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新農保試點的調查情況看,農民的參保率很高,但由于農民的負擔能力低和激勵效力不足,大多數人選擇的繳費檔次較低;對養老金待遇標準的滿意度,在60周歲以上和60周歲以下的參保人中有明顯差異。新農保應強化“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關 鍵 詞: 新農保; 繳費標準; 養老金
中圖分類號:F840.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1-0080-02
一、河北省新農保制度實施的基本情況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制度是黨和政府為了構建和諧社會,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出的一項重大惠農政策。為了解“新農保”的實施情況,我們在河北省8個新農保試點縣(市)進行了隨機抽樣入戶問卷調查,實際調查了619人。這8個試點縣(市)分別選自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大體能代表河北省的總體情況。調查的基本情況如下。
1. 參保率較高,而參保者選擇的繳費檔次較低。在被調查的619人中,加入新農保的568人,參保率為92.97%,而且各縣(市)之間的參保率沒有明顯的差異。河北省規定了每人每年有100、200、300、400、500元5個檔次的繳費標準,調查結果顯示,在參保的568人中有74.72%選擇了最低的繳費檔次,選擇最高檔次的僅占5,34%,見表1。
2. 對養老金待遇標準的滿意度,在60周歲以上和60周歲以下的參保人中有明顯差異。調查中采取隨機選取相同樣本數量的辦法,在60周歲以上和60周歲以下的參保人中各隨機選取了100名。 調查顯示60周歲以上的參保人有97%的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只有3%的表示不滿意,而60周歲以下的參保人有50%的人表示不滿意。
二、 影響河北省新農保制度實施的因素分析
1. 直觀收益率變相地促使參保人選擇低檔次標準繳費。為了提高農民參加新農保的積極性,政府對每一參保人實行補貼。但由于補貼額與繳費標準不掛鉤,直接導致選擇不同繳費標準的農民直觀收益率明顯不同(見表2)。可以看出,選擇高繳費標準農民的直觀收益率卻遠遠低于選擇低繳費檔次的農民。單從這一角度來看,農民不愿意選擇高檔次標準繳費。因此,政府補貼只有和個人繳費檔次掛鉤,才會提高參保人選擇較高檔次繳費的熱情和積極性,否則會促使參保人選擇低檔次標準繳費。
2.缺乏“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影響參保人選擇較高繳費標準的熱情。“多繳多得”的意思是選擇的繳費檔次越高,將來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數額越多。但由于河北省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是55元, 個人賬戶財政補貼是30元,并沒有隨繳費檔次的提高而增加一些激勵性的財政補貼措施。在調查的試點縣中,只有沙河市為鼓勵參保農村居民多繳費, 在年繳費100元, 財政補貼30元的基礎上,每增加100元,多補貼5元,多補貼部分由該市財政負擔。另外,不同的繳費標準之間,領取的養老金差別較小,不能充分體現“多繳多得”的原則。以100元和200元的繳費標準為例,領取養老金分別是790.75元和896.35元,差額是105.6元,這就是說,現在多繳100元,至少要等到15年以后才能多拿到105.6元的養老金, 若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選擇高繳費標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長繳多得”即繳費時間越長,將來每個月領到養老金的數額越多。目前不同的繳費年限,政府補貼均是30元,沒有差別,不能體現“長繳多得”的精神。而且隨著繳費年限的不斷延長,養老金的增幅也非常小(見表3)。所以農民選擇低繳費檔次參保和“養老金與繳費年限沒有掛鉤”有密切關系。在調查中發現,只有青龍縣的新農保規定:繳費期限超過15年,每超過1年,每月增加5元的補貼。
三、完善新農保制度的建議
1. 強化激勵機制,提高參保人繳費積極性。新農保的繳費激勵機制,就是根據繳費標準的高低,確定領取養老金的數額,即繳費標準越高,繳費時間越長,每月領取養老金數額就應越大,從而鼓勵參保人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1)強化“多繳多得”機制。對最低繳費檔次給予國家規定的最低補貼額,繳費每超過一個檔次,按一定比例適當提高補貼額。如在年繳費100元,財政補貼30元的基礎上,每增加繳費100元,多補貼一定數額(如增加5元)。補貼資金由省市縣級政府共同負擔。(2)強化“長繳多得”機制。為了提高中青年農民的參保積極性,政府應對選擇繳費期較長的農民給予補貼。具體做法可參考青龍縣的做法,即繳費期限超過15年,每超過1年或每增加一個調整時期,每月給予一定數額的補貼,其補貼資金可來源于縣(市)級地方政府。(3)在可承受、可持續的條件下,逐步提高對新農保財政補貼水平。
2.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養老保障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應定期調整中央財政對新農保的補貼標準,加大補貼力度;為更好地兼顧公平和效率,可在繳費和養老金領取兩個環節給予補貼,即建立“補入口”和“補出口”的雙補貼制度。同時,省及其各縣(市)政府也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不斷增加對新農保的補貼,以提高農民的養老保障水平。
參考文獻:
[1]梁永郭,王小春,于媛媛. 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1 (19).
[2]李佳,陳世金. 河北省新農保制度的激勵機制研究[J]. 人口與經濟,2012(2).
[3]陳雷,沈長月,江海霞.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對河北涿州試點的調查[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
[4]谷彥芳,宋鳳軒,趙語. 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情況調查——兼論農村養老保險長效機制構建[J]. 經濟研究參考,2011(67).
[5]劉曉清. 發達國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及啟示[J]. 浙江經濟,2007(16).
[6]張惠英. 建立補充基礎養老金 提高新農保保障水平[J]. 企業家天地,2011(6).
(責任編輯、校對:龍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