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第19課《生命?搖?搖?搖生命》。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寶貴。
2.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生命 生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題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
過渡:重復使用一個詞,作為文章的題目,這是很特別的,也很少見的。為什么要重復提到呢?這是誰在思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這篇《生命?搖?搖?搖生命》。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 逐段朗讀,相機指導。
(1)指名讀文。
①第一小節(jié)獨立成段,要抓住段末問號,引導學生讀出作者思索的語氣。
②第二小節(jié)要指導學生讀出這只飛蛾的可惡。
(2)相機正音:騷擾(sāo?搖?搖?搖rǎo)?搖?搖?搖動彈(dòng?搖?搖?搖tɑn)
(3)比較字形:震撼——遺憾?搖?搖?搖糟蹋——倒塌
(4)練寫生詞:糟蹋
2. 瀏覽課文,交流發(fā)現(xiàn)。
(1)課一開始,我們就發(fā)現(xiàn)課題很特別。其實課文里還有不少特別的地方。再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幾處?
預設1:課文一開頭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預設2:文章中多處使用感嘆號,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預設3:文章列舉了3個事例來談生命是什么。
3. 自擬小標題,把握脈絡。
小結:生命究竟是什么呢?作者沒有明確回答。看來要把生命真正讀到我們心里,還需要去細細品讀這3個事例,破譯蘊藏在文字背后的生命密碼。
【設計意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礎,是“保底工程”。第一課時更要做到課文不讀熟不開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舍得花時間,通過“指名分小節(jié)逐段朗讀”的方式來檢查學生對文本的熟知程度。】
三、研讀賞析,感悟生命
1. 走近“飛蛾”感悟求生。
(1)默讀第二小節(jié),思考:你從飛蛾身上發(fā)現(xiàn)了哪些生命的密碼?
(2)抓重點詞語體悟交流。
感悟飛蛾生命的脆弱。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
①飛蛾的生命非常脆弱。(板書:脆弱)
②在強大的人類面前,飛蛾顯得十分渺小、柔弱、不堪一擊。
感悟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①你從文中還解讀出了怎樣的生命密碼?
(飛蛾雖然弱小,卻不放棄抗爭,它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
②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掙扎、極力鼓動、生命的力量、躍動等)
③指導朗讀。
A. 抓住重點詞,讀出飛蛾求生欲望的強烈。
B. 抓住感嘆號,讀出作者的驚嘆。
C. 師生合作讀。
師:就是這樣一只渺小的飛蛾,此刻被杏林子抓在了手中(生接讀)——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師:只要杏林子不放手,飛蛾的掙扎就是徒勞的(生接讀)——(與上同)。
師:只要杏林子的手稍一用力,飛蛾就會失去生命(生接讀)———(與上同)。
(3)研讀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①此時此刻,杏林子會想什么?
②再讀描寫飛蛾求生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生命的珍惜。(板書:珍惜)
(4)指導學生背誦積累語句(指名試背——師生共同總結背誦方法——生激情背誦)。
【設計意圖:以“你從飛蛾身上破譯了哪些生命的密碼”為主問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品悟、朗讀、背誦等方式的學習,去探究生命,感悟生命,從司空見慣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密碼。】
2. 走近“杏林子”感受堅強。
(1)出示圖片,認識杏林子。
(2)引導學生針對人物質(zhì)疑;教師補充資料,豐滿人物形象。
預設1:她得了什么病?
(杏林子十二歲就患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預設2:她為什么坐在輪椅上?
(杏林子的腿不能動,頭也不能轉,手不能抬,腳不能走,就保持著一種姿勢,在輪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在她患病的五十年的時間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經(jīng)受著病痛的折磨,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3. 創(chuàng)設情境,表達心聲:
(1)現(xiàn)在,你能理解飛蛾為什么讓作者震驚了嗎?她由飛蛾想到了同樣面臨生命困境的自己。動物尚且珍惜生命,何況自己呢。
(2)出示圖片(杏林子那雙變形的手)。
師深情訴說:杏林子就是用這雙殘缺的手,創(chuàng)作了四十多本著作,成立一個愛心基金會,她還當選為臺灣十大杰出女青年。此時你想對杏林子阿姨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了解作者的背景,才容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示了杏林子的人生,讓學生走進杏林子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杏林子的生命內(nèi)涵。】
四、聯(lián)系實際,暢談感悟
1. 播放自然災害圖片。
2. 講述四川汶川地震中彭國華的逃生故事。
小結:是啊,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在死亡面前所展現(xiàn)出的對生命的珍惜熱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總會讓人肅然起敬的!請同學們再次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 》。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實際,真正體會到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在今后的日子里,無論遇到什么,都要記住對自己的生命要格外珍惜,對別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錢塘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