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戲劇社是集英文、戲劇、表演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社團。劇目的創作、排練及表演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遠遠超出英語語言技能訓練的范疇。通過籌建英語戲劇社,開展豐富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 英語戲劇社;英語第二課堂;建構主義;多元智能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231-03
英語第二課堂教學作為第一課堂教學的延續與補充,以其靈活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動手能力和主動性學習等方面正在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戲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涵蓋文學、語言、音樂、表演、美術、燈光、布景等,而戲劇社的創建及活動開展又涉及到公關、財務、宣傳和推銷等實踐技能。英語戲劇教育應用于第二課堂,可以陶冶大學生的藝術情操,使其領悟人生哲理、提升英語技能;可以訓練其演講口才、培養其團隊精神,使其了解外國文化、豐富自身內涵。
一、利用“英語戲劇社”構建第二課堂教學體系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來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并積極提倡構建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的學習環境。因此,建構主義理論下的第二課堂教學體系,就是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在活動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并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活動環境要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幫助學生有效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作為英語第二課堂的重要手段,戲劇表演在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和生活閱歷的基礎上為學生搭建了真實的舞臺,并憑借各種學習方法,如實踐、參與、體驗、交流和合作等,使學生借助對劇本意義的主動構建,鍛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教學理論家列夫·維各托斯基就用建構主義理論來說明實踐和戲劇表演在教學中的作用,他指出表演作為一種建設性的行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對周圍環境的辨別能力(Vygotsky, 1978)。
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化智慧理論為戲劇進入校園的實踐提供了支持。 該理論提倡智能的多元取向,認為人人都具備八項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以及自然觀察智能。由于先天和后天的不同,每個人的八項智能的發展階段和程度也不同,但能通過學習得到提高和發揮。多元化智能理論給課堂教學帶來的革命性啟示表明,如果了解學生心智的不同特點,老師就能允許學生多方面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方法,指導學生學習。了解學生的強項智能以及個人特點,老師能找出適合學生做的、接近現實生活的真實活動,刺激帶動其學習。這一學說為戲劇切入英語語言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論基礎。英語戲劇教學中可根據每個學生在各種智能發展程度上的差異來制定并開發新型的多元智能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開發不同的智能,承擔不同的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湖北經濟學院米羅閣英語戲劇社組織與實踐
利用“英語戲劇社”構建英語第二課堂教學體系,要求既要注重知識發展的內在變化,又要考慮各學科的橫向聯系。同時,還要更新教育理念,以能力培養為軸心,以教學、活動資源為平臺,充分利用社團組織構建、表演實踐以及公演活動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湖北經濟學院米羅閣英語戲劇社是本院英語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活躍校園文化的英語戲劇社活動組織和實踐,其真正的演出時間是較短的,而表演之前的準備階段周期長、頭緒多、工作煩瑣。湖北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從2010年開始成立米羅閣英語戲劇社以來,經過幾年的實踐,已把英語戲劇社的社團工作正規化,每年秋季招新,隨后兩個月準備新人秀演出;每年春季則有全校性的大型公演。在此期間,筆者探索出一些經驗,將英語戲劇社的籌建和活動實踐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籌建及正式成立。(1)戲劇社成立項目組成員(指導教師)分工,分別負責總策劃、研究戲劇本體、學生戲劇劇本指導、宣傳與選拔以及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如語音語調、舞臺表演等的指導。(2)組織學生報名參加面試選拔,確定第一屆戲劇社的成員。(3)召開第一次社員會議,確定內部結構及分工(見圖1),準備申請書及戲劇社章程等材料遞交校團委。(4)參加社團成立答辯,獲批正式成立。(5)社團招新,增加新鮮血液,利于新人培養及換屆銜接。
