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貨幣化程度(M2/GDP)和證券化程度 (S/GDP) 這兩個金融發展的指標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得出浙江省的貨幣化程度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關系、證券化程度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的結論,并對檢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對浙江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這種影響分析對浙江省本省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對國內其他城市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金融發展;經濟增長;貨幣化程度;證券化程度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096-02
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了在不同的經濟發展地帶之間金融發展的不平衡,地區之間的金融發展差異甚至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差距,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是隨著金融發展差異的加大而增加的。
一、對于浙江省的實證研究
(一)變量的選擇
本文主要選取兩個指標來衡量浙江省的金融發展水平,即貨幣化程度指標(M2/GDP)和證券化程度指標(S/GDP)。
貨幣化程度指標即M2/GDP,它指銀行貨幣負債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貨幣化的程度越高,金融深化的特征越明顯,金融發展速度就越快。在我國目前的金融統計中包括:市場貨幣流通量即現金、單位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由于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又由于現金、單位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占了M2的絕大部分,所以在衡量浙江省的貨幣化程度時,我們把M2定義為現金、企業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和居民儲蓄存款之和。同時我們以浙江省每年的GDP代替GNP,GDP是按當年價格下計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證券化程度指標即S/GDP,S指經濟中通過股票、債券、基金等方式取得的融資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本文在衡量浙江省的證券化程度時,考慮到目前有關統計資料中很難找到浙江省全部的證券資產數量的資料,所以就忽略了基金部分。這主要因為以下兩點:一是沒有可利用的比較準確的資料,二是相對于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而言。目前,浙江省居民在該部分持有的數額很少,因此,證券資產主要包括了股票和債券。這里我們用S來表示證券資產的數量。
除了以上兩個金融發展指標以外,還需要建立經濟增長的指標。在文章里,我們以每年的GDP環比增長率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用RGDP表示。
(二)數據的來源
表1為我們收集到的各項指標1997—2010年的具體數據。
(三)模型的建立
在計量模型建立之前,我首先根據上表的數據用直觀的圖表來顯示出浙江省RGDP,M2/GDP和S/GDP 的變動情況,如圖1所示。
根據圖1所顯示的浙江省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變動情況,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1.浙江省的貨幣化程度與經濟增長率呈負相關的關系。根據圖1所示,我們可以明白地看出浙江省的經濟增長率處于上升時期時,貨幣化程度卻是下降的;經濟增長率處于下降時期時,貨幣化程度卻是上升的。
2.浙江省的證券化程度與經濟增長率呈正相關的關系。根據圖1所示,我們可以明白地看出在浙江經濟增長率上升時期,浙江的證券化程度也是上升的;但是當經濟增長幅度有所下降但經濟仍處于增長之中時,浙江的證券化程度是迅速上升的。
通過圖1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浙江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某種相關的關系。為了可以更好地表示出這些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我建立以下的多元線性回歸計量模型:
RGDP = C + B1M2/GDP +B2S/GDP + ξ
其中RGDP 為GDP 年度環比增長率,C為常數,M2/GDP為貨幣化程度,S/GDP 為證券化程度,ξ為隨機擾動項。
(四)實證檢驗的結果以及結果分析
1.實證檢驗的結果
按照上面的模型用eviews軟件進行回歸的結果如圖2所示。
2.結果的分析
從回歸的結果來看,方程的判定系數R2為58.4%,說明浙江省的貨幣化程度和證券化程度能夠解釋浙江的經濟增長,證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是比較理想。
貨幣化程度與經濟增長率呈負相關關系,表明浙江省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的資產數量擴張,但沒有反映出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導致經濟增長的粗放性發展的現象。
二、分析結果對浙江省金融發展的啟示
第一,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促進金融業公平競爭。規范的金融市場秩序、公平的競爭環境,能夠促進金融業穩定快速發展;而不規范的、混亂的市場將給整個金融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金融市場環境的改善,需要監管部門協調政策和行動,從法律、 政府和措施各個層面,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進一步強化金融監管,盡快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場秩序。
第二,提高金融中介的資金運用效益。首先,要強化效益觀念,加強資金管理。樹立起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理念,降低籌資成本,努力拓寬資金運用渠道,開發和創新符合市場需要的金融產品,提高銀行的資金管理水平。其次,要完善統一法人資金營運機制,探索新形式下資金營運的模式。
第三,促進證券市場發展,要改變傳統偏見,繼續發揮證券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就必須采取措施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高其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尤其要加強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有效的監管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四,保持銀行業與證券業互動。銀行業與證券業的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而推行全能銀行制的混業模式則是使二者有效結合的金融業發展趨勢。但混業經營體制要求有與之配套的金融發展水平、金融監管水平和法律法規體系,因此,混業經營模式的選擇要適合我國的國情。
參考文獻:
[1] 李會寧,葉民強.我國東中西部三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8,2(6):4-11.
[2] 董繩周.我國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5(4):45-55.
[3] 陳菲,趙子龍.中國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8,7 (10):36-40.
[4] 鄭瑤,毛珍珍.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7,6(7):25-27.
[5] 王東.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研究綜述[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8,(4):44-47.
[6] 曾延求,王希航.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山東省各地市的實證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07,1(5):21-24.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