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教師們重視估算的教學。然而,教師比較重視引領學生在數字的處理上做文章,卻忽略了書寫的規范性。例如:估算583+419,部分教師對如何書寫大概有下面幾種情況:1?郾寫成583+419=1000。有教師認為,估算的結果就是1000,在沒有學習“≈”的情況下,就只能用“=”。2?郾 在583的下面寫上600,在419的下面寫上400,為600+400=1000,所以就直接寫上1000。3?郾寫成 583+419大約是1000。4?郾 提前教學“≈”,然后再教學估算,583+419≈1000。5?郾 寫成583+419(1000)或在算式下面寫一個“(1000)”。一些教師認為,既不能用“=”,又沒有學過“≈”,只能用括號加以區分。
上述情況孰是孰非?我們是否在書本上尋找答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課本的編排意圖。
一下《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在練習中,最早出現“估一估,數一數”(100個球的圖);其次是摸一摸50頁的紙有多厚,再摸一摸100頁的紙有多厚;然后是“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概念的建立,及其相應的練習,在這里沒有書寫的要求。
二上《長度單位》,出現了“大約”,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中的“加、減法估算”,在相應的練習中,只要知道估計出得數比什么數大或小就可以了。在購物時,能估出錢夠不夠就行了。在期末練習中有“先估算下面各題,再筆算”。在這里也不存在規范書寫的問題。
二下《萬以內數的認識》,出現了“近似數”的概念,在“做一做”及相應的練習中,只要能寫出近似數就可以了,沒有其他書寫的要求。在《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一)》中,又增加了一節“例5估算”的教學,在“做一做”及其練習中,估算的結果怎么寫?沒有明確的規定,例如:583+419。
三上《四邊形》,有估計長度的內容,在《多位數乘一位數》中,首次出現“≈”。至此,估算的書寫得到統一。
那么,二年級估算要怎么書寫?綜觀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第5種方法最恰當。它有別于精確計算,又體現了結果。如果在橫式上寫結果,那么就在數字下面寫出已估的數字,要是在橫式下面寫結果,那么就在數字上面寫已估的數字,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