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下午三點半,北京霄云中心一樓的一間咖啡廳,逼仄的空間里零零散散地擺放著七八張桌子。丁秀洪帶著公關總監方穎風風火火的走進來。方說,這間咖啡廳是丁總的福地,是他大尺寸手機夢開始的地方。
2012年6月,丁辭去網易副總編輯的職位,隨后在北京成立云辰科技,正式加入國內互聯網手機戰局。辦公地點就選在霄云中心,當時躍躍欲試的他等不及辦公室的裝修,干脆帶領創業團隊在這間咖啡廳開始工作。于是,后來近一個月里,一群特殊的客人抱著電腦喝著咖啡,擠占著這里的大部分空間。
再次坐在這里和《環球企業家》記者聊起“大可樂”手機,丁秀洪顯得輕松了許多。“今天上午我還在焦頭爛額,蘇寧易購賣斷貨了。”焦灼中難掩喜悅。從2012年11月15日正式發售至今短短兩個多月,“大可樂”銷量已突破30萬臺,而在他的規劃中,達到這個量級至少要用半年。
業內傳稱,在國內,小米科技推出雙核手機,開啟了多核時代;云辰科技打造的5寸屏手機,引領了國內大尺寸市場。“雷軍在小米手機第一代發布會上稱,屏幕超過4.3寸,80%用戶不喜歡。當時我就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結果證明丁秀洪是對的,隨著三星5.3英寸的Galaxy Note、大可樂5英寸手機的出現,目前國內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大尺寸機型。
但他也坦承,大可樂和小米,作為互聯網手機的代表,商業模式相差無幾:硬件+應用,而且從研制、發布、銷售等各個環節均有互聯網的基因。不同的只是兩款手機品牌塑造的方向,后者瞄準的是極客,走硬件路線;大可樂“定義那些喜歡移動互聯網的微人類,可能不一定是最頂級的配置,但一定會是最成熟最穩定的硬件組合,這是好的移動上網體驗的基礎”。從一開始,大可樂進入的就是一個細分市場,以20歲到28歲的年輕人為主,并憑借“三星大屏幕+蘋果體驗”雙輪驅動高調亮相,搶占移動視頻、移動游戲和移動閱讀入口。
超預期的市場反應也催促著團隊加快研發的速度。目前第二代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春節后將正式發布,“將是MTK陣營真正的機皇。”丁秀洪神秘的透露了一句。
從旁觀者到局中人
在加入手機這個“江湖”之前,丁秀洪在媒體工作了12年。無論是之前的平面媒體,還是后來的互聯網經歷,作為媒體人,他一直近距離觀察包括手機在內的整個IT、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脈絡。而這也成為大可樂的起源。
丁秀洪2000年左右進入《21世紀經濟報道》,負責IT版塊。不久他就發現,自己千辛萬苦得到的獨家新聞,等到晚上上版時,打開新浪科技,突然發現已被搶先報道了。“這是做紙媒最痛苦的事情。”隨后,他跳槽網易,想看看互聯網是如何做新聞的。
在網易財經頻道做了一段時間后,他又發現,和紙媒相比,門戶網站的變現能力很差。恰好有一個機會,他被委任為網易華南銷售總經理,從采編轉型運 營。
就在這段時間,隨著與在線視頻客戶頻繁接觸,他以多年記者生涯的敏銳嗅覺發現視頻領域大有可為。“互聯網視頻開始分電視臺的蛋糕。”丁回憶說,他們一個項目只能拿到2百萬左右,而視頻網站則高達6百萬至7百萬。這給了他很大刺激,便向網易首席架構師丁磊建議進軍視頻。2011年7月他北上進京,領銜網易視頻業務。這也成為其后來自己做手機的直接誘 因。
在做前期市場調研中,他再次發現,移動視頻市場未來空間很大,但當時移動視頻的主要播放設備iPAD便攜性差。對于移動性好的手機,他則認為,“尺寸不夠,盡管喬布斯稱3.5寸是最完美的尺寸,可看視頻玩游戲的體驗非常糟糕。”
自此,他萌生了推動大尺寸手機市場的想法,早期,他并沒有打算自己做。而是建議從事手機生產的朋友嘗試一下,但是被多次碰壁,直到一位朋友建議,你在互聯網做了那么久,手機產業鏈也成熟,你何不用互聯網方法做一款手機?
