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第16課《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表達效果,感受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高尚人格。
3.了解結尾的寫法,學習運用短句短段來渲染緊張氣氛和表達悲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品讀重點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2.學習作者運用短句短段來渲染緊張氣氛和表達悲情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暢談印象,復習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橋》。課文里,那個受全村人擁戴的老漢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話。(以身作則、舍己為人、鎮定自若……)
【設計意圖:聚焦老漢,暢談印象,既是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為進一步深入感悟老漢的形象作了必要的鋪墊,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品詞析句,感悟形象
師:在作者的眼中,這樣的一位老漢,他像什么?(他像一座山)
1.根據提示,潛心讀文。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5~23自然段,想想你從哪里感受到老漢像一座山?用“ ”畫出有關的語句,用“△”標注出關鍵詞。
【設計意圖:把“他像一座山”作為切入點,以“你從哪里感受到老漢像一座山?”為主問題,讓學生潛心會文,為下一環節的交流互動打下扎實的基礎。】
2.匯報交流,分享成果(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點撥)。
(1)體會老漢“沉穩如山”。
語段一: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①哪些詞句可以體現他像一座山?從這些詞句中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抓住“不說話”“盯”等關鍵詞體會——面對亂哄哄的人們,老漢如山一般沉穩、鎮定,并相機指導朗讀。)
②播放洪水視頻,讓學生聯系上文描寫洪水的語段,談洪水帶給自己的感受。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
語段二: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①為什么從老漢沙啞的喊話中,你能體會到他像一座山?(引導學生先了解其喊話的內容:“橋窄!”是原因;“排成一隊,不要擠!”是怎么做;“黨員排在后邊!”是排隊的秩序。再從中感受到老漢指揮有方,干脆果斷,進而體會老漢如山一般的沉穩。)
②關注三個感嘆號,加深理解,指導學生朗讀。
(2)體會老漢“公正如山”。
語段三: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①通過這“一揪”“一吼”你體會到什么?
②老漢揪出來的是誰?
③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也要排到群眾的后面,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體會老漢“父愛如山”。
語段四: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從這“一吼”“一推”,你又感受到什么?(老漢多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活下來。哪怕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這“一推”“一吼”里,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父愛如山。)
(4)體會老漢“力量如山”。
語段五: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學生讀后填空:老漢像一座山,這座山是全村人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這座山擁有著強大的力量,大到可以 ,大到可以 。
【設計意圖: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梳理與點撥,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朗讀感悟等方式,讓老漢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豐滿起來。】
三、關注表達,領悟寫法
1.初步了解歐·亨利式的結尾。
課件出示:文章的結尾(略)
(1)這個結尾讓你出乎意料的是什么?(老漢與小伙子居然是一對父子。)
(2)這個結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找一找文中哪些描寫讓你感覺到是在情理之中?
(3)簡介歐·亨利式的結尾。
課件出示:
歐·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共出版了14本短篇小說集,約280篇。其中《圣賢的禮物》《最后一片葉子》《警察與贊美詩》都是其優秀的作品。
歐·亨利式的結尾:在文章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的命運陡然逆轉。這種結尾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
2.學習短句短段的表達特色。
(1)體會短句短段突顯緩慢、哀傷的情緒的作用。
課件出示:
①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②課文結尾原句(略)。
A.仔細讀讀這兩個語段,你發現它們有什么不同?
B.這兩個語段字數一樣,表達的意思一樣,但表達的效果一樣嗎?(教師范讀兩個語段,讓學生感受到兩個語段停頓不一樣,節奏不一樣,所以表達的情感也不一樣。)
C.小結:短句短段,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把語言的節奏拉得更長更慢,能更好地表現緩慢、哀傷的情緒,來體現老太太內心巨大的悲傷。
D.指導朗讀。
(2)體會短句短段渲染緊張、危急的氛圍的作用。
①短句短段用于環境描寫。
課件出示: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A.這里的短句短段是對大雨與洪水的描寫,最少的兩個字就成一句話,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B.剛才我們朗讀結尾的短句短段,節奏是緩慢的,而這里又該怎樣讀?
C.小結:這里的短句短段,其短促的語言,形成有力的節奏,傳遞一種急促緊張的情緒,用于環境描寫,就渲染出緊張、危急的氛圍。
②短句短段用于人物的語言描寫:
課件出示: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A.這里的短句短段的運用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通過三個嘆號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以及老漢指揮的果斷,從而體會短句短段獨特的表達效果。)
B.總結短句短段的表達效果。
③找出文中其他的短句短段,自己多讀幾遍,體會其表達效果。
小結:(略)
【設計意圖:歐·亨利式的結尾和短句短段的表達方式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色,也是具有核心價值的教學內容。通過分析、比較等方式,領略作者獨特的表現手法,感受經典作品的藝術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對這一類作品的鑒賞能力。】
四、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閱讀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葉子》,感受其結尾的不同尋常。
2.閱讀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印第安人營地》,感受其短句短段的表達特色。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