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諧班集體的創建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結合當前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其建設趨于淡化的原因,提出了建設和諧班集體的主要途徑,包括全面推進班主任制度建設,促進班集體建設規范具體化;加強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強化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強化學生公寓的陣地性作用,突出寢室文化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響;建立合理的班集體激勵機制,促進班級整體向上。提出了建立適應當前高校班集體建設現狀的長效機制,即全面推進班主任制度建設,促進班集體建設規范具體;加強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強化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強化學生公寓的陣地性作用,突出寢室文化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響;適時地確定班級的整體目標,為班級和諧建設提供方向性引導。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班集體;創建途徑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213-02
一、當前高校班集體建設凝聚力趨于淡化的主要原因
(一)學分制教育引發班級結構變化
本科階段學分制教育的實施會引發高校班級結構性變化。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高校依照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轉為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雙學位、輔修專業、各類證書等多種培養方式應運而生。這些措施的出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在完成了本專業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學分外,可以把業余時間越來越多地投入到任選課和輔修專業課上去。這樣就使得原設置的班級被經常打散、重新組合,學生們在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交往環境,從而打破了原有從一而終的班級模式,使得原有設置的班級組織形式趨于淡化。一些高校院系到二三年級重新劃分專業,原班級打亂,更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
學分制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高校原有教育教學體系,其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原有高校班級的概念,引發高校班級結構發生變化。
(二)高校獨生子女的增加
高校獨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加,引發班級凝聚力日趨匱乏。隨著我國高校的逐步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完成了從原來的“精英型教育”向“普及型教育”的轉變。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獨生子女的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些出生在1990年前后的獨生子女進入高校后往往由于受到家庭的溺愛、多年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弱點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以致影響著班級的整體發展。他們處理問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和寬容精神,有的甚至自私自利。對班級活動憑興趣參加,只要求別人關心自己而很少關心別人,致使班級有時難于開展集體活動,班級凝聚力日趨匱乏。
(三)功利思想日趨嚴重
個別學生功利思想日趨嚴重,引發班集體核心穩定性下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市場經濟對學生價值取向的負面影響也逐步顯現。市場經濟強調的是利益機制,而利益觀念往往極易引發個別學生的極端個人主義傾向。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的青年學生來說,這一觀念所帶來的影響較之其他社會成員更為深刻。這種利己主義思想在當前高校班級體建設中集中表現為急功近利或索取回報。一種傾向是,認為學生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將時間花費在學習上比花費在為同學服務、為集體做貢獻上更實際;另一種傾向是,個別學生做干部為同學服務就是為了入黨、評優和畢業分配,一旦這兩個目標難以實現,便會撒手不管班級工作。
二、和諧班集體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班主任責任制度建設
全面推進班主任制度建設,促進班集體建設規范具體。近年來,國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班主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初次遠離家鄉來到大學的新生,他們所接觸的第一位老師就是班主任,他們往往將班主任視為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依靠。全面推進班主任制度建設對于促進班集體建設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選拔那些關心學生疾苦、保護學生利益且對多數同學一視同仁,有較強管理能力和交際能力,性格上果斷、干練、風趣、幽默的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完成新生班級順利過渡時期,將對大學新生的適應教育有著重要作用。班主任作為大學生集體建設的主要組織者,在良好的班集體形成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和諧班集體的重要保障,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做到公平公正。要與學生經常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在班級內構建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
(二)學生干部選拔不僅要重選拔更要重培養
要加強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強化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班干部是聯結學生與教學、管理教師的橋梁,教師的許多教育思想都要靠他們的組織與工作來實現,學生干部作用發揮的如何,直接影響著班集體的和諧。因此選拔一批得力的學生干部,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在實際工作中鍛煉他們的能力對于班集體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學與大學的班干部工作方法不同,加強對他們工作能力的指導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學習刻苦、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性、各方面都能起到表率作用的班干部是受到同學擁護的。因此,選拔素質高的學生做干部,并且適時地給予工作指導,才能建立出和諧的班集體。
