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金融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相對落后的金融業已成為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蘭州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后,蘭州迎來了新一輪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在蘭州新區的建設過程中,資本的形成舉足輕重,將蘭州構建為西北區域金融中心不僅可以為蘭州新區建設提供充分的金融保障,促進蘭州的城市發展,而且可以通過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凝聚能力和輻射能力,加快西北地區的發展。因此,應以蘭州新區的發展為契機,完善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效率,加快構建蘭州區域金融中心,對推動甘肅乃至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區域金融中心 經濟發展 蘭州新區 聯動效應
一、引言
區域金融中心的理論源自于法國經濟學家佩魯齊提出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理論。增長極理論認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由于某些主導部門或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在一些地區或城市聚集,形成一種資本與技術高度集中、具有規模效益、自身增長迅速并能對臨近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增長極,通過具有增長極優勢地區的優先增長及對周圍地區的輻射,可以帶動相鄰地區共同發展。國內外眾多地區經濟發展經驗也表明,區域金融中心對于區域經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在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也總是與區域金融中心的成長相生相伴。從城市發展的規律看,金融產業的聚集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2年8月28日, 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后,國務院批復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正式落戶蘭州,這不僅是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擴大向西縱深開放的重大戰略,也進一步說明了蘭州作為西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順應城市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加快蘭州構建西北區域金融中心的步伐,為蘭州新區的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是蘭州發展的戰略選擇,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帶動西北地區經濟持續增長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蘭州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金融業發展現狀
只有實現了金融集聚,金融機構才可以實現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實現收益的最大化。目前,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金融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正在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力求解決西北地區的金融發展不足問題。蘭州的金融在區域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蘭州已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和共同發展的多層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機構體系,建立起了由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等構成的金融市場體系和由銀行監管、證券監管、保險監管構成的金融監管體系。
1.銀行業發展較快,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2011 年末,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同比增長23.7%,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9 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多增加3.4億元。酒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和甘肅銀行正式開業,銀行業總體實力不斷增強(見表1)。
數據來源:甘肅銀監局。
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甘肅已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股份制商業銀行達到 28 家,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新型金融機構也迅速擴張,金融業平穩較快發展,機構體系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有所強化,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2.保險市場穩步發展,保障作用不斷增強
甘肅省保險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網絡持續拓展,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經濟補償和風險保障功能得到有效發揮。第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主體日趨完善。2011 年,甘肅省保險業總資產共計339.3 億元,同比增長19.9%。保險市場主體新增2 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新增652 個,保險營銷員新增0.3 萬人。第二,保險業保障范圍持續擴大,薄弱環節得到加強,服務民生和風險保障作用日益增強。具有保障性質的普通壽險和分紅險占比高達97.9%。受新開辦政策性玉米保險及在藏區開展養殖業保險和青稞保險業務的推動,全省農業保險發展迅猛,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7 億元,增速高達198.2%。
3.金融市場運行平穩,融資結構有效改善
(1)直接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定向工具實現首發。甘肅省企業運用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意識不斷提高,通過積極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募集企業發展資金,2011年,全省非金融企業在債券市場發行債券262 億元,同比增加148 億元(見表2),其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13億元,同比增加99 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證監局。
(2)債券市場業務發展迅速。全省三家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面對流動性趨緊的形勢,適時調整資金營運思路,不斷提高債券市場參與程度,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來提高自身盈利水平,銀行間債券市場業務增長迅猛。三家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債券累計成交金額27971.2 億元,同比增長55.4%。
(3)票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1 年,甘肅省銀行承兌匯票簽發量平穩增長,票據融資大幅增加,再貼現辦理量創歷史新高,銀行承兌匯票余額較年初增加32.5 億元,票據融資余額較年初增加51.6 億元,全年累計辦理再貼現達52.81 億元。
三、蘭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1.蘭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優勢
(1)區位優勢。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周邊區域廣泛固定的經濟聯系是催生區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渠道,西北地區的西安、蘭州、烏魯木齊構建西北地區金融中心的條件都相對較好,但從區域位置來看,在廣大西北地區,西安地理位置太偏東,烏魯木齊太偏西,對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抵減效應明顯,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會削弱。而蘭州位于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大西北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蘭州具有“座中連六”的獨特位置,輻射陜、甘、寧、青、新、藏等省區,經濟腹地廣闊,交通便利條件得天獨厚。因而,蘭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明顯。
(2)作為西北科研教育中心,科技人才優勢明顯。蘭州市現擁有全民科研開發機構138個,科研人員10萬人;研究專業有15門類。蘭州是西北重要的科研基地,擁有以蘭州大學為主體的各類科研和開發機構近1200多家。現代商業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蘭州可以充分利用顯著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將大量的金融人才后備軍轉化為競爭優勢,通過科技和人才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入駐。
