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大理州會展業發展現狀和會展企業管理模式考察,分析大理州會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立會展行業協會、建立會展主管機構、融合白族地方文化走“特色取勝”的建設道路、大力培養會展專業人才、建設高水平會展場館打造國際會議會展中心、建立地方會展網絡平臺等發展策略,以期為大理州會展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關鍵詞:會展業;管理模式;大理
中圖分類號:F7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031-03
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代表性行業,對經濟具有1∶9的帶動輻射作用。當前,大理州政府已把會展列為三大基地建設(另兩個是休閑與影視基地)之一,其發展目標是:努力建設好大理會展中心,在完善龍山國際會議中心服務設施的基礎上,新建一個國際會展中心和“大理論壇”,舉辦各種高端論壇和峰會,積極開發會展旅游產品,把大理州建成著名的會展基地 [1]。目前尚未見到大理會展業方面的相關研究文章。本文通過對大理會展業發展現狀和會展企業管理模式的考察與分析,去了解制約大理會展發展水平瓶頸,并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以期為大理會展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大理州區域會展業發展現狀
(一)大理州會展場館建設情況
大理州會展場館主要有:大理國際會展中心、大理國際會議中心、大理州體育館、大理州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等,筆者主要從狹義的會展(會議與展覽)的角度,去分析大理國際會展中心、大理國際會議中心場館使用情況來看大理會展業的發展。
大理國際會展中心面積大約18 000多平方米,有兩層。一層為主展廳,面積為7 962平方米;二層面積為5 432平方米。可以設置數量有500—600個標準展位,音響、擴音、發布會、招商等皆可操作。會議室是小型的,可納50—70人,場館利用率近幾年每年增加10%左右。功能比較齊全,交通方便。該展館屬企業管理模式,主要業務有會展、節慶、展演賽、廣告策劃、體育賽事、文化傳媒、配套活動等。
大理國際會議中心占地90畝,為大理龍山州行政辦公室區29座獨立建筑中的一幢。以建設滇西地區會議中心為目標,設計超前,區位獨特。總建筑面積7 690平方米,由大功能廳、專用會議廳、會(接)見區、餐飲區、服務辦公區和其他功能區組成有4個會議室,可同時進行新聞發布會、研討會、座談會和電視電話會議,另有13個可容納45—-60人的小會議廳,可滿足會接見活動之需要。該中心為政府管理模式,可承辦國際-國家-省部級-州級-國有大型企業的各種層次的會議任務 [2]。
(二)大理州展會發展現狀
目前,大理州會展行業在三月街節慶、茶花蘭花博覽會、開海節等地方民族特色產品方面已有一定的品牌效應,但是輻射及影響范圍都比較小,主是立足于本州市,小范圍影響到州、省及國外。可以明確的是會展業還處于有培育期(熱身期)10年之內,規格水平還很低,還是于買方市場,場館管理者要出去尋找客戶,并要幫助策劃、布展、搭建等。而相比較,昆明會展業的發展已經通過了培育期,處于快速發展上升時期,進入賣方市場模式,場館的管理模式只是收租金、場地費、配合參展部門工作。與周邊的會議展覽情況相比,麗江的會議中心每年有500多個會議,比大理的會議要多。而昆明國際會展中心已經炒熱,項目已成排隊等候、應接不暇之勢。
1 .大理州的展會管理模式
大理州的會展業在實踐中主要形成如下管理模式:展覽公司分很多種形式,多以“商務類”、“廣告傳媒類”注冊。從展會模式上來看,有場館——政府依托型、場館——企業管理型和私人承辦公司型。從會展的形式上來看,有會議型、展覽型、及節慶型(體育賽事)。從業務上來看大體可以分為:(1)主辦展覽會的公司(比較大型有資質,和政府有一定掛鉤的辦一些專業類展會的公司);(2)承辦展覽的公司(招商公司,類似廣告、傳媒類的公司、或有一定資源的公司都可以來承辦);(3)展覽展示類公司,也就是說,不招商,制作特裝展位或普通展位搭建運輸等,也做些商品檔口的裝備、設計之類的工作;(4)展覽館:專業的辦展場地,可以承接展會的展館使用業務,也有的展覽館自己本身就是展覽會招商部門,自己舉辦展會。
