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匯率波動是否會影響國際收支,從文獻資料看,不存在統一的觀點。利用2005 年匯率改革后的月度數據,運用協整檢驗和格蘭杰檢驗來考察人民幣匯率波動和國際收支的關系,從實證結果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進出口的作用并不顯著,但匯率與出口、進口存在單向因果關系;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存在協整關系。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國際收支;進出口;外匯儲備
中圖分類號:F832.6;F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059-02
一、國內外對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關系的研究
匯率是一項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它的變化對一國經濟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因此,匯率和國際收支的分析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對象。但是關于匯率波動是否會影響國際收支,從文獻資料看,不存在統一的觀點。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的關系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如Rose(1991)利用5個主要國家對外貿易的相關數據,運用計量的方法,估算出相關的貿易收支方程,實證結果顯示實際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幾乎沒有影響。Boyd(2001)利用多個國家進出口和實際匯率的相關數據,實證了實際匯率波動與進出口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有5個國家不僅滿足馬歇爾-勒納的相關條件,而且還存在J曲線關系。許少強、馬丹和沈國兵(2005)利用中國和美國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相關數據,采用協整檢驗的方法對兩者進行了檢驗,得出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變動之間并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并不是影響中國和美國貿易收支的主要因素。薛昶(2007)利用我國歷年匯率相關數據,采用協整檢驗和趨勢圖分析方法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匯率雖然是我國國際收支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國際收支并不是匯率變動主要原因的結論。陳淑平(2008)利用我國2005年匯率改革之后的月度數據,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分析我國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的關系,認為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外匯儲備和凈出口的影響并不顯著,但與進口、出口存在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俞佳佳、余新平、熊德平(2010)運用1983—2009年的實際數據,實證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雖然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是對外直接投資變化的原因,但對外直接投資不是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原因,且出口變化與人民幣匯率變化之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即出口變化是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原因,但人民幣匯率變動不是出口變化的原因。
這些文獻資料大都是關于匯改之前所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實地反映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因為在2005年匯率改革之前,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基本上保持不變)。因此,本文用2005 年匯率改革后的數據來分析國際收支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關系,以客觀評價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二、國際收支與人民幣匯率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
本文意在反映我國人民幣匯率和國際收支的長期的真實關系。基于數據的可得性,文章選取了2005年8月—2012年3月的凈出口額(NEX)、出口額(EX)、進口額(IM)、外匯儲備(RE)4個分析指標來反映我國的國際收支,分別與實際匯率(RER)進行相關性分析。由于官方公布的匯率是名義匯率,不能正確的反應我國實際匯率水平,因此,就采用了人民幣實際匯率。文章中的人民幣實際匯率是通過國外消費價格指數和國內消費價格指數來計算的,即實際匯率=名義匯率*外國消費價格指數/本國消費價格指數。實際匯率上升意味著本幣對外實際貶值,相反,實際匯率下降意味著本幣對外實際升值。由于美國是我國的第一大貿易國,而且文中提到的匯率一般都是跟美元比價的,因此,在計算實際匯率時。外國的價格指數就用美國的消費價格指數代替。即人民幣實際匯率=人民幣名義匯率×美國消費價格指數/我國消費價格指數。
文中我國數據來源于中國外匯管理局。為了使計量分析對變量的處理更貼近實際,首先根據樣本數據描繪了各變量的時間序列圖(圖1)。
(二)單位根檢驗
時間序列觀測值多數不在平穩過程中產生。文章首先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以確定變量的平穩性。如果數據經分析后得知是平穩的,我們就可以直接進行回歸等分析,以避免出現由非平穩變量帶來的虛假回歸問題。本文采用ADF檢驗法,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序列NEX、IM、EX 是平穩的,RER、RE經過一階差分后通過檢驗,序列平穩為一階單整。因此RER、RE 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
(三)協整檢驗
如果一組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那么,這組序列就是協整的,表示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根據協整理論,如果兩個序列滿足單整階數相同且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則這兩個非平穩序列之間就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從而可有效避免偽回歸問題。目前,協整檢驗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兩階段回歸分析法;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基于VAR的協整系統檢驗。本文選擇Johansen協積檢驗對RER和RE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顯示兩個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表明實際匯率和外匯儲備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四)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了進一步揭示各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分別對凈出口額(NEX)、出口額(EX)、進口額(IM)外匯儲備(RE)與人民幣實際匯率(RER)進行格蘭杰檢驗,得檢驗結果如表3:
由表3 知,在10%的顯著水平下,有以下結論:人民幣實際匯率是外匯儲備變化的原因,不是進口和出口變化的原因;出口、進口是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原因,外匯儲備不是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的原因。
三、結論
文章對人民幣實際匯率、進出口、外匯儲備進行了單位根檢驗和協整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兩變量的Granger因果檢驗,來分析匯率和國際收支之間的長期關系,得出如下結論:在長期,匯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一定的協整關系,即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進出口的變化是引起匯率變化的原因,而匯率的變化不能引起一國進出口變動。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有以下兩點:(1)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只有在進口商品需求彈性和出口商品需求彈性的絕對值之和大于1時,貶值才能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反之國際收支則會惡化;(2)與我國的產業結構有關,我國的出口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產品的附加值不高或者說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被賦予的價值不高。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落后,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我國持續貿易順差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主要來自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以廉價勞動力資源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順差的大部分是依靠低附加值與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性產品來維持的。
因此,我國想要調節或改善國際收支,單純的只是通過匯率來調節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應繼續保持穩定的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依靠其他方式來調節國際收支。另外,人民幣匯率現在可以有較大的名義波動性而不至于嚴重影響國際收支平衡,換句話說,我們不需要擔心中國的國際收支會因為匯率的波動而出現快速大幅度的變動。
參考文獻:
[1] Rose A K.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s in A Popular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Does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hold?[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1,(30):301-316.
[2] Boyd Detal.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the Balance of Trade:Co-integration and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1,(6):201-216.
[3] 馬丹,許少強.人民幣實際匯率對我國貿易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J].新金融,2005,(2):13-13.
[4] 周定娥,邱陳,賈日斗.人民幣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研究[J].價格月刊,2011,(8):84-87.
[5] 熊德平,俞佳佳,余新平.人民幣匯率變動與中國國際收支——基于1983—2009年數據鄒檢驗基礎上的格蘭杰因果分析[J].寧波
大學學報,2011,(3):61-66.
[6] 黃潔瓊.人民幣實際匯率與國際收支的實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4):142-143.
[7] 姜波克,朱云高.國際金融新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