(3)基礎條件良好,經濟發展增速較快。蘭州作為新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醫藥、紡織、建材等為支柱的門類齊全、與西部資源開發相配套的工業體系,商品貿易十分活躍,京呼銀蘭、蘭西拉、西蘭烏、蘭成等四條數字光纜在此匯集,使蘭州成為西北最大的交通、通訊樞紐和網絡中心,在西北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核心城市的作用;此外,甘肅省的財政收入不斷增長,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為蘭州建設成為西北區域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見圖1)。
數據來源:甘肅省統計局
2.蘭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劣勢
首先,蘭州本土的金融機構較少,蘭州缺乏實力強、輻射能力廣的大型金融機構,缺乏大型金融機構作為載體增強蘭州金融輻射的能力,農村金融發展仍比較滯后,農村金融的體系還不健全。其次,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資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開放程度相對較低、產業鏈條短、資源優勢轉化能力不強等問題仍然突出。最后,在西北五省的范圍內比較,蘭州的經濟優勢并不明顯。總體來講,蘭州的經濟發展狀況處于五省中的中等偏上水平,為其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3.蘭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機遇
(1)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落戶蘭州,迎來重大發展機遇。蘭州新區的位置剛好處于青海省會西寧、寧夏首府銀川、甘肅省會蘭州三個城市的共生帶,區位優勢明顯,座中四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土地和水利資源豐富,地勢開闊,適宜大規模集中連片開發建設,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橫穿新區,水資源完全能滿足新區未來發展需求;交通便利,連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機場構成了立體綜合的交通網絡體系;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吉利汽車等一批產業項目入駐,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的良好態勢。
(2)我國加入WTO以來金融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發展機遇。伴隨著金融的開放,國外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市場,大量的金融、保險等機構大舉占領中國市場,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先后的在中國區域性中心城市開設分行或代辦處。蘭州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措施,積極吸引內外資金融機構入駐,將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先進的管理經驗吸引到蘭州來,促進蘭州金融市場的發展。
(3)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國家政策機遇
隨著國家戰略布局的調整,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集群發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在深入實施,西北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會越來越高,但是,缺乏區域性金融中心來帶動西北經濟區的形成。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由于蘭州是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重要支撐點和輻射源,可以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各種優惠政策, 同時也是東部地區資金和外資進入西北地區的跳板, 這成為蘭州發展金融中心的歷史機遇。
4.蘭州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的挑戰
首先,由于我國行政區域分割、經濟體系切塊的現實,各地紛紛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金融中心建設,爭建金融中心的現象比較嚴重。其次,蘭州經濟市場化程度不高,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金融生態環境仍不完善,對外開放度不高,對國內外投資商吸引力不強,人才流失比較嚴重,使得金融集聚效應不能更好的發揮,也是蘭州面臨的挑戰。
四、抓住蘭州國家級新區歷史機遇,迅速推進蘭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
蘭州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不久,蘭州新區投資項目簽約額已超過2000億元,已與12家金融機構簽訂了1700億元的銀行授信協議,可見金融支持在蘭州新區的建設發展中至關重要,隨著蘭州新區的進一步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入駐蘭州新區,對金融的需求必然迅速增加,在蘭州跨越發展的過程中沒有金融支撐也是難以形成的,跨越發展的成果也將給金融業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蘭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與蘭州新區跨越發展結合是能實現互利共贏的,具有相互促進的聯動效應。
1.經濟社會效應顯著
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大力開發蘭州新區,蘭州新區的建設發展及將蘭州建設成中國西北區域金融中心經濟社會效應顯著,主要表現在對金融資源的聚集效應,對勞動就業的承受效應,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對居民的福利效應,對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等方面。
2.地方政府的作用十分關鍵
構建蘭州為西北區域金融中心,地方政府的作用十分關鍵,政府的有效推動應主要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優化蘭州金融生態環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建立良好的治安環境,完善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依法保護好金融企業權益,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重點加強企業和個人的征信系統建設,為建設金融中心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第二,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創造更多的金融需求,積極引進總部級外資企業,組建、打造能夠輻射西北、輻射全國,以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或集團,為吸引總部級或高級別的地區總部級金融機構創造條件。第三,加快金融創新與金融開放步伐,增強市場影響力和輻射作用,充分發揮政府與監管部門的能動作用,努力爭取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讓更多的金融產品、工具和制度在蘭州創新及試點,加快發展蘭州金融市場的新業務,賦予金融機構一定的創新空間,充分發揮金融部門自身的創新動力。
五、結語
加速推進蘭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為蘭州新區的發展提供金融保障,有利于蘭州經濟區域進一步參與全球化進程,吸引國際資本,融通國內外資金,支持和帶動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好地承接國際產業資本的轉移和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蘭州作為最具魅力的金融生態城市之一,構建區域金融中心既存在發展優勢,又存在發展瓶頸。蘭州目前還面臨著經濟腹地有限,金融業總體規模不大,金融機構、金融生態環境等還有待改善的現狀,但正是這些發展的制約因素進一步推動了建設蘭州區域金融中心的信心和步伐。面對中央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蘭州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的歷史機遇,以蘭州新區的建設為契機,充分挖掘潛力,加強與區域內以及區域間的經濟協作,依靠悠久的歷史文化優勢、中心樞紐的區位優勢、優秀的科技和人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較發達的工業優勢以及寬松的金融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快構建區域性金融中心,擴大金融輻射范圍,使蘭州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參考文獻
[1]高新才.西北區域金融中心,蘭州城市發展的戰略選擇[J].甘肅金融,2007(5).
[2]張云芳.蘭州新區建設問題淺析,基于招商引資的視角[J].經濟論壇,2012(5).
[3]喻微鋒. 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動效應分析[J]. 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0(2).
[4]張世曉. 區域金融集聚與區域經濟增長[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7).
[5]李佳駿. 創建西部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探討[J]. Economic Trade Update Vol4 Sun.No.49 Nov 2006.
[6]馮等田,董積生.蘭州新區融資環境分析[J].財會研究,2012(5).
[基金項目]
1、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J50504)
2、上海市社科項目(2009BJB031)
3、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4、上海理工大學核心課程建設項目《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