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為交流和展示全國小學語文教學成果,推動廣大教師研究課堂教學,發現和培養青年骨干教師, 2012年11月14~1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了全國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此次活動由全國小語會主辦,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委員會、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2位優秀教師現場同臺競技,牡丹江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小學教研部的趙昭老師憑借《匆匆》一課的精彩展示,取得了特等獎的佳績。現將該課的紀實及評析呈現給讀者,以期對大家有所啟示。
一、風趣識記,自然無痕導入
師:同學們,我終于見到你們了!你們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我來自遙遠的——不是火星(笑聲)。我來自遙遠的黑龍江省,我姓趙。你們可以怎樣稱呼我?
生:趙老師。
師:如果我說“同學們好”,你們應該怎么說?
生:老師好!(齊聲。)
師:嗯?(表情暗示。)
生:趙老師好!(整齊響亮。)
師:真棒!這就是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具有即時性。哪個“即”?立即的“即”,哪個“時”呢?是時間的“時”,也就是說不是事先準備好的。我發現,你們都特別聰明!
聰明的孩子們,在上課前,我先教你們背一首小詩,好不好?
生:好!
師:但是,這首詩背的方法很特殊:小詩有3節,每節有4句,我一次說一節,說完就請你們來復述,你們敢接受這個考驗聽力、記憶力和勇氣的挑戰嗎?
生:敢!
師:我先來說第一節:“早晨是上眼瞼(肢體語言輔助,示意“瞼”為眼皮),晚上是下眼瞼,兩眼一眨,就是一天。”誰想來復述?
(生答略。)
師:第一個舉手就背正確了,你不只有勇氣還很聰明!誰再來背?
生:“早晨是上眼瞼,晚上是下眼瞼,兩眼一閉,就是一天。”(眾笑。)
師:不是“一閉”,而是“一眨”,眼睛閉上沒關系,只要還能再睜開就好!請你再背一次。
(生答略。)
師:第二節:“正月是左腳板,臘月是右腳板,兩腳一跨(學生順勢:就是一年)。”誰能背?
(生答略。)
師:真不錯!多準確啊!誰再來背?
(生答略。)
師:很好!誰能一次背出前兩節?
(生答略。)
師:真了不起!一次背對兩節多不容易啊!今天回家就對家長說,說一個姓趙的老師給了你極高的評價!好嗎?
生:好!
師:現在我來說第三節,這節不像前兩節那么好記,你們一定要認真聽!“人生如此短暫,人人都是利箭(做射箭姿勢),在追求的箭靶上,你射中了幾環?”
(生答略。)
師:這么難背的一節,你都能一次背對,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誰能來說說這首小詩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生:告訴我們時間過得很快。
師: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師: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
生:時間過得很快,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師:說得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小詩,記不住的同學可以看投影。(出示課件。)
(生答略。)
(點評:在與學生溝通的這個環節中,趙老師充分展現了他幽默的語言風格、機敏的教育智慧與高超的溝通技巧。要想在不足十分鐘的時間內,與小學生通過交流而達到初步了解學情和熟識的目的,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顯然,趙老師不只做到了這一點,更可貴的是他把互動交流的內容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高效、巧妙,也為下一步教學做好了情感渲染和內容鋪墊。執教者教學設計的用心與操作的從容機智令人嘆服。)
二、奇思巧引,連珠妙語解題
師:這首小詩的名字叫做什么?
生:人生。
師:那“人生”的名字叫做什么?(教師示意正式上課,計時開始。)
(生茫然。)
師:人生的名字叫做遙遠,遙遠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歲月,歲月的名字叫做——匆匆。(板書:匆匆。)(掌聲。)
(點評:交流環節與課堂教學的無縫融合,以及優美清雅、抒情詩一樣的過渡導語,4個頂針句式的運用貼切自然,顯示出趙老師“奇諧流美,文韻飛揚”的教學風格,贏得了現場教師們熱烈的掌聲。這一環節的處理,足見趙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的獨具匠心,讓人不知不覺走進了預設的教學情境。)
師:這個字讀什么?(板書:勿。)
生:勿。
師:這個字讀什么?(板書:匆。)
生:匆。
師:這兩個字的字型就差這一點,同學們寫“匆”字時,請勿匆忙,這一長點要貫穿兩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匆匆。
(點評:對于“勿”與“匆”兩個字的辨析,趙昭老師處理得干凈利落,語言簡練,一語中的,既說出了字形的異同,又明確了字義的區別,富有實效,很見功力。)
三、限時速記,作者背景了解
師:春去秋來,季節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腳步是匆匆的;斗轉星移,歲月是匆匆的。
師:這次又是哪位作家以“匆匆”為題寫了這篇文章呢?
