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校的家長培訓會結束了,可是還有十幾位家長卻遲遲不肯離開。不是問孩子這個問題怎么辦,就是請教孩子的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一時間我無法應對,只好讓家長留下“問題”和聯系方式。我好不容易沖出“重圍”,回到了辦公室。剛坐下,就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我習慣性地喊了聲“請進”。進來的是一位我在培訓時見到過的三十多歲的女家長。
請這位坐下后,我隨口問了聲:“您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嗎?有事盡管說。”這位家長急切地說:“剛才聽了您的講座,我很受教育,我想,我兒子的問題,您一定會有辦法幫助解決的。我家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別人家的孩子在放學后半個小時就完成了作業,可我兒子要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并且錯題特別多。前兩天的期中考試,全班數學卷只有他竟然有3道大題沒時間做,分數太差了……”她如爆豆般地向我傾訴著。我一邊聽一邊思考著,待家長說完,說道:“我問您幾個問題。您的孩子做題時,有不明白的地方問你們嗎?”家長說:“怎么不問呢,昨天他還問我,把魯班弄傷手的草,為什么長成鋸齒狀啊?您說,我當家長的怎么能知道啊!”我點了點頭說:“第二個問題是,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后,您都做了些什么呢?”家長滿臉疑惑地回答:“我這個人是急性子,看到他早晨起床后磨蹭的樣子,我就生氣,于是就幫著孩子穿衣服和整理書包,而且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我心里明白了幾分,“最后問您一個問題,您兒子最喜歡干什么?”家長略帶怒氣的口吻說:“他最喜歡看動畫片了,如果不招呼他,就能夠連續看幾個小時……”
當我問完這3個問題后,一個幫助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案在腦海中初步形成了。于是,我說:“孩子能夠提出‘草葉為什么長成鋸齒狀’,這是件好事啊,說明你兒子好奇心很強,證明了孩子是聰明的,有潛力的,您應該高興才對啊。如果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您回答不上來,完全可以讓他自己找答案啊。至于你幫助孩子做了他應該自己做的事情,我覺得是不應該的,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勤快的媽媽,培養出的都是懶孩子’。也正因為你太勤快了,孩子就對你產生強烈的依賴性,這有可能讓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依賴心理,所以就磨磨蹭蹭的。對于孩子喜歡看動畫片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但在控制時間上要適度,這或許是教育孩子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想聽你的想法。”我一口氣把話說完,等待家長的反應。
家長激動地說:“是啊,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讓他想辦法解決啊,我怎么沒有想到啊!我知道我性子太急,做了孩子應該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也是因為我做得多了,孩子就什么事情都指望著我。就拿孩子的作業來說吧,孩子曾經對爸爸說過,我不會的題,不用著急,媽媽會告訴我答案的……我知道孩子這個壞習慣不僅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還會對他的未來造成不良影響,可我真不知道怎樣做才好,請您幫助我!”
我接著說:“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向您提點建議,供您參考。首先,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去做,但要循序漸進,時間長了,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也可以把這個好習慣遷移到學習上。孩子看動畫片的喜好,可以對他實施獎懲,如什么時間獨立完成作業了,而且是做對了,才能讓他看動畫片。這大約用一個月的時間。我想只要把孩子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堅持獎懲辦法,肯定會有一個好效果的。”家長高興地說:“那就按照您的說法做,我再改一改急性子。我明白了,孩子如果不拖拉了,學習成績肯定會提高的。”看到家長離開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期待。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有一天,家長找到了我,高興地說:“我太高興了,太感謝您了,我兒子不怎么磨蹭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可以說,這次家長的培訓工作,我做到了精心準備,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我采取了家長和學生問卷的形式,廣泛地了解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究竟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然后上網學習,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最后歸納出幾個共性的問題,再確定主題,分層召開,讓家長們參加自己提出的“問題”或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培訓。也正因為如此,才與家長產生“共鳴”。我想,家長的培訓一定要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否則,為培訓而培訓只能是應付了事,不僅會勞民傷財,還會引起家長的反感、厭煩,這樣的培訓,有還不如沒有。
解決家長面臨的孩子教育問題,我們要做到“授之以漁”,也就是說,要教會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觀念和方法,讓家長在解決“問題”時提升自己、享受快樂、感受到成就感。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家長在培訓中得到教育、嘗到“甜頭”,進而獲得更多的家長支持,更能達到家校的無縫對接。
(作者單位:泰來縣四里五中心學校)
編輯/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