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老板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前一秒他還對著某位員工慈眉微笑,下一秒可能就因為一件小事大發雷霆,其實那些讓老板發怒的事情,在普通員工看來是小事,但在老板看來可能真的是忍無可忍。那么老板的心理底線在哪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形形色色的
雖然每個人的底線都不同,但總有一些基本規律,能讓我們歸納出一些共同的底線。其中最明顯的底線就是:如果你不能為老板賺錢,當然老板就不會養著你,因為老板是對性價比最敏感的人。如果你是公司中鶴立雞群的高薪人員,特別是光環一大串,如名校MBA、“海龜”、500強工作經歷等,你就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了。要知道你的高薪始終讓老板肉疼,如果你沒有達到老板請你的預期,那么你隨時隨地都可能觸及老板那些捉摸不定的底線。此時,你哪怕知道老板的1000種心理底線也沒用,因為你的老板一定還有第1001你不知道的底線,這就是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另外一條有可能會觸碰到的底線是:千萬別偷老板的錢。每個老板的氣度和管理哲學不同,比如拿回扣肯定算是偷老板的錢。可是很多公司老板,明知道食堂采購員吃回扣,但硬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問他們為什么時,他們給出的答案往往是:“水至清則無魚。蔬菜副食價錢每天都變,質量千差萬別,供應商都是個體戶,監管成本一定高過回扣。因此,只要當事者能在預算內做出讓員工滿意的飯就行了。”因此這條底線是否存在,界限究竟在哪里,也要因人而異。
還有,功高不能蓋主也應算是老板的心理底線。可是這個邏輯在產權清晰的公司中是不成立的。因為發工資的和領工資的人自己心里清楚誰是真老板。有的公司CEO是老板,有的董事會主席是老板。當然也有董事會和CEO平分天下的公司,這種公司每個人都不是真老板,每個人又都想當老板,于是就要防著下屬把勢力做大,顛覆自己。
由此看來,很多在我們眼里非常明晰的心理底線,其實有著模糊的概念,并且因人、因時而異,仿佛找不到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老板心理底線,所以,在分析自己老板的底線時,你首先要去了解下老板的經歷、氣度和個性。
有原則,沒標準
老板也是人,人盡管有共性,但恰恰是個性,才決定人與人的不同。而恰恰也是個性,才決定了老板的底線各有不同。
王石是一個圖名大于圖利的人,因此不僅王石經常成為新聞媒體的焦點,萬科分公司有些總經理也經常出現在當地媒體的版面上。任正非好像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出名的人,因此華為公司的高層個個也都好像隱身人似的。因此這兩位老板對下屬在新聞媒體曝光率上的心理底線,可能完全不同。
老板們不僅有性格上的差別,還有體制的差別,比如國有企業老板和私人企業老板的心理底線肯定不同。如果你在國有企業打工,在沒有工作必要的情況下,頻繁地與你老板的上級接觸,那么老板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舒服久了,老板心理底線一過,你恐怕就要大難臨頭了。當然這條規則也不僅限于國有企業,如果在合資公司或上市公司打工,你經常越過CEO同大股東或董事會成員打高爾夫,老板心里也會不舒服。
老板還有性別的差別。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曾被第三者奪走丈夫的人,你恰好是個如花似玉、風情萬種的年輕女下屬,你就要加倍小心了,特別是在她的生理敏感時期,你時刻會觸及她的心理底線。所以女老板手下不會有太多比自己漂亮的女下屬。
不同階段的不同
老板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心理底線,因為人都是一天天成熟,一天天變好或者變壞的。當老板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到了最后財富就不僅僅是一些數字了,它們更代表一種能力和榮譽,這個時候,可能很多老板就開始真心關注社會責任了,此時你一旦提出一個有創意的慈善活動,很可能就會得到賞識;反之,當他正在同競爭對手進行短兵廝殺時,如果你提出一個增加處理污染的開支,可能就會在他心里永遠留下一個不識時務的烙印。
同樣,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老板的底線也會發生改變。當公司的資金鏈快斷了,你只要能幫他籌到錢,那么什么心理底線都沒有了;當公司開始像模像樣了,老板也有閑暇到北大清華學EMBA了,通過學習老板也知道了“企業要想成為百年老店,就必須有高尚的企業文化”,因此,回來之后,過去那種習以為常的“不正規”做法,很可能就成了他的底線。所以,總體說來,如果你的老板、你的公司都在成長,而你還原地不動的話,觸到底線的倒霉概率就會大很多。
我們還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盡管老板往往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但他也會有一些不理智和不完善的地方,而且老板承擔的壓力比我們要大得多。雖然看上去,老板有著富裕的生活,光環籠罩,但他們心里也未必幸福,要知道普通員工如果丟了工作,大不了影響一家人,而且不難在短期內找到一份新工作;可是老板要做不好,就會影響一大群人,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停滯不前。不僅如此,當過老板的人很少去給別人當員工,因為人通常是“上去容易下來難”。如果能站在這個角度思考你目前手上的工作、思考企業發展的方向,那么老板的底線就變得清晰可見,你看清楚底線,也就看清楚自己的價值了。
聰明的員工必須有伴君如伴虎的職業精神,要審時度勢地試探自己老板的特殊底線。然而所謂的試探底線,并不是單純地揣摩老板的心思,要知道大部分老板是最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賺取利潤是他們的天職。作為下屬只要能幫著老板完成老板本人的使命,老板們一定是天下最寬容的人。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見過很多老板,在能干的下屬面前,他們有著上帝一樣的包容心;面對不能干的下屬,他們轉眼就變成了黃世仁。
同樣,也有很多過于精明的下屬,他們往往把過多的精力放到揣摩老板的心思上,這些人短期內或許如魚得水,得到老板的欣賞,可是做企業也是個中長跑的硬活兒,他們不久就會在講究實效的老板那里失寵了。(摘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