生:朱自清。(齊答。)
師: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作家(大屏幕出示)。這是朱自清的簡介,我只給同學們30秒時間。請你們仔細閱讀,快速記憶,一會兒請同學們說說你記住了多少。(學生在鐘表嘀答嘀答的倒計時聲中快速記憶。)
師:時間到!30秒鐘匆匆劃過。誰來說說你記住了哪些?記住多少說多少,別人說過的不重復。
生1:朱自清原名朱自華……
生2:他的散文語言簡練……
生3: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點評:倒計時的設計在教學中并不少見,但本節課當多媒體課件中傳出鐘表的滴答聲時,還是再次在會場內引起了議論。觀課的教師們由開始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滴答聲感到意外,轉瞬明白了教者的用意:讓學生沉浸在緊張的氛圍中,初步直觀地感受時間片刻不停地“匆匆”特質,緊迫感油然而生,“匆匆”二字的深意自然而然地由書面走進了現實。這個環節既進行了快速記憶的知識識記,又實現了高效的思維訓練,而且是又一次的“無縫對接”。)
四、初讀全文,按需識寫字詞
師:同學們記得又快又準!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過了短暫的50年,現在就讓我們走近他的這篇《匆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全文讀過一遍就坐好。(生讀文。)
師:字音讀準了嗎?
生:讀準了。
師:句子讀通了嗎?
生:讀通了。
師:你認為哪些句子不容易讀順或者是不好理解需要找出來提醒一下大家?
生: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師:“涔”和“潸”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點水旁。
師:那說明“涔”和“潸”都和什么有關?
生:和水有關。
師:那“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的意思就是——
生:頭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淚水一起向下流的樣子。
師:整句話的意思就是——
生:我禁不住頭上的汗和眼里的淚一起流了下來。
師:非常好!還有哪句不好讀?
生:“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師:什么叫“挪移”?
生:移動。
師:說得對!我們能說馬路上飛馳的汽車在挪移嗎?
生:不能。
師:那挪移在這里的意思就是——
生:慢慢地移動。
師:說對了!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挪”字,它是本課的生字。怎樣才能把它寫得正確、美觀呢?可以在方格中先試寫兩個。(生寫字。)
師:請同學們注意書寫姿勢,要做到頭正、背直、腳平。
師:說說你寫“挪”字時注意了什么,是怎樣寫美觀的。
生:“扌”起筆略高,“阝”的豎稍低。
師:也就是寫這個字的時候上下不平齊,同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同樣寬。
師:觀察得很細致,說得非常對,請同學們按照他說的方法再寫兩個。
師:還有哪句不好讀需要提醒大家?
生:“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師:我們一起讀這句。
生:“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師: “蒸”就是?
生:蒸發。
師:“融”就是?
生:融化。
師:“蒸融”就是?
生:蒸發融化。
師:在這句中作者寫什么被蒸發融化了?
生:過去的日子,像輕煙一樣被蒸發融化了。
師:說對了!同學們再看這個“蒸”字,寫的時候很容易出錯,這是本課的另一個生字。你們先在方格里試寫一個。想一想,寫的時候應該格外注意哪一筆呢?
生:應該注意“四點底”上面的那個短橫,不要落下。
師:說得好!請同學們在方格里再寫兩個“蒸“字,同時還要注意“草字頭”與“四點底”要寫得同樣寬。(生寫字。)
(點評:字詞教學的這個環節可謂自主、扎實、得法、高效。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掃清閱讀障礙這一環節中,不難看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實。從怎樣把難句子讀順的指導,到對生字新詞的釋疑,再到對寫字的訓練,學生完全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高效學習。趙老師對“挪移”“ 蒸融”兩個含著生字的新詞的處理十分得法。他結合不同的語境,一個通過比較,另一個借助拆分讓學生清楚了詞意和用法,細膩、準確、靈活。而從趙老師對學生書寫姿勢的關注這一個微小的細節就可看出,他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視,實在難得!)
五、了解文體,品悟方法明確
師:同學們,我們學會了生字新詞,又讀通了句子,現在回想一下課文,誰能來說說這篇課文究竟在寫什么“匆匆”?
生:課文寫了時間的流逝是匆匆的。
師:回答得非常好!有人知道這篇文章是什么文體嗎?