第二階段:指導開展社團活動。社員學習基本的戲劇表演知識。通過教師講解、社員討論和練習、觀摩英語戲劇表演的錄像等方式,使社員弄清楚戲劇表演的基本原則。然后,師生根據語言、內容、長短等因素一起選擇適合學生表演的英語戲劇劇本,或者一起對劇本進行恰當的改編和加工,使其適合學生的表演實踐活動。接下來,根據劇本角色的多少進行分組,分配角色。分配完角色之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熟悉臺詞,糾正發音,互相對臺詞;然后再配上動作,進行排練。除此以外,指導教師定期為成員進行糾音訓練,開展有關劇本的文學講座,與周邊大學進行經驗交流活動,開展陽光晨讀等常規性社團活動。
第三階段:公演匯報。湖北經濟學院米羅閣英語戲劇社2010年10月成立以來共舉辦大小型公演活動5次,表演劇目十余部。
第四階段:評價與提高。指導教師組織社員及其他學生觀看他們自己表演的錄像,對整個表演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討論;然后要求學生寫出實踐報告,總結英語戲劇表演實踐的經驗和教訓,提高表演水平。總結提高階段是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必經的階段,也是學生加強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
三、英語戲劇社取得的成效
米羅閣戲劇社從籌備到成立以來開展的一系列閱讀、討論、劇本原創與改編、表演排練及公演等活動,讓參與者與觀賞者在文化、語言、文學等方面接受洗禮,充分發揮了英語戲劇的文化功能、語言功能及表演功能。
1.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了其文學修養。通過篩選一些像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蕭伯納、狄更斯等人的經典劇作,對其進行改寫和演出,讓學生學習劇中先進的文化精髓,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勤奮好學、甘于奉獻的精神,讓其學會如何吸收精華,剔去糟粕。英語戲劇的排演中,他們不僅擴大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文學名作,學習了文學史以及相關歷史背景知識。
2.戲劇作為語言輸出手段,為學習者創造了語言學習的真實環境,提供了語言意義表達和協商的機會,也因此提高了語言知識的內化速度。戲劇表演活動中多層面的互動與合作,使參與者最大限度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強化語言的功能性練習,促進了隱性知識的提高。通過這項活動,使交際成為一種認知的體驗,大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語言學習。
3.英語戲劇表演可以讓學生了解戲劇藝術所包容的一切藝術形式,即文學、音樂、表演、美術等,讓學生受到藝術教育和美育。學習舞臺上的gesture body language(身體語言)、eye-contact communications(眼神交流)等表演技能,讓學生明白在戲劇中,人類思想與情感的交流遠遠超出words(言詞)所能達到的效果,提高對舞臺表演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學生強烈的表演欲。
湖北經濟學院米羅閣英語戲劇社籌備到成立以來,社團內部分工明確,組織結構清晰,開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活動。這些活動的組織運作充分鍛煉了社團成員的協作能力及團體意識,公演的話劇均獲得了全校師生的關注與好評。在此基礎上,擴展和構建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體系還包括英語辯論隊、英語演講隊、口譯隊、英語調頻臺、英語播音與主持協會等團體,開展有面向全校的英語角、英語廣播、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并承辦一定數量的大型比賽及講座翻譯工作,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參加省級、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英語辯論賽、演講比賽等賽事,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將英語戲劇表演跟同類的課外語言運用、交流、觀摩、比賽和學習一起作為大學英語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的必要組成部分,是語言課堂教學拓展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對豐富英語校園文化,增加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在全校乃至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也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Vygotsky, L.Mind in Society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 Gardner, Howard.Multiple Intelligences after Twenty Years[M].Chicago: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3.
[3] Laura Miccoli.English through Drama for Oral Skills Development ELT Journal [M].Volume57/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 王紹欽.對第二課堂活動定位的思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6).
[5] 許葵花.外語教學中過程法戲劇表演的科學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1,(3).
[6] 鐘健兒.潛在課程校園英語短劇排演的顯性指導探討[J].文教資料,2008, (7).
[責任編輯 李 可]