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在大陸A股上市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關注,近日蘇州金融辦、臺辦與長城証券、浦發銀行聯合主辦「臺資企業A股上市論壇」,在蘇州經營有成的臺商企業受邀與會,將金鶏湖大飯店的會議廳擠得滿滿當當。輔導臺商環旭電子在上交所上市的中介機構和上交所副總裁等一干人,也齊聚一堂。環旭電子作爲上市楷模,副總劉丹陽被點將,上臺現身說法講述了上市的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來環旭等3家臺商連續在上海証券交易所上市,打破了臺商進入大陸資本市場那一道難以越過的心理障礙。在臺灣已上市、並在大陸轉投資的公司,也已透過上市或購併的途徑,分別在上交所及深交所掛牌。目前近19家臺商在大陸的成功上市,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增添了一種有效的融資方式。
環旭電子上市中介機構之一、瑛明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陳瑛明,也在現場發言,給想在大陸A股上市的臺商企業提出建議。他指出,企業改制重組是中堅,就像蓋高樓大廈一樣,基礎要打穩,基礎若不穩,會蓋不下去,也容易倒塌。過去很多上市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企業在重組與改制時,若沒有找到有經驗的中介機構,幫企業進行診斷,找出問題,提供合適的重組方案,最後會爲發行審核埋下定時炸彈,若無法得到中國証監會發審會通過,就無法順利掛牌上市。
筆者通過對過去接觸的臺資企業的觀察發現,臺資企業重組各有各的問題,早期進入大陸的臺商企業普遍持股結構較複雜,尤其海外間接持股股東數量比較多;而那些準備上市的公司在持股控制權的安排上,由於臺灣相關法令的限制和歷史因素,造成很多臺資企業到大陸投資,都要繞經第三地,通過複雜的海外公司投資架構到大陸來投資。從中國証監會的角度來說,要對企業上市後持續監管,若中間持股層面太多、太複雜,就會影響到對企業的監管。所以在IPO的過程中,臺商需要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簡化,把不必要的層面去掉,讓股權更清晰,未來在上會時,讓証監會更放心。
另外,影響獨立性的因素就是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的問題,還有資産、人員和業務較分散,這些都是與臺資企業在溝通過程中發現的較爲常見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陸監管部門都會要求進行重組,以便於監管,還要對資産、人員和業務的獨立性進行重點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