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優化投資結構、加強基礎研究、加大對發明創造的支持力度。同時,應加大技術引進吸收力度,加快技術在省份之間的轉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關 鍵 詞:自主創新;研發經費;專利;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0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1-0053-02
一、我國的創新能力在迅速提高
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是推動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為經濟保持長期持續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人們通常用專利申請數量數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能力。1985~2011年在我國每年受理的國內外專利申請中,國內申請數量從9411項 ① 增加到1 504 670項, 增長了近159倍。
我國創新能力的提高與我國創新投入增長密切相關。1989~2010年我國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從1989年的11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6980億元(見圖1),增長了62倍。2011年RD經費達到8687億元 ② 。 我國創新投入的不斷增長歸因于政府對創新重要性的認識, 創新性國家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自主創新進程。
二、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 創新投入較低。 我國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為1.97%。這一比例不僅與許多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據世界銀行統計,2006年,各國RD經費支出占GDP之比平均為2.31%。 [1]
2. 創新投入不平衡,基礎研究投入較少。研究根據類型不同,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 不同類型的RD活動對知識生產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差別很大?;A研究是為了認識現象,獲取關于現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的知識; 應用研究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具有特定的應用目的, 主要是為在實踐中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科學依據。試驗發展則是開辟新的應用即為獲得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系統、新服務以及對上述各項作實質性的改進?;A研究和應用研究主要是擴大科學技術知識。試驗發展并不增加科學技術知識,而是利用或綜合已有知識創造新的應用。從1995~2009年間,我國不同研究類型RD活動的經費支出比例可以看出, 基礎研究RD支出比例最低;試驗發展RD支出比例最高。樣本期間內,基礎研究比例和應用研究比例總體呈下降趨勢,而試驗發展投入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2009年基礎研究RD經費占4.66%;應用研究RD經費占12.59%;試驗發展RD經費占82.75%。通過上述統計分析可見,我國RD投資主要集中于試驗發展, 而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RD投入卻較少。
3. 高質量創新所占比例較低。 專利主要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其中發明屬于技術水平較高的專利,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則屬于技術水平較低的專利。2010年我國在授權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占授權總量的比例中,發明專利占專利總量的比例最低為22.08%,實用新型占35.02%,外觀設計專利占42.90%。這說明我國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4. 創新能力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從RD經費和專利申請量這兩項指標來看,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創新能力差別較大。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RD經費和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6個省份,而中西部地區省份的RD經費和專利申請數較少。例如,北京市2010年的RD經費比西部12個省份(包括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青海、寧夏、內蒙古、新疆、西藏、陜西、甘肅)RD經費的總和還要多。同時顯示,RD經費和專利申請數的變化趨勢相同,RD經費高的省份對應的專利申請量也多。見圖3。創新能力的區域差異,是導致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建議
1. 增加研發投入。研發投入是加快創新的前提,為此要多增加研發經費投入,提高研發經費占GDP的比例;同時,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提高科學家、工程師占從業人員的比例。 為我國創新提供經費支撐和人員支撐。
2. 加強基礎研究。 我國研發投入側重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對基礎研究關注不夠,這將影響我國科研的可持續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時,要提高政府財政支出中對教育科技的投入。
3. 應加大對發明創造的支持力度, 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發明要予以重點關注。同時,加快省份之間的技術交流和轉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在努力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還應加大技術引進吸收力度,積極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
參考文獻:
[1]馬文婷. 我國研發經費占GDP之比微升[N]. 京華時報,2010-11-24.
[2]陳剛. RD溢出、制度和生產率增長[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0).
[3]盧方元,靳丹丹. 我國RD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11(3).
[4]王玲,Adam Szirmai. 高技術產業技術投入和生產率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J]. 經濟學(季刊),2008(3).
[5]王小魯,樊綱,劉鵬.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增長的可持續性[J]. 經濟研究,2009(1).
[6]鄭京海,胡鞍鋼,Bigsten,A. 中國的經濟增長能否持續?——一個生產率視角[J]. 經濟學(季刊),2008(3).
(責任編輯:龍會芳;校對:盧艷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