生:散文。
師:顧名思義,散文就是這樣一種形式松散,但所表達的主旨和精髓卻不散的文體,這是散文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叫“形散而神不散”。
師:面對這樣一篇寫于90年前,連明確的人物關系和完整的故事情節都沒有的抒情散文,你們有什么辦法學懂它嗎?
生:可以仔細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生:可以結合歷史背景來理解課文。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可以一邊品味作者表達的情感,一邊感悟文章蘊涵的道理!(板書:品情 悟理。)
師:請同學們看“品讀助手”。(出示“品讀助手”)誰來為大家讀一讀?
(生讀略。)
師:這個“什么”,既可以是你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發現的文章的表達方法、修辭方法。你可以把這些發現簡單地寫在課文旁邊,也可以概括成詞或短語寫在黑板上。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要求大家真讀、真想、真思考,不裝樣子。
(生品讀文章。生板書:惋惜 悲傷 無奈 時間一去不復返 珍惜時光。)
(師小結板書。)
(點評:對于散文寫作特點的教學,趙老師把握得十分恰當。他針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要求設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難易適中,深淺有度。板書與“品讀助手”的運用,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感、梳理課文的脈絡、習得寫作的方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最后“真讀、真想、真思考,不裝樣子”的學習要求更體現了趙老師樸實的教學理念與踏實的教學作風。)
六、感悟寫法,省時高效巧背
師:其他同學也有收獲嗎?
生:有!
師:那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尊重作者的寫作順序,誰先來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燕子去了……一去不復返呢?”燕子、楊柳、桃花都可以再次輪回,只有時間不能。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突出強調了這一點。
師:你的感悟真深刻,排比句式的確強調了這種對比。在能夠再次輪回的事物中,作者先寫了……又寫了……再寫了……(屏幕出示關鍵詞)你能根據這些提示試著把這段優美的語言背下來嗎?
(生根據屏幕提示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為什么你會如此迅速地背出這一自然段呢?
生:因為記住了這個排比句式。
師:看來,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和背誦,是嗎?
生:是。
師:同學們學會這個背誦方法了嗎?
生:學會了!
(點評:本文的課后習題中有背誦課文的要求。趙老師在教學時,不只關注到了這一點,更從關注過程、教給方法、培養語感入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對第一自然段的背誦,可以說,這是個不小的成功!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在語文課堂40分鐘之內背誦的可能性,更為小學語文學習中“背誦”這一難點的突破提供了新的范例,令人欣慰。)
七、品詞析句,融情入境朗讀
師:正所謂“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那么接下來,作者又是怎樣表達自己情感的呢?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在默默里算著……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這是一個比喻句,表達出了作者因為留不住時間而感到非常傷心。
師:同學們簡單地說,這句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把“日子”比喻成了“一滴水”。
師:那么又是多少日子和什么樣的一滴水呢?
生:“八千多日子”和“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屏幕顯示)這就是針尖上的一滴水,你覺得這八千多日子留得住嗎?
生:留不住。
師:這個比喻形象嗎?恰當嗎?
生:形象、恰當。
師:(播放視頻)那我們就讓它落下來吧!
師: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在默默里算著……淚潸潸了。”
師:如果這滴水滴在這樣波濤洶涌的大海里,還能聽見聲,看見影嗎?(播放視頻。)
生:不能!
(師范讀第二自然段,生熱烈的掌聲。)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點評:此處,兩段多媒體視頻課件的使用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對于時間匆匆流逝的惋惜、悲傷、無奈之情隨著配樂的朗讀傾瀉而出:教師讀得入情,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學生讀得入境,完全融入了文章的情感氛圍,不少學生都“淚潸潸”了。總長不超過30秒的兩段視頻課件由淺入深、層次分明,讀者、作者與文本的情感共鳴再一次震憾了全場,這是對多媒體課件恰當運用的最好詮釋。)
八、連句成詩,語言運用突顯
師:“去的盡管去了……怎樣的匆匆呢?”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洗手的時候……雙眼前過去。”讓我覺得無論我們做什么,時間都會匆匆地劃過。
師:你的體會真深刻!同學們看,哪兩個詞我用了同樣的顏色標記出來?
(生答略。)
師:因為它們之間有聯系,我能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嗎?
生:不能!
師:這樣的事也發生在你們身上嗎?你能用這樣的句式,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句話嗎?你也可以根據這些提示來說話。(出示相關的提示詞語。)
(生答略。)
師:請同學們再從中選一個詞(再次出現后續的提示詞語),把你剛才說的,連成完整的一句話。我們來做一首小詩!