要充分發揮班集體學生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班集體建設要加強組織建設,建立堅強的班級核心。首先,要加強班級干部的組織教育,進行班級工作常識的教育與技巧的訓練,掌握黨、團支部工作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其次,要加強班級干部的組織考核。要組織班主任或輔導員考評、同學考評。對于學生干部不僅要嚴格要求,積極培養,不斷督導,還要充分利用他們在班集體中的領導號召力和典型示范作用,推動班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學生公寓的陣地作用不可忽視
要強化學生公寓的陣地作用,突出寢室文化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響。學生公寓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和班集體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學生休息、生活的主要場所,又是班級人際關系建立的重要陣地。宿舍內同學間及宿舍間同學的交往是和諧班級集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大多數第一次走向集體生活的新生來說,宿舍就是他們的家。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大學生活中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宿舍中度過的,每個學生的思想都會毫無掩蓋地暴露于同學們面前。因此,宿舍這一小范圍的活動空間對于和諧班級的建設至關重要,應多進行一些以宿舍為內容的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的了解與感情,為班級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還可通過不斷的了解,動態的調節,避免小團體利益與班級整體利益發生沖突。
(四)班集體激勵機制決不能少
要建立合理的班集體激勵機制,促進班級整體向上。評選先進班集體是激勵一個班集體積極向上的有效辦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觀念的變化,這一與個人利益掛鉤不明顯的評選越來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應建立必要的獎勵機制,如在評三好、評優干、獎學金等評獎中給予優秀班集體向上傾斜的比例,并給予優秀班集體成員以證書,畢業分配中給予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對于營造一個積極爭創先進的氛圍,促進班集體的和諧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構建和諧班集體的長效機制
(一)合理的班級結構模式建立
建立適合當前高校班集體建設的長效機制對于構建和諧的班集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不同班級的結構模式,突出整體和特色的統一。一個班級的發展需要采取適合本班情況的班級結構模式,而且應隨著情況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采用定時選舉制、干部輪換制和全體同學參與制等一系列班級管理模式,對于增強班級干部責任心,增加班級同學參與意識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選擇班級結構模式,應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和班級工作思路具體確定,目的是使得班集體成為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集體 。
(二)科學的班集體活動組織
要科學地設計班集體的活動,建立分階段實施的主題推進式活動體系。根據高校教育不同時期的特征開展分階段、分類別、分層次、分主題的班級活動體系,建立系統的班級活動方案。大學生班集體活動要充分考慮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盡量照顧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需求和愿望,盡量體現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原則,增強集體活動的吸引力,使集體成員在活動中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得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大學生班集體要有計劃地組織集體活動,不斷的向集體成員提出能被他們接受的活動目標。最初的活動目標應該對所有人都有吸引力,易于完成,然后不斷提高集體活動的立意,使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感、意志及個性內容在層次日益提高的活動中得到發展。因此,在開展班級活動中要開動腦筋、精心設計,明確每次活動的主題,促使班級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三)適當的班集體目標確立
目標是一個人努力前進的方向,一個班級的目標會使整個班級確立前進的方向,因此,適時地確定班級的整體目標,將會為班級建設提供方向性引導。整體目標是集體成員在感情上、認識上、意志上達到一致的基礎,是區分高質量集體與低質量集體的標志。共同的集體目標不是集體成立之初自然形成的,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帶著自己的個人目標來到集體,并且希望集體能夠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共同的集體目標形成的關鍵在于,如何形成一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能照顧集體成員正當合理的個人目標的集體目標;還在于如何使得一部分與集體目標不相容的個人目標,能夠與集體目標相一致,更好地促進班級和諧發展,共同進步,互利互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社科思政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宣部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輔導
百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8l-183.
[2] 李正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概論[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144-166.
[3] 胡麟祥.現代班集體建設的涵義和基本策略[J].教育研究,2011,(19):14-16.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