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機重組,讓教材“變”出來
人教版第九冊教材中回顧拓展四的故事《“水滴石穿”》和本組課文“生活的啟示”主題配套。回顧拓展二的趣味語文《“推敲”的來歷》也和這組有著一定的聯系。教學時,我就把《“推敲”的來歷》有意放著先不教,教到回顧拓展四后再來學習,而且還補充課外故事《蘇小妹練字》,此時,重組的《蘇小妹練字》《“推敲”的來歷》就是“定篇”的性質。這樣圍繞主題,進行對比閱讀,進一步加強了對抓重點句、重點段體會文本這一訓練,在比較中賞析和玩味語言以增強語感。
二、巧妙轉換,讓教材“活”起來
在教學中,當教材資源與學生的距離較遠時,可進行適當的轉換。教學第九冊第五組教材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在引導學生了解有趣的漢字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些活動建議,里面有一項是搜集一些書法作品,辦一個書法展覽,欣賞漢字的優美。由于條件限制,舉辦此類活動有些困難,我把它改成在班級中舉行一次寫字比賽,人人參與,然后舉行優秀作品展示會,欣賞漂亮的漢字,并從中受到“愛漢字從寫好漢字做起”的教育。
三、有效延伸,讓教材“廣”開來
學生學完一篇課文,教師以文章為例子,指導學生從橫向和縱向上進行補充閱讀,可以更好地體現課內閱讀教學的示范性和訓練要求。教師還要跳出文本用文本,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課內帶動課外,增加閱讀量。第九冊教材中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可以有機地安排在不同的單元中進行延伸閱讀。比如,選讀課文《太空“清潔工”》可以安排在第三組課文《新型玻璃》學完后學習,檢驗學生對此類說明性文章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搖?搖?搖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