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積極發揮保險資金改善民生的作用,成為保險業的熱議話題。一方面,我國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存在巨額缺口,融資面臨困境;另一方面,我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狹窄,投資收益率較低,保險資金需要更加合理的投資渠道。因此,分析了我國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討了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是否可行。
關鍵詞: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F8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080-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兩會期間,關于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積極發揮保險資金改善民生的作用,成為保險業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保監會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底,我國保險業總資產已經達到6.01萬億元。與龐大的可投資資產種類相比,關于保險資金的投資,受政策的限制較多,能夠進入的投資渠道相對較窄,尤其缺乏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渠道。2011年我國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只有3.6%,僅高于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保障房建設普遍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中央財政補助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資金投入是當前建設保障房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根據住房建設部的估算,目前,我國保障房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至少為1.3 萬億元。一方面是保險資金需要合理的投資渠道,以形成穩定的收益,另一方面是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的巨額缺口。那么,將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是否可行?本文將著力解決這個問題。
二、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一)與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相匹配
資產負債管理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最初是針對利率風險而發展起來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是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是指保險公司通過采用各種恰當的投資渠道,使其資產和負債在數量上、期限上、幣種及成本收益上都保持匹配,并在保險資金投資過程中,時常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一種管理行為。其中期限匹配是資產和負債匹配管理的核心內容,它要求保險資金投資的期限與負債期限保持一致,具體為長期資產與長期負債相匹配,短期資產與短期負債相匹配,避免出現重大錯配的情況,以滿足償付能力的需要。
當保險資金投資期限小于負債期限時,就會面臨再投資風險。如市場利率下調,資本市場低迷等,發生再投資損失,可能導致償付能力不足,使投保人的利益受損;而當保險資金投資期限超過負債期限時,就需要提前變現資產,可能出現變現損失或面臨違約風險。目前,保險資金中約有80%以上為壽險資金,壽險資金中約48%是20年以上的長期資金,25% 為 5—20年的中期資金,27%為 5年以下的短期資金。保障房建設投資規模大,期限比較長,與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相匹配。
(二)較高的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的內在要求
我國擁有巨額的保險資金,既需要采用多種投資方式來分散風險,也要考慮收益性和安全性來選擇適宜的投資渠道。目前,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主要是銀行存款的形式,其次是采用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投資方式,導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較低,影響保險資金的長期收益,需要拓展投資渠道。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自2000—2005年,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的綜合收益率分別為4.1%、4.3%、3.14%、2.68%、2.87%和3.6% ,而同期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平均收益率大多數超過6%。后來,我國由于逐步放松了對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限制,2006年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提高到5.8%,而2007年的投資收益率則高達12.17%。然而,由于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降到1.91%。近兩年,經過投資結構的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有所提高,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到4.84%和3.2%。可見,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缺乏穩定性。我國監管部門對保險資金投資的限制,過分強調其安全性,卻忽視其盈利性,而保險公司的盈利性是保險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對保險資金進行合理地配置,實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結合,是保險公司的當務之急。
(三)保障房建設資金存在巨大缺口
目前,保障房建設需要巨額資金的大力支持,其所面臨的資金缺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住建部《關于報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的通知》提出,2011 年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是1 000萬套。保障房平均每套為 60平方米,按成本2 200元/平方米計算,要達到2011年1 00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目標,需要的資金在1.3萬億元左右。
由于政府對保障房實行定價、限價,導致保障房開發利潤較低,有的保障房不賺反虧。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是保障房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2011年中央政府安排的1 705億元補助資金,相當于中央政府平均只對每套保障房提供資金1.7萬元,剩下的巨額資金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及時解決,對地方政府的財力和籌資能力是十分嚴峻的挑戰。根據中央指示,地方政府要對保障房所需用地做到“應保盡?!保匆蟮胤秸疄楸U戏拷ㄔO無償或以很低的價格提供土地。作為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保障房建設,同時又將擠占商業用地,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明顯減少,地方政府財力更加入不敷出。因此,對于保障房的建設,需要大量社會資金的支持,當然包括保險資金的大量介入,以緩解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才能保證保障房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的可能性分析
