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老外,你們都聽著,一旦你娶了一個中國太太,就等于娶了她全家,不到半年,她爹、她媽、她二姐、她二姐的孩子就排著隊全來了……中國人管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來,一篇名為《老外含淚吐槽娶中國太太的下場》的帖子走紅網絡,詼諧的文字令人捧腹。這篇文章的作者、被稱為“北美崔哥”的美籍華人崔寶印,也迅速成為網絡紅人。
早在幾年前,崔哥就憑借《勸你千萬別來美國》《千萬別嫁美國人》以及《哪些人應該來美國》等脫口秀視頻在中美兩國小有名氣了。鏡頭里,身材矮胖的崔哥身著對襟唐裝,頭戴牛仔帽,盡情調侃中國人和美國人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種種荒唐誤會,雖不乏夸張,但背后折射出的真實生活引發了不少觀眾的共鳴。
調侃生活,矛盾也變樂子
讀《老外含淚吐槽娶中國太太的下場》就像是面對面聽老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你訴苦:中國女人最可怕的是她們的記憶力,一點兒小事得罪她,她就開始回憶10年以前一模一樣的某件事,我覺得這和她們吃面條有關,長長的,吃完一根又一根,沒完沒了……如果得罪美國太太,大不了說句對不起,你要是和中國太太說“我錯了”,她馬上問你:“錯哪兒了?”……怪不得中國出不了哥倫布那樣的航海家,因為你還沒出海,太太就會問,“到哪去?跟誰去?船上有女的嗎?多大年紀?長什么樣?有我漂亮嗎?怎么認識的?”很多中國男網友看后也大呼有同感:“別說老外了,我有時候都受不了。”
“事兒都是真的,但這些都是調侃。其實啊,老外娶了中國太太可樂著呢!”崔哥爽朗一笑,“樂在哪兒?你就說這第一吧,中國女人會過日子。我一鄰居,中國太太嫁過來第一天,先把花園給平了,干什么?人家種菜!往后要吃什么,院子里直接拔。老外哪見過這個?真是讓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第二,中國女人聰明。這花園被改造了,社區管理員不同意,要求的是家家都種草。好,她就把別的菜都拔了,專種韭菜。”
崔哥不僅調侃跨國婚姻,也調侃海外華人的喜怒哀樂。在《勸你千萬別來美國》中,他一臉苦相地出現在鏡頭前:“我當時就是想當一有錢人,才拼了命地來到美國,埋頭苦干20年,睜眼一看,中國人都發達了。得,我搖身一變又成了窮人。”
在“白宮”向美國喊話
“苦勸”別人不要去美國,崔哥自己可是1988年就出去了,那年他25歲。之前,他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翻譯,妻子清華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然而,天生閑不住的崔哥很快厭倦了這種毫無變化的生活,他說服妻子,兩人一起發奮,雙雙拿到留美獎學金。
那時候,赴美留學的門檻很高,能拿到獎學金的人寥寥無幾。但很快,伴隨自豪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心理落差。根據美國的規定,留學生在獲得綠卡前不能從事正式工作。“不管你在國內多牛,沒有‘身份’一切免談。你是資深胸科醫生,可以切雞胸脯;你是首席大提琴家,那可以去鋸木頭。”幾年的求學生涯里,崔哥在片場跑過龍套、在市場賣過鍋貼……“唉!那個苦啊,現在想想都難受。”
綠卡拿到手,崔哥有了第一份正式工作:美國最高法院中文翻譯。之后,崔哥的日子順利很多。
無意中開始的脫口秀表演,在崔哥的心里打開了扇窗。2010年《勸你千萬別來美國》意外走紅后,美國各地的華人組織爭相邀請崔哥登臺獻藝。崔哥的脫口秀吸收了不少美國元素,演出現場臺上臺下有樂隊有舞蹈,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到了我的場子,全是演員,沒有觀眾。”他講的內容大都以海外華人生活為背景,以中國的崛起為元素,讓在海外漂泊多年的游子聽了揚眉吐氣,覺得身為中國人有面子。
現在,崔哥有了更大目標:“美國不是有個‘美國之音’嗎?我就弄個‘中國之音’!”他在自家地下室建了個“白宮”,布置得雖然山寨但也有模有樣。崔哥每周在那兒開“新聞發布會”,用英文講中美大事——當然,仍舊是調侃,引得數萬“粉絲”翹首以待。“我的‘白宮’就是用來向美國喊話的,讓美國人聽到中國人的表達。希望有一天,我的幽默也能被美國主流社會認可。”(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