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加快推進我省教育改革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下面,我重點強調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突出工作重點,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
加快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是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的客觀要求,是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的迫切要求。
一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沒有科學理念的支撐,就無法開創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面,就無法實現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的戰略目標。時代的發展賦予教育新的內涵,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發展的核心命題和基本價值取向,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教育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把統籌兼顧作為教育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不動搖,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二是要轉變辦學方式,實現教育規模與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沒有一定規模,辦學效益就不高,就難以滿足社會對大量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沒有合理的結構,再大的規模也難以產生高效益、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更談不上高質量。要處理好外延與內涵、速度與質量的關系,由追求速度、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質量提高上轉變。要區別各級各類教育現狀,采取不同的發展方式。學前教育還要強調速度、規模,其他各類教育都應轉向內涵建設和提高質量上來。特別是要改變單純以升學率、發展規模、發展速度來衡量教育發展成效、教育工作成績的觀念與做法,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重點考核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學校基礎學科建設、教學能力建設、薄弱環節達標等,推動教育評價方式根本轉變。
三是要改革辦學體制,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要改革教學方式,充分考慮教育活動、教育對象和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深化教育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
教育要發展關鍵靠改革,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用改革和創新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解決制約教育發展的長期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
一是繼續深化教育管理機制和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和完善已經建立的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新的管理體制。大力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舉辦教育,拓展教育投資渠道,增強教育活力。加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省內高校與國外大學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辦學,吸引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二是全面落實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基礎教育全面推進教學方式改革;職業教育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鼓勵高校探索與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創新教師教育機制,探索新的教師培養培訓模式,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是積極穩妥地推進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改革就是要解決群眾意見大、反映多的突出問題,改革要敢于碰硬,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滿足人民群眾期望。我們要通過改革讓家長、讓考生滿意,體現教育公平;我們要通過改革規范程序,從嚴治招,體現教育公平;我們要通過改革整頓秩序、消除腐敗,體現教育公正。
三、堅持立德樹人,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提高質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溫家寶總理指出:“教育發展要順應人民群眾對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企盼;教育發展不是簡單的數量擴張,必須以提高質量為前提。”質量決定品質,提高質量不僅是基礎教育的當務之急,也是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歸宿。要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實施高中課改,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讀完初中上職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要端正中職辦學方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崗位需求開設課程和確定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高等學校要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強化內涵式發展,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把堅持德育為先作為根本性的重大政治原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探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教育管理和保障水平
在隊伍建設方面,要不斷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師德建設,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著力實施好國家和我省一系列重大項目。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教師補充機制、管理機制。堅持引培并舉,營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在資金保障方面,要抓住“籌、用、管”3個環節。要籌好經費,落實好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要求,這既是決策層“謀局”的戰略,更是各級政府“謀事”的具體行動;要用好經費,優化投入結構,強化政策導向,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要管好經費,健全學校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堅持勤儉辦學,防止腐敗行為,確保資金高效使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要積極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在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變革和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達到全覆蓋,以教育信息化引領和促進教育現代化。
編輯/牛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