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文化安全建設事關國家文化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伴隨著全球化向縱深方向發展和西方文化的滲透與擴張,文化安全,特別是高校文化安全愈來愈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顯得尤為突出。應正確認識高校文化安全所面臨的現狀,多方面、全方位尋求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全球化; 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B0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211-02
“高校文化安全”是指高校大學生群體所堅守的民族文化和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因外來文化沖擊而動搖,使自身情感和行為長期保持一種安全穩定的狀態。當今的文化交流與交往處于前所未有的時代,文化交往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會產生一些國家意義上的文化安全問題。而作為整個國家文化安全體系重要基石之一的高校,歷來是知識薈萃、思想爭鳴的文化集聚之地,是發展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鋒力量,其文化安全程度關系到國家文化安全乃至民族的振興,因此,維護好高校的文化安全建設刻不容緩。
一、文化全球化視域下維護我國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伴隨著全球化向縱深方向發展和西方文化的滲透擴張,文化安全特別是高校文化安全愈來愈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顯得尤為突出。
(一)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文化安全是整個國家安全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國家提供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為國家經濟與科學技術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脅和侵略,那么必然會對本民族和國家帶來巨大災難,進而危及到整個國家的安全。而高校文化安全又是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石。所以,加強我國高校文化安全建設,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保障國家的穩定發展和長治久安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是應對西方文化滲透的需要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與科技優勢,大力推行文化帝國主義,通過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而部分大學生由于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各種繁雜思潮的影響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使高校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目標,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三)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民族精神需要炎黃子孫去傳承和延續,而高校大學生恰恰就是肩負這一偉大使命的重要使者。所以,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的對民族文化安全意識淡薄與缺失的現狀,大力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引導大學生真正成為弘揚民族精神的主要載體,不僅可以在與多元文化的劇烈碰撞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并且對民族文化的弘揚、傳承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外來文化對我國文化造成的沖擊在高校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當代大學生大都生活在國際化氣息濃郁的社會氛圍中,一部分大學生立場不夠堅定、信仰不太明確,其思想極易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襲。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動搖了他們的價值信念。這就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學生的思想陣地,讓他們在中國社會主義土壤上健康的成長。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現狀
(一)強勢經濟對高校文化安全帶來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客觀上為西方消費主義文化移植到我國高校提供了便利條件。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優勢為后盾,大肆采用各種手段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傾銷,利用各種物質產品對我國高校進行文化滲透,在物質消費中將這些文化移植到高校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價值觀等方面中去,這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嚴峻的挑戰。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生活方式的西化將從根本上動搖我國社會主義大廈的價值向度和思想基礎。
(二) “文化帝國主義”對高校文化安全帶來的影響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是西方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重點。他們憑借雄厚的文化資源和強大的文化傳媒力量,不斷輸出自己的文化產品,大肆宣揚和傳播自己的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推行“文化帝國主義”,企圖通過文化滲透的方式來控制別國,進而削弱別國的民族凝聚力,以達到控制別國文化的目的。高校是信息傳播最集中的中心之一,是經濟全球化推動下的全球文化互動的前沿陣地,大學生在接受外來文化方面有特殊的優勢,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文化滲透的重點。
(三) 文化網絡化對高校文化安全帶來的影響
時下,網絡正日益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和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網絡同時又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的迅猛發展在極大地豐富了人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尤其是給高校大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由于部分大學生認識和辨別事物的思維能力、抵御外來誘惑的能力不高,導致部分大學生精神空虛、迷失自我、價值取向歪曲、責任感淡化等問題的產生和蔓延。
三、維護我國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的策略
(一) 構筑文化安全預警與防范機制
維護高校文化安全加強高校文化安全建設,應著力構筑高校文化安全的預警與防范機制。因為任何一種危機,都有一個由孕育、發展到爆發的過程。為此,我國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文化安全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依托宣傳部、校團委、學生處等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多種方式,對那些可能會危及到高校文化安全的文化因素進行鑒定和識別,科學分析這些不安全因素對高校大學生所產生的沖擊和影響程度,及時、準確地做出預警反應,增強大學生的文化抗干擾能力與鑒別能力,并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安全觀;充分發揮高校公安派出所文保職能,加強與公安、教育、文化、共青團等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制度,從內部防范入手,形成文化安全保衛工作的合力,構筑起嚴密的文化安全防范網絡和保障體系。
(二) 加強文化安全意識教育,維護高校文化安全
思想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因此,高校首先要大力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西方強勢經濟的文化影響,正確認識文化帝國主義的實質和網絡文化的雙重性;要注重加強國家文化危機意識的教育和傳授,使高校大學生能夠對當前我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所處的弱勢地位及面臨的嚴峻挑戰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對當前我國文化安全面臨的潛在風險和威脅產生危機感,從而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有效抵御文化風險。
(三)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維護高校文化安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高校是推進先進文化發展、傳播先進文化的基地,而基于目前高校部分學生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的現狀,我們必須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引領大學生文化的發展方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主題,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的精華,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安全建設的發展基礎,使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正確認識,自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使高校文化安全得到維護。
(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維護高校文化安全
面對來自于西方發達國家文化強權的巨大壓力,我們只有更加熱愛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培育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感,才能堅守民族文化根基,才能有民族文化安全意識的真正樹立,也才能自覺抵御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西方發達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本質是要別國人民逐步淡化甚至拋棄本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轉而信奉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念。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突出民族精神,讓高校學生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使心靈上有一種歸屬感,從而不斷增強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 打造網絡文化安全平臺,維護高校文化安全
網絡文化對高校文化安全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鑒于此,首先,高校要善于運用網絡工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網絡文化中去,用先進的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在網絡世界中唱響社會主義文化主旋律。其次,高校要實施宏觀導向和微觀監管并舉,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正確把握網絡的宏觀導向,爭得網絡文化的話語主導權,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網上輿論環境,營造良好的網絡道德氛圍,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安全的網絡文化環境。最后,要充分整合包括校園網、BBS和貼吧在內的各種網絡媒介形式,打造自己的校園文化傳播體系,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將先進文化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構筑一道堅實的網絡文化安全防線。
參考文獻:
[1] 于濱.略論文化安全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
[2] 顧文兵.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芻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
[3] 唐踔,陳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校文化安全建設論略[J].理論探索,2011,(4).
[4] 隋成竹.高校文化安全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