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文題。課題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從中可以窺見課文的大意或者文章的主旨。
二理文脈。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要引導學生去揣摩,要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概文意。閱讀課上,我們應指導學生概括文意,如題目擴展法,段意相加法、找中心句法等。
四會文旨。作者寫文章,是有其目的的,這些是文章的“魂”,要引導學生去領悟,如給人物寫“頒獎詞”、寫讀后感。
五品文言。如《姥姥的剪紙》中那耐人尋味的“托”字,那溫情四溢的“拴”字,那意境全出的“纏”字,那割舍不掉的“夢”字,應指導學生仔細揣摩。
六感文情。如讀《海倫·凱勒》小海倫從一歲半時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時,我們頓生“憐憫”之情;當讀到小海倫在兩位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如饑似渴”“夜以繼日”地練習“拼寫”“摸盲文”“講話”時,我們被她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當讀到海倫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使自己獲得了新生,成為世界著名的學者,而且還“把自己的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時,我們頓生“崇敬”之情。
七悟文法。如《姥姥的剪紙》一文,從結構上看,先概括敘述姥姥剪紙的技藝怎樣高超,接著通過在“我”的刁難下,姥姥照樣剪出無可挑剔的剪紙和姥姥用她的剪紙“拴”住了“我”這兩件事例來反映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最后表達對姥姥和姥姥的剪紙的思念。從具體手法上看,運用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插敘、細節描摹等表現手法。
八找文眼。 “文眼”是文章的精髓。如《將相和》的“和”,《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詹天佑》中的“杰出”和“愛國”,《安塞腰鼓》中的“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