任追究意見》,在全縣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清理國家公職人員拖欠銀行貸款行動,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全縣共收回國家公職人員拖欠貸款本息1000多萬元,通過清收行動,較好地扭轉了新田縣國家公職人員的誠信意識,推進了全縣金融生態環境的好轉,促進了新田經濟金融的良性發展。由于服務到位,措施有力,新田支行在當地政府和金融部門中間均有較強的信任度和影響力,為保障金融的平穩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引導公眾輿情效應,強化社會評價氛圍,認真構筑多元化社會監督網絡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業性金融機構普遍的經營思維。有錢賺的事就干,無錢賺或不賺錢的事就逃避、不干,盲目追求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成為部分金融機構網點的服務“誤區”,如部分郵政部門的儲蓄網點,長時間沒有沒收過假鈔,對加油站的零鈔存儲不積極,對社會民眾兌零沒有好臉色等,引發了一系列不好的社會影響,對金融業的整體形象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為防止轄內金融機構在商業化經營當中金融服務 “一邊倒”的現象,新田支行注重發揮社會監督的維穩作用。一方面請當地部分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作為金融服務的評判員,對全轄金融機構的服務滿意度開展調查,特別是在兌零、兌殘、零存、殘存方面民眾的滿意度情況,另一方面是向社會公開投訴電話,對基層央行監管范疇的違規行為,堅持“有投必查”的原則,有投訴必調查,有問題必檢查,查必從嚴,絕不姑息遷就。強大的監控態勢和有效的監控手段,使轄內金融機構出現的不良經營行為的一些苗頭戛然而止。同時,對社會公眾反映較大的民間金融行為等,新田支行也積極通過地方政府組成聯合調查組介入,如近期,新田支行就向政府建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民間反應較強的集、融資情況開展了調研。通過社會監督的引入,一方面促進新田轄內金融業改善了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金融業的社會形象,使轄內金融的穩定運行出現了和諧、平安的向榮景象,贏得了社會各界群眾和當地黨政部門的廣泛好評。
二、金融維穩工作產生的效果
(一)基層人民銀行履職運行環境恢復正常
通過金融維穩各項措施的實施,轄內金融機構對人民銀行嚴肅性和權威性日顯尊重,以往那種松散、應付、漠視的現象蕩然無存。金融機構的領導經常來人民銀行匯報工作,吃不透政策,把握不準的業務經常來人民銀行業務部門請教,甚至有些金融機構還主動提出了請人民銀行派人每年對其業務人員進行1-2次的金融政策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業務合規經營素質和能力。在近年支行組織的相關活動中,轄內機構勇躍參與,積極響應,與往年相比較,態度大相徑庭,工作開展起來通暢多了。
(二)轄內金融機構法制意識明顯提高
過去幾年人民銀行監管工作如走過場,客觀上為轄內金融機構提供了寬松的“假象”,應付了事,不僅是部分金融機構主觀意識存在偏差,同時也是各級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自身不重視、不認真誤導的結果。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監管檢查與監測之后,轄內金融機構學習金融政策、金融法規的熱情迅速高漲起來,被查機構的業務部門和主要領導對照處罰決定,認真推敲和感悟處罰政策依據,其它沒有被檢查的機構,在接到金融評價之后,迅速組織班子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照金融評價列出的問題,逐條排查自糾,一位被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事后感慨地說“如果未經人行批復,我寧愿少開幾個賬戶,少攬幾筆存款”。為此,人行新田支行適應形勢的需要,想方設法自籌資金籌建了較高規格的金融政策、金融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分期分批對轄內金融從業人員開展了金融業務的合規性教育。
(三)轄內金融秩序得到明顯地改善
金融維穩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力和震懾力都是巨大的。通過采取行政處罰和金融評價的方式,使轄內金融機構均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擅自開銷賬戶,延壓稅款、盲目無序地不正當競爭等等從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根治。通過非現場動態監控和社會監督,轄內金融機構的服務態度和思想認識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一些沉積的遺留問題、以及一些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基本上得到了整治和扼制,金融秩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三、基層人民銀行維穩履職的思考與建議
從目前我國中央銀行“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中,宏觀職能范疇定格在“塔尖”部分,也就是人民銀行總行機關,其它各級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基本上是起一個執行和傳導作用,從近幾年人民銀行的運行機制看,單純依靠金融服務提升基層人民銀行履行央行職能的權威空間是極其有限的,也難以達到有效維護金融穩定的作用,必須進一步增強基層人民銀行在轄內金融和當地政府部門中的“話語權”,做到“有為有位”,延伸和完善基層人行的職能營運體系。一是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除現有的一些基本職能外,對一些分支機構特別是縣支行一級要完善貨幣發行職能。對未設庫的縣支行逐步恢復發行庫或建立“貨幣調運中心”,使縣支行本身的職能先完善起來;二是整合監管資源。在各級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成立金融監管部門,從各部門抽調熟悉業務、講原則、講黨性、法制意識強的干部職工組成監管隊伍,認真履行屬于央行監管范疇的監管職責;三是按行政區劃設立中央銀行分支機構。目前,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部分地市和縣市還沒有央行分支機構,基層央行履職效應還有斷層和“空檔”,按我國現有的金融布局看,按行政區劃對等設立央行分支機構有其必要性,并在與轄內金融機構對應的基礎上升級框架結構,為各級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正當履行央行職責創造架構權威;四是從引導、指導轄內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向主導地方經濟發展方向轉變。在每年基礎貨幣投放體系中,央行本身從全國全年計劃投放的總規模中切塊,由各級基層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以再貸款的形式自行支配,不占用其它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僅僅以轄內金融機構作為載體,直接與區域內的重點項目對接,以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從而延伸各級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權威職能;五是要增設人民銀行對轄內金融準入的話語權。對所在區域設立新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網點,央行機構要有效切入,特別是銀監分設導致的監管不力現象,也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上探討監管職能向中央銀行回歸,為金融維穩提供有力的保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