(生答略。)
師:寫詩難嗎?
生:不難!
師:只要我們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就能學好語文,這也是本單元我們的學習重點!你們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點評:如果說用“去的盡管去了……又怎樣的匆匆呢”的原文作為過渡語是教師的一種真情流露,那么運用課文的句式“……的時候,……是匆匆的,日子從……過去”,聯系生活實際訓練學生說一段完整優美的話,則把學生自創的句子連成一首精美小詩,這樣的教學設計,就只能說是一種不拘一格的教育智慧了!靈感是對刻苦鉆研者最珍貴的饋贈,趙老師的語文課,從來都不缺少這種天馬行空且極具實效的語文運用訓練。學生在這種身臨其境的“場”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習得的并不只是語文知識、發展的并不只是語文能力,更有情感的激蕩、習慣的養成、審美的提升與人格的豐盈。)
九、止于追問,親歷時光匆匆
師:課文學到這里,我們不禁會想,面對時間的匆匆流逝,我們能做的,難道只是匆匆嗎?只是徘徊嗎?面對作者在第四、五兩個自然段中一連提出的7個問題,我們又應該怎樣作答呢?這些,只能留待我們下節課去繼續探尋答案了。因為時光如流水啊!
師:請同學們看著我的表一分鐘!在公元2012年11月14日下午5點前的一分鐘,我曾和你們在一起,因為你們,我會記得這一分鐘,從這一刻起,咱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它已經完成了,因為時光就是這樣的——匆匆!
(點評:教學的最后,趙昭老師適時地引入第二課時的學習重點,不著痕跡卻深入人心,使學生對繼續學習充滿期待。本節課始于問題,終于更深層次的追問,教學方法與文章寫作方法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尤其結尾的巧妙設計把整節課帶入了夢一般的意境!屏幕上傾瀉的瀑布伴著一分一秒從不停歇的時鐘再次詮釋了“時光如流水”的真意。而趙昭老師的結語也恰好在這一分鐘內與整節課同步華麗的收場,只剩聽課者呆呆地坐在當場不能忘情。意境之美,妙不可言。)
總評:
《匆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作者是有“現代散文典范”之稱的著名作家朱自清。文章通過燕去燕來、草木枯榮及對生活瑣事中時間匆匆流逝的形象描寫,引發出作者本人對時間流逝的思考、對生命價值的求索。
縱觀趙昭老師的這節課,不只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更在高年級識字教學、多媒體課件運用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突破了思維定式,為進一步實踐創新打開了思路。
一、設計巧妙,突出實效
這節課首先值得稱道的是精巧的教學設計和突出的教學實效。有幾個亮點極為突出。
1.教學環節絲絲入扣。本節課執教者對教學內容的串連和教學環節的設計十分巧妙。從課前以教背主題為“珍惜時間”的小詩《人生》作為溝通,自然過渡到新課;從以學生為主體的初讀課文,到順學而導、尋難而教,充分體現高年級識字特點的字詞教學;從突出學生自學感悟的“品情”“悟理”,到當堂背誦、感情朗讀和綜合運用,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真是匠心獨具,省時高效。
2.教學意境深邃幽遠。在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趙昭老師語文課的魅力還在于課堂上十足的語文味兒和深邃的意境。本課是學生小學階段接觸過的最晦澀難明的抒情散文之一,《匆匆》作為抒情散文的典范,其語言的優美,寓意的深遠,都是應該讓學生有所體悟的。趙昭老師不僅引導學生了解了這種新文體的特點,而且還創設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時光的流逝,明白了惜時如金的必要。在實現這一目標上,趙昭老師沒有直接告知,破壞文學意境,而是精心設計了讓學生在鐘表嘀答的緊張氣氛中識記的同時,親身感悟時間的匆匆;在學習的每一環節中規定時限,領略時間的匆匆;在下課前回顧全課,強化時間的匆匆。這樣的設計趙昭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學習習慣的培養、情感的陶冶、文韻的熏陶。
3.教學方法合理高效。本節課趙老師靈活恰當地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初讀課文時的以學定教,字詞教學中的講練結合,精讀課文里的自學批注,品情悟理后學生板書的直書胸臆等,做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二、技藝精湛,智趣橫生
盡管是僅僅幾十分鐘的一節課,但從中不難看出趙昭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和出眾的教育智慧。在多媒體運用上,他不僅設計得精致巧妙恰到好處,而且運用自如、張馳有度。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的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這是個非常精美的比喻,對于“八千多日子”與“針尖上的一滴水”,學生很難建立必然的聯系。趙昭老師通過嫻熟的多媒體課件演示,在音樂與圖像輔助下、真摯感人的朗讀示范中使聽者動容,心生感慨無限……再如,新課前的溝通中,一個學生把“兩眼一眨”背成了“兩眼一閉”,大家轟堂大笑,趙昭老師卻詼諧地說“不是‘一閉’,而是‘一眨’,眼睛閉上沒關系,只要還能再睜開就好!”瞬間緩解了課堂上的緊張氣氛,足見他的機智幽默。
三、風格鮮明,文韻飛揚