(一)逐漸放寬的保險資金投資環境
為了保障投保人的利益,保證保險公司足夠的償付能力,我國1995 年頒布第一部《保險法》,將保險公司的資金嚴格限制在銀行存款、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隨著保險市場的擴大,保費收入日益增多,使得巨額的保險資金與有限的投資渠道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因此,從2003年開始,國務院特批監管部門開始嘗試逐步放寬保險投資渠道,保險資金收益也隨之提高。
2004年10月,保監會與證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使得保險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股票變為可行。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放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提高投資資本市場比例等措施出臺。
2009年10月實施了新《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資金可以投資不動產。保險法的這一規定,進一步拓展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為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2010年8月31日正式實施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成為保險資金運用的綱領性文件。隨后2010 年9月保監會出臺的《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對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作了更為詳細的規定。
2012年7月,保監會頒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增加了投資不動產比例,延伸了保險公司進行資產配置的主動空間,具有公益性、長期性及穩定性等特點的保障房成了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重要出口,對保險公司投資具有重要意義。
(二)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已成為現實
中國太保率先推出 “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該債權投資計劃是保監會2010年9月出臺《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后的國內保險機構的首單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開創了保險資金以債權方式投資不動產的先河,計劃募集40億元資金,主要用于上海地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區建設的約5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由上海城投集團以企業信用給予全額擔保,同時太保資產為債權投資計劃設計了具有保底收益、不設封頂收益的浮動利率機制。
“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為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提供了思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該項目獲得了上海市政府頒發的金融創新獎。上海首批公租房徐匯馨寧公寓已于2011年11月上市,共推出約2 900套房。馨寧公寓房型分為三種,一房為45平方米,二房為65平方米,三房為75平方米,均為緊湊的小戶型,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2011年5月,中國平安與上海城投控股聯合推出7年期“平安—城投控股保障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共募集資金約30億元,用于支持城投控股在上海投資建設的松江新凱、青浦諸光路等保障房項目。利率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部分,其中債務金額的1/2按照固定利率計算利息,另外1/2的債務金額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浮動計算利息,同樣由上海城投提供信用擔保。
(三)與保險資金投資的安全性、收益性要求一致
2011年我國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只有3.6%,僅高于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0.1個百分點。隨著政府對保障房建設支持力度的加大及社會資金積極介入保障房建設,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的投資收益率會得到提升。以2011年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披露的投資保障房的投資收益來看,其投資收益率已達6%。同時,與商品房相比,保障房項目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均由地方政府牽頭負責,為保險資金的投入安全提供了很大的保障,風險較低,且收益穩定,與保險資金投資安全性、收益性的要求相吻合。 因此,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建設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保障房的建設所需資金龐大、投資回收期長,這符合保險資金,尤其壽險資金的收支規律。保險資金可以投資保障房建設,既有利于加快我國保障房建設的步伐,又有利于保險資金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另外,保險公司應該針對保障房的不同類型,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權衡風險和收益,選擇合理性投資方案。保險資金涉及到眾多投保人的現實和潛在利益,政府應該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適當降低保險資金投資風險,爭取使投資保障房建設為保險資金帶來切實的回報。
參考文獻:
[1] 王星,席友.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性住房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1,(6):88-91.
[2] 李心愉.理性看待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N].中國保險報,2011-03-23.
[3] 郭金龍,胡宏兵.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問題及策略研究[J].保險研究,2009,(9):16-27.
[4] 潘玉蓉.讓保險資金支持保障房建設[N].南方日報,2011-03-03.
[5] 吳威.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性住房的風險管理探討[J].保險研究,2011,(7):92-95.
[6] 路君平,糜云.我國保障房的發展現狀與融資渠道探析[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6):50-56.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