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倡導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而評價學生的方法與手段是學生評價改革建立“促進學生發展評價體系”的前提和基礎。數學學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考試仍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以新課改為突破口,我對學生進行人性評價方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做法如下:
改革考試內容的側重點,依據課程標準命題
傳統的考試,重在考知識與技能,多以答案唯一的記憶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內容為主。針對這一弊端,我在考試命題上進行了改革,在確定考試內容前,要依據數學課標制訂出命題原則,試題確定后,要完成命題分析表,從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和創新四個角度對實體內容進行分析,然后與命題原則對照看是否相符。這樣做有效地杜絕了命題的隨意性,試題內容注重加強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通過試卷不僅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造思維,同時兼顧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方面盡可能在試卷中加以綜合體現。
改革試卷呈現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考評的興趣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認識過程以及新教材呈現的特點,學生平時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試題內容如何呈現,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針對原來試卷單調、嚴肅、死板的面孔及命令式的做題要求,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1.改革命令語言,語言富有人性化。
傳統試卷的命題語言,如填空、判斷、選擇、計算、應用題等,這樣的命題語言生硬、冷漠,缺少人性化,面對這樣命令的語言,孩子成了考試學習的被動者,新課程實施后我改變了傳統的命題語言,首先在試卷的邊緣加上“相信自己,我能行”,命題語言有的用親切的口吻,為孩子們答卷,創設一個輕松、民主的氛圍,有的語言提示學生怎樣答卷,暗含著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用鼓勵的語言讓孩子充滿自信,有的用第一人稱表述方式,真正讓學生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增強自主參與的意識。如“小朋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自己喜歡的美麗圖案吧!”“動動腦筋,再填一填”“一定要認真看圖呀!”“你能行,快試試看吧!”“我會填,看我多聰明!”“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到正確的答案!”等這樣的命題語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自信地進行答卷。
2.改變試題設計,內容呈現情趣化。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同一考試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遵照命題原則中確定的試題要生活化,寓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創新性為一體,不僅考查學生的知識更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這一原則,改變了傳統試題單一、死板的呈現模式,試題的呈現做到生活化、情景化,注重學生答題的過程性與體驗性。如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中關于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有“請你擺一擺,先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回答問題”,一年級數學下學期階段測試中有“用你學過的有趣圖形設計出你喜歡的美麗圖案”,二年級數學試卷中關于統計與概率的試題,讓學生統計的是他們最喜歡的動畫片。由于試題的內容是他們喜聞樂見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孩子們更感興趣,試題的設計不再模式化,拓展思維題開放性強,試題的答案不唯一,給了學生更大的發揮與創造的空間。
依托階段測試卷這一平臺,實施學生評價的改革
在階段測試卷中增設了錯題門診、加油站、交流空間等欄目,其中,根據不同年級設置的欄目有所變化,二、三年級設置了加油站,四五年級設置了交流空間,在這個欄目中分設“自己說” “朋友說”“家長說”“老師說”4個子欄目,具體操作過程是:
1.參與階段考試的學生首先完成錯題門診,學生把自己的錯題在錯題門診欄目中進行訂正,確實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給予幫助和指導。這個欄目充分發揮了評價的診斷作用,然后由學生完成自己再說一說這一欄,這樣實現了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學生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反思,養成了自我調節、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習慣。這也是評價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體現。完成這一欄目時教師要給予引導,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長處,善于發現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說一些空洞的話。
2.完成“朋友說”這一欄目,讓被評價的學生自己找朋友,這時每個學生既是評價者,也是被評者。在參與、溝通中愉快地接受民主、平等的評價,這樣的評價結果更利于被評價者有效的接納和認同,同時通過這一欄目學生學會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尊重他人,學人所長,避己之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充分發揮出評價的激勵作用。
3.“老師說”這一欄目是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平時表現,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做以回顧,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充分地指出學生的優點,引導學生把優勢領域向弱勢領域遷移,發揮其最大潛能。完成這一欄目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評和友評,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與協商性,不應給學生施加任何壓力。
4.完成“家長說”一欄,校方發出了致家長一封信,就如何從家長方面幫助學生分析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給孩子評價做了具體的說明,同時希望家長要關注孩子平時學習的行為和習慣,幫助孩子反思這一階段的學習成就與努力的方向,絕不能只注重結果而不重視過程。通過這一欄目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愛護與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
5.通過一學期的實踐初見成效后,初次進行了總結與完善。新學期開始,我又制訂了數學學科質性評價卡和學生量性評價表,學生評價卡從階段學習的內容與過程、階段測試以及階段表現優秀的和還要努力的方向引導學生自評與反思,從學習態度、課堂學習表現、完成作業情況、課外自主學習、四項一級指標,進行多元主體評價。學生量性評價表由每次階段成績、每月作業的評價成績、課堂學習表現及期末測試成績四項構成。教師平時做好記錄。學期末得到學生的綜合期末成績,不再以一張試卷成績作為對學生的全面評價,目的是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的結合。
新課改的核心任務和顯著特征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和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考試評價和其他綜合評價的結合,旨在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科知識目標完成過程中實現學生一般性目標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再煩惱乏味的考試。
(作者單位:大慶市高新區學校)
編輯/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