(1)場館——政府依托型。大理的場館——政府依托型展會以大理國際會議中心為代表。大理國際會議中心自200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年均400個左右的會議,州級機關的會議90%在這里召開,省級有8—10個占5%,從2003年9月到現在大約有國際會議30多次。如,2005年4—5月份的聯合國世界銀行召開的“地方財政預算國際研討會”;2006年的“中國國際詩人研討會”;2007年的“趙藩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第十二屆湄公河次區域東盟部長會;第四屆世界云南同鄉聯誼會等等;會見泰國、瑞士等國家高官及摩爾瓦多共和國總統等外事活動30多次;國家級的會議召開過10多次,如財政部、環保局、旅游局、建設部、郵政部等等的會議都曾在這召開過。各種政務活動、宴請、宴會2 000多場次,政務接待參觀、社會各屆參觀30多萬人次[3]。大理國際會議中心的性質與會展中心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模式、管理都不一樣,其主要任務是為黨政機關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以營利為目的,私營企業會議基本不接,促銷性質的會議一概不接,市場化程度低。
(2)場館企業管理型。場館--企業管理型以大理國際會展中心為代表。大理國際會展中心是隸屬于大理州交通集團,最早2005年是為汽車城,2007年改為大理國際會展中心,考察發現在大理會展中心的承攬的項目中,屬于會議展覽類的雖然不多,三年內的平均增長率卻為61%,① 在做會展業務的同時,也承辦許多場館之外的禮儀、慶典等服務,來擴展公司業務范圍、維持生存。
(3)承辦會展業務型。從大理與會展有關系的注冊公司來看,很少直接注冊專營會展公司,大部份是以廣告傳媒公司的形式來兼做會展業務。大理市內具有會展經營業務而沒有會展場館的各類公司有49家,② 如果承接到會展業務,則臨時根據客戶的需要,去租賃、搭建場館或場地,提供會展策劃組織、管理運作等相關事務。
(4)政府——節慶型。這類活動政府公務性質較強,得到政府高度重視,具備完善的節慶文化活動的領導管理機構,如專門由州文化產業辦的“大理州節慶文化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來管理,舉行大理州的開海節、三月街民族節、開海節、核桃節、國際影會、國際旅游詩會、南詔文化節等有重大影響的節慶活動,已經形成大理節慶品牌,促進了大理文化與旅游的發展[4]。
2.大理會展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大理區域會展業發展現狀的考察,筆者認為大理會展業存在如下問題。
(1)行業方面。①大理會展業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的起步熱身期。會展主管機構還不太明確,職責不清楚,在行業管理體制產業政策體系方面存在著政府的缺位。州政府商務局文化產業辦公室有一個節慶小組,卻只負責節慶活動。政府對會展業的總體上重視不夠,管理體制不健全,政府的缺位造成了會展業發展有一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及場館利用率偏低的狀況。②會展業缺乏市場定位,對市場沒有充分的認識,在主動出擊開拓市場方面做得不夠。③會展企業建設中,制度不健全。如各企業缺少檔案管理,缺少客戶關系管理,檔案嚴重缺失,難以從以往所辦過的會議展覽中,從性質、級別、模式等基本狀況中,總結會展發展的一般規律、發展要求、發展趨勢及管理中所存在的利弊,并及時整改,以促進其更好更專業化,并即時把握個中規律,主動應付市場變化。④政府人情關系方面對會場場館的使用率的提高方面有影響。
(2)展館方面。①在展臺的搭建、規格、模式及承重要求等具體指標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存在安全隱患。②大理州主要的兩個場館之間,由于管理模式不一樣,缺少溝通與合作機制,阻礙了僅有的一點會展基礎與資源的利用,妨礙了較大的有影響力的會展的承接。大理國際會展中心,原來是泛亞汽車城,為大理州交通運輸集團的汽車售賣、宣傳展覽之用,后來改為國際會展中心。在使用中,就表現為:場地設計不合理,邊邊角角多,展位搭建中,展位數量不夠的同時,空間浪費情況嚴重,而且沒有設備完善的會議室,制約了對稍高要求的展會的申報、策劃與承接,只能做一些低級別的小會展。
(3)人才方面。大理會展人才稀缺。如大理國際會展中心共有11名正式員工,沒有一名是學習會展專業的,員工都沒有受過會展專業訓練,只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實踐,工作盲目,不夠專業化。
二、大理州會展業發展的建議與策略
通過診斷大理州會展業存在的問題及癥結,本文提出以下促進大理州會展業發展之對策。
(一)建立會展行業協會
通過該協會組織,加強行業管理,加強會展行業與政府及民間中小企業的聯系與溝通。鼓勵行業協會制定大型活動相關的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資源利用,引導行業協會成員單位落實管理責任,兩個主場館之間建立合作機制。按照分級細化管理,分類搭建標準,全面規范程序的指導方法,會同相關部門和協會,制定大型活動分級分類的管理規范,促進大理會展業從熱身期向成長期的轉變。
(二)建立會展主管機構