一語驚醒夢中人,丁秀洪動了心。但真正促成他下定決心背水一戰,從觀察者轉為從業者的,是小米科技兩周年米粉節那天6分鐘銷售10萬臺手機的奇跡。
于是,他向丁磊遞交了離職報告,帶著三位天使投資人的1000萬美金開始攪局互聯網手機,成為網易創業幫中的新成員。
專注大尺寸
丁秀洪說他也感謝小米。雷軍成功的將互聯網與手機融合在了一起,而某種意義上,互聯網手機可看作手機行業的一場革命。
為了做手機,丁秀洪把自己十幾年媒體從業期間積累的資源幾乎全部用上了。天使投資人以及創始團隊骨干成員均是其在媒體工作時認識的朋友。目前云辰科技團隊60人左右,大部分來自互聯網與通訊行業,除了從網易帶來的幾位骨干外,更有20%的工作人員來自曾經的國際手機巨頭摩托羅拉。丁把這批精英能夠進入公司稱為“天賜良機”。
良機降臨在公司剛成立兩個月時,摩托羅拉在中國便開始大裁員。丁秀洪親自帶隊到南京摩托羅拉研發中心招聘,同臺“搶人”的不乏華為、中興和小米這樣的“老”資歷國內手機生產商。“要不是裁員,這些人才是不會到我們這樣的公司來的。”丁秀洪笑著加了一句,“我們收到的簡歷比小米還多。”
鮮為人知的是,來自摩托羅拉、現任云辰科技總工程師的張曉龍早在丁秀洪醞釀創業期間就與其交流過對大尺寸手機的看法。
帶著如此豪華的團隊,丁秀洪開始著手搭建整個互聯網平臺。與小米無異。以官方網站與電商平臺同步銷售,而前者更是兼具社交和銷售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官網論壇參與其中。需求驅動型的模式大大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精準度。但互聯網模式最大的優勢更在于其到達市場的中間環節縮短,節省渠道費用。手機的研發與供應鏈的整合也在同步進 行。
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是“大可樂”這個名字的由來。丁秀洪一度為取名心情煩悶,甚至發動員工拿著幾個擬定的名字到公司樓下做測試,但均不滿意。一次,他和員工到附近吃飯,順口叫了一瓶大可樂,靈光一閃,當場提議—“大”代表大尺寸,“可樂”蘊含用戶的良好體驗,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品牌推廣。
前五個月,丁秀洪似乎沒遇到什么大的麻煩,但不料,11月20日發貨當日出師不利,因種種原因,大可樂遭遇跳票。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丁秀洪立刻起草一份致歉信,除了向訂購者道歉,還承諾每延遲一天發貨,將按照款項的1%賠償。當晚他和供應商在冰冷的倉庫呆了一夜。驚心動魄三天后,丁如釋重負,6萬臺預定中,退訂的不到100部。
從媒體人到產業實操者,丁秀洪仍在努力轉變身份和思維方式。他笑稱,這半年多來,說過的“對不起”超過過往幾十年。因此,方穎打趣他是公司的CAO(首席道歉官)。不僅如此,作為一家創業公司,丁秀洪還面臨著產業鏈垂直整合問題,以及互聯網手機固有的售后短板,“我們都在做,但只能慢慢來。”
不過,丁秀洪說自己現在干的還是編輯的活兒:想了一個大尺寸手機的“選題”(也就是“產品定義”),然后安排記者或特約撰稿人進行采訪(產業鏈整合),期間編輯會跟蹤進度(項目管理),把關文章質量(品質把控),最終生成“上版”產品(官網上架及營 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