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企業家精神教育則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因此,要依托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構建大學生創業團隊,在團隊素質的培養、創業課程教育、校園文化等方面積極開展培育工作。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大學生;創業團隊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048-02
隨著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高校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開始呈現出大眾化的趨勢,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驟然增大。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很多學生選擇了走自主創業的道路。由于創業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和商業活動,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新產品的開發、產業化經營、獲取有效資源并合理利用等,單憑大學生個人現有的專業結構、時間精力、社會經驗等很難取得好的結果,因此,很多大學生選擇了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創業實踐活動。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目前處于創業教育的初級階段,因此,探討創業教育對促進教育改革,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尤其對于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創建和培養更為有益。
一、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認識
(一)創業團隊的定義
在對創業團隊的定義上,Leon Schjoedt對創業團隊的定義相對全面。他將創業團隊定義為:創業團隊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組成,他們對企業的將來負責,擁有共同的財務或其他方面的義務,他們在完成共同目標的工作中相互依賴,他們對創業團隊和企業負責,在創業的初期階段(包括企業成立時和成立前)處于執行層的位置,并實行企業的主要執行工作。從Leon Schjoedt對創業團體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目前對創業團隊的爭論焦點主要在所有權問題上。而在隊員參與的時間以及人員的構成上,并不一定是在創業前時期或創建階段參與的人才可以算是創業團隊的成員。另外,在所有權上,一般創業者都會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股份的多少并沒有限制。
(二)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特點
對于大學生創業團隊而言,因為這些群體具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志向,因此,在大學的校園生活中,他們會組成常見的社團組織。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既具有一般的在校大學生社團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共同的理念和目標
一方面,大學生群體,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因為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一定的技術基礎,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與人生追求,很多在校大學生往往會因為共同的理念和目標走到一起,組建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創業的嘗試。另一方面,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壓力,在校大學生不得不思考未來的出路問題。這一因素成為組建大學生創業團隊的主要因素。于是,在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由在校大學生經營的咖啡館、休閑吧、書吧、飯店、服裝店等。由于創業團隊中的成員對于團隊的努力目標和方向基本認同,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對企業文化比較認可,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使得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具有良好的凝聚力。
2.類似企業的管理模式
創業團隊在創業過程中,一般擁有自己的創業項目。因此,項目資金籌措、活動資金管理與使用、市場調查與開發、市場營銷管理等活動以及機構設置中都具有明顯的企業管理設計模式。團隊中設置的財務會計部門,市場營銷部門,企劃部等,方便了創業團隊順利開展經營性活動。
3.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互補
團隊的創建需要明確的分工,需要各種才能的隊員來組成,才能使項目順利的完成。對于成員的分工,應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使其分管不同的工作。對于那些軟硬件開發能力較強的成員,應安排其主要負責項目中主要產品的制作與開發;如果有的隊員市場開拓能力強,那么有關市場調查等的工作則比較適合;對于那些公關能力強的成員,則需要積極的運作起項目的各個環節。
二、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下創業團隊的構建
企業家精神教育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形式,因此,有必要依托企業家精神教育構建大學生創業團隊。美國考夫曼企業家精神研究中心把企業家精神教育定義為向個體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識別被他人所忽略的機會、勇于做被他人所猶豫的事情。企業家精神教育應貫穿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始終,是實現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培養團隊創業素質
大學生創業活動需要專業知識和現代管理經驗,具備智慧、開闊的眼光和視野,面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能夠進行正確的決策和選擇。在團隊成員創業素質的培養方面,應在以下幾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1.加強團隊成員自身法律意識
現階段法律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創業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同樣需要遵守社會法律。因此,加強對創業團隊成員的法制意識培養尤為重要。例如:《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同法》、《擔保法》、《票據法》、《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規章,了解并準確把握其內容和實質,以增強創業法律意識和能力,順利開展創業活動。
2.通過科技競賽的鍛煉,積累實戰經驗
創業教育是一種創新、創業的啟蒙教育。目前,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很多。例如“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等。團隊成員應積極主動的參加大型的創業活動,在創業實踐活動中使團隊成員的創新、創業思維在創業比賽中得到激發和延伸,鍛煉團隊,積累創業經驗。
3.建立優勢互補的創業團隊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成員間良好的溝通渠道不僅反映了創業團隊成員的溝通力和協調能力,更是完善的企業制度和健康的企業文化的深刻體現。成功的創業必須要有一群具有共同愿景、理念、價值觀的成員組成,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在企業遇到風險和困難時,能夠順利的開展下去。
(二)進行創業課程的重設
在企業家精神教育模式下,有必要在課程培育目標、課程培育內容、課程培育形式方面對目前大學生創業課程進行重新設置。
1.課程培育目標
美國考夫曼企業家精神研究中心的人員提出企業家精神教育具有5個目標,按照重要性原則依次為:增加對新創事業創始與管理的過程的認知和了解;增加學生對創業生涯職業選擇的了解;發展與管理功能相互關系的了解;發展對創業者特殊才能的評價;了解新創公司在經濟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2.課程培育內容
在課程培育內容方面,西方學術界一般認為,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社會稀缺的無形資源,它的內涵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冒險意識、機會敏銳性和挑戰意識4個維度。在中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多年高校學生活動的實踐經驗,我們將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具體劃分為吃苦作風、創新思維、冒險意識、敬業精神,并將其作為創業教育中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以上課程內容只是作為企業家精神教育培養的框架基礎,在實際中,應著重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靈活安排課程、自由選擇課程進行有效學習,以便構建起相對完整、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3.課程培育形式
由于企業家精神教育具有綜合性、基礎性的特點,因此,對于主體活動課程,這類課程應以活動、體驗、反思為中心,以企業家精神教育為核心,以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顒又幸芮新撓祵W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創業過程、領會創業意義,在一次次的創業活動中獲取創業的真知。
(三)營造企業家文化氛圍
大學文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這一階段是大學生自身價值、社會取向成熟并穩定提升的過程。將企業家精神貫穿在大學生創業團隊活動的過程始終,能夠使整個創業團隊更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并將這些優秀品質和行為在創業活動中積極的表現出來。在企業家精神的營造環境中,可以采取文字標識、宣傳展板、專題講座、實地參觀等多種形式,多角度、多方位的宣傳企業家創業精神,使大學生群體,特別是創業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深切感受到企業家文化的精神所在。
參考文獻:
[1] 肖龍海.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及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1,(3).
[2] 王紅軍.我國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問題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
[3] 劉海鷹.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
[4] 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