建立會展專門主管機構,明確職責,并把握好政府在各種管理模式中的介入程度,在令會展市場更充分地走向市場的同時,注意宏觀調控作用。建立會展企業服務標準體系,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會展行業研究,負責會展軟新聞的投放,并使市場調研常態化。
(三)建設高水平會展場館,打造國際會議會展中心
由于旅游需求的轉型升級,大理缺少國際化專業化的會展場館,已經成為制約會展業發展瓶頸。趁著建設海東山地城鎮、打造國際化生態商務休閑城市之機,在海東新城建設一個商務會展會議中心。體現高端奢華性和對歷史傳統、鄉村的懷舊和傳承,建立一個“大海東鄉村文化展覽館”,開展“東南亞國際經濟論壇”、“滇西經濟發展論壇”等會議會展,高起點宣傳,形成品牌。在俯瞰洱海和大理的制高點,建設高水平、高起點、適應橋頭堡發展戰略需要的國際型會展場館,弘揚宜居城市、幸福大理,搞好生態型場館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會展旅游。在大理會展業有望借助“橋頭堡”、滇西中心城市等的東風加速推進,打造國際性生態會展城。促進我市會展業的跨越式發展。
(四)融合白族地方文化,走“特色取勝”的建設道路
在原來茶花蘭花展、三月街民族節、開海節等地方特色會展的基礎上,深度挖掘研究白族傳統文化,并使之與會展節慶旅游相結合。策劃并召開巔峰會議論壇,圍繞世界旅游文化交流、民族旅游國際研討會、洱海保護與綠色低碳產業等主題,打造國際化的會展旅游示范區,弘揚本土民族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五)大力培養會展專業人才
會展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滯后,已成為制約大理州會展業務開展、組織水平和服務質量提高的瓶頸。建議在大理州地方院校設立專門的會展專業及會展人才培訓基地,針對橋頭堡會展人才。會展培訓中,可增加東南亞地理文化習俗教育,加強小語種會展人才培養等,以充分體現“校、企、社”三方共同合作建設,走“地方民族性、國際文化性”的建設道路。
(六)建立地方會展網絡平臺
會展業要與電子商務合作,開展會展的網絡營銷工作。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宣傳,即時傳播行業發展進程與態勢,介紹本地場館情況、會展文化情況、會展計劃、各種會展學術研究情況等,搭建客戶聯系窗口,提高展會的知名度和拓寬業務。
參考文獻:
[1] 趙立雄.大理旅游產業的二次創業與跨越式發展[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3):51-55.
[2] 龍山國際會議中心.楊科長訪談記錄,2011-08-25.
[3] 佚名.大理國際會議中心[J].大理文化,2011,(7).
[4] 大理打造節慶品牌創新文化發展.[2011-11-03](2011-11-7).http://news.163.com/11/1103/09/7HU3Q18M00014AEE.html.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li exhibition industry
LONG Xiao-yi
(Political and law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school , Dali Zhou college,Dali Zhou 671003,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ali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nalysis of the Dali state exhibition development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establish exhibition agencies, local cultural fusion Bai \"win\" roa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personnel, to build a high level of exhibition venues to buil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Cen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convention network platform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Dali exhibition industry.
Key words:exhibi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mode; Dali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