趙昭老師的語文教學有雍容大氣,富麗華美之感。有人贊嘆道“趙昭老師的課可觀可賞,卻難學難仿!”這話不無道理。趙昭老師的文學功底深厚,精通詩詞歌賦,不經意的一句話也常流淌著美感,印證著他“奇諧流美,文韻飛揚”的教學風格。本節課,就有多處這樣的痕跡:如從交流溝通向新課過渡的詩情畫意的四句話:“人生的名字叫做遙遠,遙遠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歲月,歲月的名字叫做——匆匆”;再如意境深遠的大鐘背景下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的結語。如果說這些都是他在用自己的詩一樣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熏陶學生的語感的話,那么第三自然段中讓學生參照課文,結合自己的感受,一步步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漸入佳境的連詞成句,連句成詩的神來之筆,則是趙昭老師在用自己的詩意啟迪著學生的詩意,用自己的文采點燃著學生的文采,真是極佳的語文運用。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注重運用”最忠實高效的詮釋!
執教者反思:
參加全國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是我的幸運。
兩個月備賽、十幾遍試講、無數次修改……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次成長,更像經歷了一場蛻變。雖然一路艱辛坎坷,卻始終伴隨著喜悅與收獲。
真心“思念”,才不辜負見面。
要備出一節精彩的語文課,并不是件容易事。
備課的過程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了解學生、設計上課全過程,甚至設計出多種不同情況下的預案。只有課前對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真心“思念”,才能不辜負與真實課堂的見面。
本節課的備課過程是精細而曲折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本課有更多的收獲、為了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為了能更大限度地減緩學習坡度,甚至為了呈現出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我的團隊和我在每一個環節都反復地推敲琢磨,甚至通過教學錄像一幀一幀地比對與研究。
最終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我再次認識到,精心的準備永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作為教師,只有用最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待準備過程中的每一處細節,才不會浪費學生生命中永遠無法重來一次的40分鐘。
重復別人走過的路,是因為忽視了自己的雙腳。
虛心學習、廣泛涉獵,才能取長補短、厚積薄發。在備課之初,我仔細閱讀了大量與朱自清有關的資料,更從無數的成功課例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甚至把一些成功的教學設計直接引用到我的課堂中來。一時間,教學中滿是名師的影子、智者的思想、前人的經驗……唯獨缺少了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思考與實踐。
“虛心學習、廣泛涉獵”錯了嗎?“博眾家之長,補己之短”不對嗎?備課中的我陷入了迷茫。直到教研團隊的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找回你自己的特色與風格……”
于是,備課閑暇時聆聽的音樂,帶給了我“人生的名字叫做遙遠……”的溫柔導語、教室傳出的瑯瑯書聲帶給了我課上指導背誦的突發奇想、窗外細雨滴落屋檐的從容景象帶給了我“水滴入海”的課件視頻,唯美電影的真情告白帶給了我瀑布飛瀉的“如水時鐘”……
備課,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成長?可以走別人走過的路,但一定要通過自己的雙腳。再千辛萬苦,也要尋回自己,而走出自己,便是更廣闊無垠的天空。
我們會找到辦法的,否則,就創造一個!
也許是由于授課時間過晚,學生已經疲憊;也許是由于語言習慣不同,溝通出現障礙,本節課學生的整體學習熱情雖然很高,卻并不樂于單獨表達,導致個別教學環節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對此問題,我也曾做過認真的反思,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語言溝通不暢影響了我與學生的交流,導致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缺乏積極主動性。
由于此前,我從未與南方小學生在課堂上交流過,所以,對他們的學習習慣、表達特點、甚至個性特征了解得都不夠全面。這一問題的出現,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教無止境”的道理,教學必須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差異,必須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我會把這個小小的遺憾作為動力,我相信,只要勇于研究與嘗試,總有一款教法適合他,如果找不到辦法,就為了這些我熱愛的學生,創造一個方法!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